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9 16:59:42 紫阳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

  一、试卷分析

  20xx年上期第十二周,学校安排了期中考试,我担任九年级的政治教学,也顺利完成了这次考试。首先从试卷上看,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难度不高,题型有选择题、辨析题、观察与思考题、活动与探究题。其次从考试结果来看,成绩不太理想。

  二、主要错误类型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例如,第9题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分析说明不全面。

  3、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多学生知识学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5、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不熟悉。

  6、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7、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今后的教学思路用措施:

  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特别是一些重点、热点时事。关注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学科教学要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7、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8、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2

  一、基本情况

  班级七年级1——4考试人数127任课教师管晓华

  二、成绩分析

  分数段统计:

  99-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人7人20人26人30人44等级统计:

  三、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1)判断题做得较好,个别同学4、7题做得不好,第4题学生对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题意没有很好地理解,第7题学生对于绝对的说法一定能判断掌握不好,尤其是对于名言不能很好地理解。

  (2)选择题,前3个时政教育做得不好,对国内外重大的事件不关注有关,其余题14、21、25一部分同学做得不好,14题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应先D,21题,学生对一根筷子易折断的题意理解不好,应是集体团结的作用,25题学生对于题意没有很好地掌握,应是理解和宽容。

  (3)非选择题,26题,第一问答得不好,学生就实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有的说的是一些安全问题,而不是安全隐患,第二问和第三问个别学生答反了。第27题答得还行,能答出良好班集体的.特点、作用,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融入新的班集体。28题,第一问回答的很差,学生只对爸爸言行进行了分析,没有回答是对还是错。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生命,书写量不是很大。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题目缺少趣味性的题。其中试卷没有设置卷面分,以及各题的评价量,评价人度不明确。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3

  从学生得分的情况看

  一、选择题,第一个时事题考前没有准备到外,其他两个时题都准备到了但仍有不少学生失分;非时事选择题中的第8和13题出错也比较多。

  二、非选择题,16题,第(1)问是问答部分失最多的,这一问的问题及答案设置不合理致使学生答到和答案一致的很少。第(2)问,多数学生都能答到点上,但多数得不到满分,上课时所准备的答案与试题的答案不完全一致。17题,第(1)问学生得不到全分也是因答案与平时准备的稍有不同。应该说第16题第(2)问和17题第(1)问出现的这种情况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受到了影响,从而使高分的人数受到影响。18题是学生答得比较好的`,得分率也应当是最高的。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

  一是学生的书写上,仍有相当的学生写字不过关,拿过一本试卷看,学生的字体千奇百怪、字型大小千差万别。记得问卷时批到比较好的一个考场,整本试卷出现了“雷同”,不只是答案,字体也雷同,这是学生整体平时书写功夫的体现。二是学生答案组织上,成绩好的学生早就习惯了多种题型的答案组织方式,但仍有不少学生平时学得的还行,考试时就不知道怎么答了,被问题问得不知所云,只能乱答一气。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4

  1、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

  过去,我懂得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但究竟该如何做,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通过《思想品德》的教学,我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在课堂中,我没有把知识灌给学生(因为思品课的知识内容很少),而是组织学生去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受,提高认识,明理导行。我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组织学生体验的角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中我把每课课题当成一个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每节课的`习。

  2、教材处理的认识。

  上岗前的新教材培训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压力之大。老师曾指导我们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如何超越教材我还是很模糊的。记得开始,我们几名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了好几个问题,想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后来我们认为这样是被教材束缚住了,又回到了老的教材的教学方法,又变成教师利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后来我们决定采用先让学生自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交流自读感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在授课时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谈得比较热烈、比较到位,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论起来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思品课完全可以上开上活让学生在开了中得到认识。

  3、对思品课的一些认识。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改革给我带来很大挑战,同时感到新教材不但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改变。是我更加认识到思品教学意义的重大。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现在思品教学面临的矛盾就是知行脱节。”老师千百次说教,但仍有学生出现不理想的行为。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明理,形成行为,养成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我问大胆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去参观校园,还设计了小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引导学生行为。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体会,学会团结协作是有效果的,让我真切体会到“体验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是很有实效的。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5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以知识传递的教学理念为价值取向,教师以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优秀素质的构成和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

  一是从强调知识教学向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

  二是实现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实现科学、全面、实用的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简单的教学环境,让微笑走进课堂。正如俗话所说,“我们必须;人不是植物,可以冷酷无情。攻击性情绪会带来攻击性影响,而消极情绪会带来负面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纪律不同。因此,当教师进入课堂时,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情绪,如喜悦、平静、易怒或兴奋。心情好的时候,教学语言会更感性,课堂教学会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面带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和加强师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空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是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要求师生进行伙伴交流,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方式,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意见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演讲时,教师应注重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评价并热情鼓励,帮助演讲者克服在众人面前演讲时的紧张和恐惧。

  第四,认真设计课前讨论活动。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讨论有助于自由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维技能,丰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进而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业道德价值观,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多元沟通和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第五,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不要让老师听懂,但学生们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说得更多。永远记住,老师不能承担责任。他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在正常的教学中,不存在任意性、强迫性和灌输性。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讨论、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欲望,提高自我成长的需要,珍惜学习的时间。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6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

  (一)播放儿歌,导入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儿歌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引入,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7

