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8 14:28: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太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太阳》教学反思15篇

《太阳》教学反思1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说明方法的教授上。为了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我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太阳“远”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最简单说明方法——“列数字”, 让学生肚子找出有关于数字的句子,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句子的不同,再利用句子与句子间的差异,引入其他的几种说明方法。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虽然对说明方法的`解释下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但由于明确说明方法之间的区别后,没有及时然孩子们进行巩固,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之外,并及时地进行巩固尤为重要。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并给予一定的实践机会,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太阳》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2.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意义。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小组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过升旗仪式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之前,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

  (重点体会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人们静静等候时的期待心情。)

  2.观看升旗仪式的录象,看后发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观看录象后的感受,小组学习4、5自然段。

  ※学习要求:先读一读原文,体会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可以在书上画一画,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或读书,或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的演示文稿,引导学生感悟。)

  三、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四、再谈一谈曾经参加升旗仪式时的感受。

  板书设计:

  18.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庄严肃穆

  威武整齐

  气宇轩昂

  激动人心

  课后反思:

  《国旗和太阳一同或起》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写出了人们崇敬、激动的心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导人:我们每周一都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也有参加过或观看过其他场合的升旗仪式的,请谈谈你的感受。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在讨论这个话题时,这生也比较踊跃,纷纷谈到了自己记忆中令人激动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天安门前、香港、澳门回归时等等。此时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进人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进入课文后,首先引导学生学习l、2、3段,在读中思考:升旗仪式之前,广场上是怎样的景象?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能从重点文字和关键的标点符号中体会出广场的气氛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期盼着升旗仪式的开始。当学生带头自己的这些体会再读课文时,能够看出他们已慢慢地进入角色。

  第4、5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们也都期盼着升旗仪式的开始时,教师适时地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实况录相,并配以慷慨激昂的讲解,让学生们亲眼看一看气宇轩昂、英姿疯爽的战士,亲耳听一听有力的脚步声和雄壮的乐曲声,亲身体会一下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以此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掀起学习的高潮。但是在当天的课堂上,由于电脑的故障,播放的.录相只有画面和微弱的声音,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其实如果将电脑重新启动一下可能会恢复正常,但当时不够冷静,没有灵活处理。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要学会灵活机智地解决突发情况,学会随机应变。

  看完录相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与神圣,体会人们激动不已的心情。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始终遵循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课文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再带着感受读。学生都能够比较充分地谈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发问:国旗为什么要和太阳一同升起?学生的回答谈到了国旗的重要意义,谈到了和太阳一同升起意味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真切地体会到了各项旗仪式的严神圣,进一步认识了国旗的重要性。这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

《太阳》教学反思3

  我们来看《太阳》教学过程的案例:

  (一)学习课文。

  (1)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了解太阳的特点——形体大、温度高、距离远。

  (3)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杀灭病菌、形成风云雨雪等。

  (二)延伸课外。

  先放一段太阳活动的录相,而后问学生还知道有关太阳其他什么知识。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如下知识点:

  (1)太阳的大家庭中有九大行星;

  (2)太阳也会熄灭,大约要到50亿年以后;

  (3)日食现象;

  (4)太阳的自转和公转;

  (5)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

  最后,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出一期“太阳”知识的报纸。

  听完这节评优课后,笔者疑惑重重:

  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常识课?怎么变成了有关太阳知识的大拼盘?任课者和他的指导老师们真的`不知道常识性的课文应该怎么上才姓“语”?为何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精彩的语言以及怎样用语言说明一种自然现象的方法?这就是新课标中倡导的语文课向生活开发?这就是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不能否认,语文课的确有知识教育的作用,也即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但是,语文教学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舍本逐末、喧宾夺主从来就是愚蠢的行为。笔者强烈呼吁对语文材料(主要是课本)中语文信息的取舍要语文化。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都是具有浓烈文学和人文信息的文学作品,怎样从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选出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它,不能不成为语文教师在备课前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是从是否具有语文价值出发去判断、筛选、规定语文材料,必然失去对语文教学的语文化的控制,使语文课丧失语文的本质特征。

《太阳》教学反思4

  《太阳》是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上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查看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计划,有不少课开始都是教学生先画一个圆,再画太阳的光芒,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样的画法,这样一来他们笔下的太阳千篇一律,失去孩子们应有的童真想法。我想:美术课程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自我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回忆体验-了解认识-启发想象-大胆创作-小结反馈的教学过程,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还算不错,孩子们心目中的太阳形象各不相同,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在绘画中的热情和天真的想法深深的感染了我。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的学生画出了春天的太阳,太阳的“头发”变成的绿油油的树叶;有的学生给太阳冲凉、送上冰激凌,给它“消暑解渴”;还有的学生把太阳画成了保卫祖国的战士,和长城一起驻守祖国的边疆……

  回忆起课堂中的细节,还感到很多细节的处理不够好。课堂导入显得有点累赘,应该在音乐和猜谜中选择其一;课堂的`过渡显得单薄,往往都是一笔带过,而没有在教学重点上做深入的研究;作业的要求灵活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就更需要在课堂上做好引导,为学生的创意表现提供最合适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融入主观情感,打破儿童画绘画的模式,抓住太阳的基本特征进行大胆想象,从而表现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课堂常规训练也是课堂的另一重点。好的课堂常规便是课堂效果的最有力保障,美术课的课堂常规也是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需要融入要每一节课中,潜移默化。例如:课前工具准备、课中的学习状态、课后的作业反馈都要落实到位。

  作为一位老师不仅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今后的道路中不断的寻求孩子们需要的课堂,体会孩子们想要的课堂氛围,引导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融入到他们中去,参与其中,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太阳》教学反思5

  一、反思的思路:重新学习教师教学参考书,对照《太阳钟》部优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太阳钟》是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它同《用水测量时间》《我的水钟》《机械摆钟》三课,分别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晷、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教科书在第一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感受时间的基础上,从本课开始研究时间的测量。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用太阳来计时。

  2、用光影来计时。

  3、讨论和思考。主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太阳影子变化的过程,通过观察太阳光影的变化来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教学难点为“制作、并正确使用太阳钟计时”。

  由此可知:教参上的设计是:

  1、让学生课前先观察,发现一天中光影的长短、位置发生变化。

  2、课堂上让学生偿试解释圭表、日晷计时的原理。

  3、组织学生制作圭表或日晷,用此工具进行计时。

  可以按照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做为学习的主要线索,同时要在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上下功夫。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一课中,已经知道一天中光影的变化情况,所以是否要让学生观察光影的变化,可以由教师自行决定。这部分内容可以使用视频。

  三、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次序,分成3个部分分别设计教学,再按照设计进行教学。第1部分“用太阳来计时”,实质上是按照测量工具的发展顺序,让学生认识到“天”的来源、一天分为几个小时。埃及人对于小时的划分,是按照星座来划分的,这与“用太阳来计时”是不一致的。由此也可以知道,人们除了用太阳来计时之外,也可以用星座等规律性变化来计时。这一部分可以简要学习,用的时间也要少,它不是本节的重点部分。第2部分“用光影来计时”,是本节的重点部分,核心是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计时的原理。仍然以测量工具的发展作为主线,使教与学的思路清晰。该部分虽然是重点,但也不宜过多地介绍日晷的相关内容,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只是小学生。本人认为应以地平式日晷为主、以赤道式日晷为辅。教师需要增加如何制作地平式日晷,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时的原理。对于第3部分的教学不必增加新的内容。

  四、部优课中使用了视频,详细介绍了日晷的制作方法,并且使用制作好的日晷到室外指定的“实验区”进行计时。在这个方面授课教师做的非常好,值得借鉴、学习。

《太阳》教学反思6

  本学期上一年级的新教材,不知有多喜欢。新教材不仅为学生考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考虑,教参里就有很实用的课件,这样我们教师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去解读教材。在这新一轮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拿老教材对比。第19课《心中的太阳》在老教材是在第6课叫《我心中的太阳》。

  上完这节课我舍不得离开教室,完全沉浸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中。学生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记得上一届上这课时,我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画了很多太阳的形象作为示范,结果学生画的太阳和我基本相同,作业也只有一次练习,学生可以画几个想象中的太阳,也可以画一幅有关太阳的想象画。总之,那次的作业很呆板,没有想象力。