  时间如捧在手中的沙,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逝去。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今年九月,我正式踏上了教学岗位,成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在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本以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理论化、抽象化的,经过实践和反思发现,真正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是生活化的。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通过教学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课堂导入生活化。在上录像课《走进老师》这一课时,上课前让学生讲述是否发现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犯过错误?发现老师犯了错误之后你又是怎样做的?等学生讲述完毕之后,再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带着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历史的、现实的,不同历史时代、从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构成的。因此,要做到联系生活,而非全盘灌输。如何联系生活呢?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的行为没有做到“心中有他人”?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的?自己生活的哪些行为考虑到了他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生活经验交流,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做到心中有他人。

  其次,要关注时事,吸收现实社会的信息。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来说最近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这些新闻你会有什么收获。通过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来共同讨论,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育源,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地球的叹息》这一课中,通过坎昆国际气候大会这则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舟曲特大泥石流、北美恶劣天气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全球环境、气候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知道了!这句话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与体会,不能让他们成为观众。在《我的自律宣言》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要不要穿校服”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约束的重要性,学校的公共生活离不开约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分析能力,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第一次“握手”》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把好朋友的名字都写错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准确记住他人的姓名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走进老师》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老师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走近老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源自于生活,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向生活开放的,向现实开放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8

  思想品德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充满乐趣,总有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

  1.坚持联想式教学: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2.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 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互相尊重作为课堂教学的基准。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从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每一门学科始终充满一种神秘感,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惰性,抛弃“等”“靠”“畏”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始终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并努力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尽可能联系实际开辟多维互动的课堂,多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少一些条条框框,让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就涌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9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工作。九年级思品重在培养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健康的初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如下:

  1、对思品课教学内容的认识

  思品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道德学习”,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因此,教育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其内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一句话,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

  2、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认识

  《思品》课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情境丰富,为学生的自学理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也不符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在课前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教学方法的探讨

  (1)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呈现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基于生活(问题)、基于案例(情境)、基于活动(体验),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情教材内涵。

  (2)充分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生活。

  4、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品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0

  本次考试从出题方面看有一定难度,出题思路与形式努力寻找中考思路与方向。从学生的答卷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课本的基本观点基本结论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了也是死记硬背,没有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2、不少学生分析材料及问题不到位,关键词找的不够准确,对于问题中的为什么及怎样有些混淆,导致答非所问现象常见,失分严重。

  3、每个不同的`题型需强化练习。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动脑的过程,问题的结论不是自己通过分析得出来的,所以对这个就不理解,靠的是死记硬背背下来的,因此对问题稍加改动,结论的变化就看不出来。

  反思本次考试,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求快,但求扎实。在这方面要从严。学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学生才能运用自如。

  2、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传授学习方法方面做好文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让学生分析,培养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对其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而且要教会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3、注重平时的练习。考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中要有针对性的出一些习题,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题目不求多,但求精,真正起到练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1

  一、试题特点

  试卷以课改为指导,以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现行教材为依据,体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注重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相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1、情景设置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本试题结合课本知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符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对是否适应初中生活的调查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诱惑,远离网络游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选择题9、10、11、12,综合题18题。

  2、 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命题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突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命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学会调控情绪、自我保护、青少年的网络问题等,把基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

  3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运用,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能力,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这次考试命题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学生应较系统、完整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学透、用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次试卷虽然设置一定的背景材料,但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准确地再现和再认能对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当然,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时,并不是简单地将设问题为“是什么”或“为什么”而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背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解运用。

  4、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与教育价值立意并重,通过考核这一中介,把知识、能力觉悟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试题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教学把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不关联的,随意的,机械的知识的拼盘,考查学生对所有知识的掌握是否系统化,条理化、考查知识内容的综合性,试题强调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上认识、分析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认识,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

  5、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的考查。

  试题是紧紧围绕课程内容,针对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设疑,通过这些选择题及典型材料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7、降低难度

  整份试卷中,试题的'设问指向明确不设弯子,保证基本得分,没有怪题、偏题,面向全体学生。

  二、主要错误分析

  1、选择题第4、7小题错误最多。此题是基础题,本应全部掌握,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片面导致错误。

  2、综合题第17题中的第2小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所致,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的、全面的写出答案而失分。

  3、 16题得分率较高,此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们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回答

  4、 18题得分率65.42%,很多同学对材料理解不全面,不能够很好的把材料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回答缺乏层次性,不全面,只能从一个方面分析,不能把握整体。于是出现了很多同学回答的不全面。或者解题方法上有缺陷。有的想到什么写什么,口语化现象严重;有的只知搬下书本上的内容来解答,不知结合材料与实际进一步分析,造成失分。这说明平时训练和指导不够,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知如何作答。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说理不够透彻,缺少实质内容,脱离课本回答,有的甚至偏离了题目意思,还有的连语句都不通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低,发散思维还没有形成,答题不规范。另外,审题、分析、理解、表达以及联系实际能力不高,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的疏漏之处。

  三、学生答卷简析

  1、单项选择题,共45分,本大题涉及面广,考查了学生对每堂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其中:4、7小题失分较多。

  2、综合题,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得分较高,有70%的同学由于没有认真审题而扣分,也有个别同学答题没有针对生,答非所问。个别同学书面表达能力差,语句不通顺,也有些同学审题不清,缺乏文字组织能力和

  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些同学基础太差,因此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