  这节课,之前我真没有预计到效果会如此之好,我想主要是我对教材解读得比较深。新教材和老教材还是有区别的,新教材学习要求是尝试表现想象中的太阳,老教材安排在第6课的学习要求是进行点线练习和面的涂色练习,培养想象力。因此在上这课时,我就重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

  把握了学生学习方向之后,我就重点引导学生去想象。我在两个方面进行引导,进行两次的小练笔,第一次是太阳形象的引导,第二次是你画的.太阳有什么故事。第一次通过欣赏图片《太阳神鸟金箔》《太阳神阿波罗》,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形象原来还可以这样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太阳形象,那些光芒的画法可是多得让我无法预计,可以说是把各种点线面都运用到了。学生作业欣赏和老教材一样的,但我却引导不一样,之前主要是看构图和涂色,这次我完全抛开这些,就问学生“这些太阳在干什么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学生说得可有趣了,这才是真正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有了以上太阳形象练习的基础,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画出的太阳故事可多了,有的小朋友把太阳装上轮子去旅游,有的小朋友带着太阳去游泳,有的小朋友把太阳带到舞台上跳舞唱歌……,总之想象力可丰富了,这些是我们老师想不到的。

  这节课上完了,我真的很激动,真得太佩服孩子的想象力。于是我就在反思同样的课,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我想孩子的想象力能不能被激发,主要是看老师的舵掌握着怎么样?老师对舵的把握直接影响了学生行驶的方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才能不辜负学生。

《太阳》教学反思7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清凉,香甜,温暖,多彩”四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如夏天你走在街道上有什么感受,你吃过那些香甜的水果,播放一段寒风呼啸的声音,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形式。指导学生将这四个词读准,读出感情,从而推进学生对课文内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在与前几个单元语言文字复现的同时,又让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教一,二,四段时能相机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夏日炎炎”图片和课文挂图中的“绿太阳”图片相对比,让学生看看“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和“春景”图像,请学生边看边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联系旧知,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只注重了个别学生的发展,如能注重全体学生的平衡发展,教学就显得更合理了。

《太阳》教学反思8

  《四个太阳》,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他以一个孩子特有的想象,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孩子特有的纯真愿望。他虽然是写太阳,可实际上却是在写四季的特点和小作者的美好愿望。所以在导入时,我安排学生说自己的愿望,然后自然的引到本文小作者的愿望,告诉孩子,小作者的愿望就藏在四个太阳里,从而引出课题。这一环节设计得非常自然,不露痕迹。而且“愿望”这一主线始终贯穿整堂课。

  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对四季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明晰,这一课时我特地选择了对比最强烈的夏和冬先上。(而且夏和冬本来就都是从气温上描写的,春秋则是从色彩上来描绘的。)在让孩子说对夏冬两季的体验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在让孩子们说对夏天的感觉时,大屏幕上出示一轮闪动的火辣辣的太阳,并配上夏日知了的叫声,很好的渲染了情境,在出示绿太阳时,则配上一段《松树下》的音乐片断,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但一股清凉的感觉已经弥漫开来。在让孩子们感受冬天时,我给他们播放寒风呼啸的声音配上教师的情境描述,让孩子们闭眼想象。而“红红的太阳”又和音乐《暖阳》片断同步出现,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在生字教学上,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复习的方式。先小组合作学习识字,然后默记,学生领读、开火车读,做识字游戏、把生字放到词语中读等,这时生字都是集中的,学生都是无意义的机械识记,以记住字形为目的。然后在后面的分段落教学中,我又随机复习本段的生字词,这时就已经不是单纯的识记,而是联系课文语境的有意义的识记,以理解字义为主了。

  在朗读指导上,我也花了很多心思。一开始是自己的全文配乐范读。因为一年级孩子自己本身的朗读水平还很不稳定,但他们都很善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好的范读可以让孩子先入为主,在自己读时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语气。在分段指导朗读时,我通过创设情境、适时的朗读评价等激发孩子们的朗读欲望和兴趣。还把文字变成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诗,使孩子们更容易朗读,读得更投入了。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忆起当我出示课文改编成的儿童诗时,孩子们那惊喜的眼神。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孩子们的朗读十分到位,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读出了绿太阳的清凉,红太阳的温暖,更读出了画太阳的同龄人的纯真而美好的愿望。

  在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时,我也有意识的提升孩子们的.语言。如我问孩子们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你觉得怎么样时,孩子们多半只能说出“热”。至于怎么个热法,他们往往描述不清楚。于是在小结他们的发言时,我自己作了一段描述:夏天的太阳真的太烫太烫了,它晒得小花小树都挺不起身子,软恹恹的,它晒得田野里的水都滚烫滚烫,要把庄稼都烧死了,它晒得街道路面像着了火似的,我们走在上面,就像走在电热板上。小朋友都不敢出来玩了,因为火辣辣的太阳会把我们嫩嫩的皮肤灼伤。这样孩子们会朦朦胧胧的知道,哦,原来“热”是可以这样说的呀。无形之中,让孩子们作了一次语言的积累。再比如,我把原本的散文断行,变成了一首儿童诗。我本来想让他们仿写的,但考虑到难度太高,放弃了,只是作为一种朗读的辅助。但这样改成诗后,不但有助于孩子们朗读,也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诗”也并不是那么神秘的,让他们对诗有一种亲切感,自己也想写诗了。

  四个太阳

  我画了一个快乐的太阳,

  送给一(三)班的小朋友,

  让一(三)班的小朋友

  每天快乐。

  我画了一个有力量的太阳,

  送给警察,

  可以让他勇敢地抓小偷。

  我画了一个笑咪咪的太阳

  送给朱老师,

  让朱老师每天都笑咪咪。

  我画了一个聪明的太阳送妈妈,

  可以让妈妈有许多聪明脑细胞,

  也让妈妈班的小朋友更聪明。

  这真是我这堂课的意外之喜啊,我相信肯定还有另外的孩子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也写下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其实,这是一堂很普通的常态课,我在这堂课上所呈现的也就是我平时在自己的课堂上所努力追求的。我想,一年级的语文课就应该这样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扎扎实实的上。当然,这样的课堂肯定还会有很多不足,我会努力改进。

《太阳》教学反思9

  《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我设计了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上课时交流的环节——你了解诗人艾青吗?学生都拿出自己通过课前查阅图书或者其它方式得到的有关艾青的资料进行交流,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获得知识的其它不同途径。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学生在谈到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时,学生谈到,他认为诗歌很美,我就引导学生谈出他的看法,他从哪儿感受到了美,为什么感受这里很美?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正是这个较有发散性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而有不同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朗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3、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诗歌的内容理解有时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因此,读就成为最好的体会交流方式。在课上,我请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去悟。师生在共同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读中品味诗歌的情,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诗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学法,特别是现代诗的学习,如何把握深度,如何让学生会读,读得有感情,读得有自己的收获,还要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继续摸索。

《太阳》教学反思10

  听课有感

  今天在一所小学听了一堂语文课,课后进行了评课,通过听、看、评,感触颇深。教学一线的老师迫切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课进行指导、帮助,以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今天执教的是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课文是《四个太阳》。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的像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朗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很适合背诵。

  那么,通过本文的教学要达到三个预期的教学目标: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可以说这位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如蜻蜓点水:没有落实识字教学,没有加强朗读训练,那就更不要说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像这样语言优美、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最终要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下面我想就这位老师所执教的《四个太阳》为例谈一谈如何加强朗读的训练:

  首先要读正确。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对故事犹其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教学这类的课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四个太阳,它们是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教师边说可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接着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是小组相互读课文,正音和教师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掉字和添字。

  然后要读流利。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课文里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哪四种太阳呢?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通顺、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但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我觉得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能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吗?老师这里有四个太阳,你能说说吗?”可出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这样,语言文字化作生动活泼的图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最后要读出感情。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活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

  二、要落实字词的教学。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定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有13个生字需要认识,有6个生字需要书写。识字量很大,如果不采取一些方法的话,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也是想试图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但是她用的不够,只是采用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让学生巩固识字,学生在课堂根本就没有其它识字和写字的时间,如果按照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是一定有问题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落实识字教学呢?这位老师布置预习汉字并检查,这个环节是好的。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主识字并发现识记的方法。不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说是游戏让学生进行识记巩固。如:编儿歌、“开火车”、猜谜语等游戏是我们在课堂里常用到的。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边玩边学,边学边记。识记效果会大一样的。

  三、要进行拓展练习。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着还可以抽时间展示小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就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太阳》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现在几点了?

  2、你们是如何知道现在的时间的?

  3、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有时根据什么来判断时间的呢?

  4、: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么古人究竟是通过什么来计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生说时间

  生:看手表。

  生1:我在网上看见过沙漏,古人是通过沙漏来判断时间的。

  生2:我听奶奶说过,古时候夜里有人专门打更,人们是根据更声来判断时间的。

  生3:看太阳。

  生4:看天色。

  生5:古人有的时候用点燃的香来计时,以一炷香为单位。

  通过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时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计时工具。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现在计时的工具主要有钟表、手表、电子表等。你们知道古人的计时工具吗?

  (2)不错,古人计时的工具有很多,也很漂亮。一般有:沙漏、水钟、日晷等,而且每一种计时工具里面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师课件展示古人计时工具:沙漏、水钟、日晷)

  (3)对这三种计时工具,你还有哪些了解,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4)同学们知道真多啊!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沙漏、日晷、水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不仅在外形上,而且还体现在计时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上。

  (师课件展示各种各雅阁的沙漏)

  (5)(课件展示日晷的组成图)日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倾斜的石制圆盘叫晷面,圆盘中心和晷面垂直的铁钉叫晷针。古人就是利用一天中晷针投在晷面上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来计时的。下面我们再来观赏一下各种各样的日晷。

  (师播放课件)

  (6)同学们认为古代的计时工具与现在的计时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吗?

  (7)小结:是啊!用“沙漏、日晷、水钟”来计时,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更能促使人去节约时间,但却都不及现在的计时工具准确、方便。

  2.了解资料卡知识。

  师:(课件展示教科书中三种计时法的资料卡)我国人们从古到今主要用到了以下三种计时法。请同学们说一说“夜半”指的是什么时间?“日出”“日中”“日入”又是指的什么时间?

  师:同学们听过夜半鸡叫吗?哪鸡鸣又是几点呢?

  3.整理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计时方法。

  师:过去我们的先辈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作息时间是根据什么?

  师: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计时的?

  师:我们上节课也观察了影子,现在我们再来整理,分析一下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记录,看能发现什么?

  师:(引导学生汇报)从观察记录中,有什么发现?

  师:古人就是利用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发明了日晷。你们所做的观察,记录,分析,都是古人曾经做过的,同学们也发现了日晷计时的道理,同学们真了不起!

  4.制作日晷。

  师:该怎样制作一个日晷呢?

  师: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制作材料,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组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日晷呢,制作方案想好以后,可有组长到前面选取所需材料。

  师:下面,请同学们上台来展示你们的作品,看看那一组同学制作的最好,最漂亮。

  三,利用日晷计时。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利用我们手中的日晷来计时呢?

  2.猜想假设。

  师:将日晷放制作方案。

  在太阳底下,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时间。

  3.制作方案。

  师:下面就要我们到操场去用日晷来计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操作呢?

  4、小组汇报方案。

  5、实施方案。

  师: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利用你手中的日晷,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来计时了。在计时的过程中,各组同学要互相帮助、共同合作,老师期待你们的研究成果 。

《太阳》教学反思12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具体进行分析:

  一、关键能力的培养

  上课开始,先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语。先是生字,再是词语,最后把生字词放在句子中认读。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还出示了四个太阳的教具,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运用画图画记忆课文这个办法,帮助学生再一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在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儿歌,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一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背诵。二是,让学生也感受了语言艺术。”

  二、关于本课的几点思考和实践

  1、自主学习。因为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一段。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生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

  2、有效的课堂评价。我们实行大组评价、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教师在黑板上运用标志为各组加分,课堂效果比较明显。在新课标中还提到了要充分重视评语的作用,评语用的好,可以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信心,所以我在课堂上重视孩子们的回答,认真倾听,并给出相应的回答和鼓励,让孩子们更加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三、多级问题的设置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从词句中体会作者的美好心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清凉、冻僵、温暖、多彩”等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加入了音乐,渲染了感情。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学生被形象生动画面及音效吸引了,随即我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他们入情入境,很快地领会了文中作者的情感,朗读起来也就有声有色了。

  四、互动、愉悦、高效、智慧的和谐课堂

  整节课上下来,我与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也能理解文中的内容,最后一个环节“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情商也很高,很多孩子说出来的话语,不禁让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我想这堂课应该属于和谐的课堂,争取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

  1、我借助了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朗读,但指导朗读还不够到位,还可多花点时间在指导朗读上,让学生充分的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2、在教学“金黄的太阳”时,我设计了表演这环节,但只是走了个过场,在情境对话,理解邀请,孩子们能理解邀请。

  3、在引导学生说说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上,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一部分孩子想到了,大部分孩子没有说出来。

《太阳》教学反思13

  一堂准备了两三个星期的艺术课终于在孩子们地笑声中胜利闭幕了,那么多的焦虑,那么多的担忧,就怕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就怕自己所知的,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于是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的完善教案,就为了圆自己一个艺术课的教学梦,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艺术课中带点收获回家,为了不使自己对艺术科教学失去太多信心。一节课下来,有一点收获:

  一、要上好一节艺术课,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拓宽思路,用于创新,充分联系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对太阳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大量充满情趣的欣赏、创造、表演、交流、评价等活动。

  二、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艺术体验。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进行艺术活动,在这样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丰富。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心声,使得他们的艺术能力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三、《我心中的太阳》以人文精神为显现,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带着与他人分享幸福与快乐的感情中,学习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表演活动,引发学生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谊,抒发内心的情感,体会在集体中进行艺术创作、表演的快乐。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着重要地位。老师们可能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钻研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将课堂弄得犹如一场热热闹闹的舞台剧,但当我们冷静沉思下来时,却渐渐发现“浮华”课程背后潜藏着危机:

  1、艺术课不是简单的科目相加。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而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它更不是内容上各种艺术的简单叠加,搞一个多学科的大拼盘。它首先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性课程。讲究领域内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与融合。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这种大杂烩式的教学常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我们按教材教会学生唱和画就行,虽然这种多类艺术形式对于我们原有的单科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不能只是教教材,被教材左右,要跨出单科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时时改进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艺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在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摈弃单调、分隔、而遵循融合的'原则,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老师也可以以某一学科特色为主,由点及面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接触和感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横向关联艺术,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到各科艺术经典的重要文化养分。

  2、艺术课不是“统一规格”的加工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式的教学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我们常说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艺术教育要追求学生多样化艺术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有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大一统的,艺术课教学达到的要求也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准学生有个性化的表现,对学生的“乱插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等行为大为不满,极力压制。殊不知,这些行为有时恰是学生不自觉的真情流露,而它却被老师忽视了。在这种大一统的艺术教育下,学生连个性发展的空间都没有了,更不用再谈什么对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

  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3、艺术课上的老师不是“权威人物”。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对艺术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艺术课程中有很多单元就是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游戏,舞蹈,它已经为我们创设了很多机会,我们必须学会更换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

  小学的艺术课教学走进了误区,首先是执教的老师在观念上走进了误区。小学的艺术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艺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想,学生之所以能和我相处得这么融洽,大概源于我平时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真心付出,长久的投入。我很欣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句话,在小学的艺术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是老师的快乐源泉。

《太阳》教学反思14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们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严格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传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读好难读句子或重点段落。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能把生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我校青年教师刘老师对《太阳》一课的每一课时都进行了四次研磨,通过语文科组20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现把研磨过程反思如下

  一、过程反思

  1、激趣导入,了解太阳

  上课伊始,老师用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老师现在开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最快猜出来。——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 不是下雨就刮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好奇心,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刘老师以亲切的谈话切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太阳,我们一定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世间万物在阳光下生活、生长。那么,你对于太阳有哪些了解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稍作小结,直奔课文内容:看来,大家对太阳看似熟悉却又不够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太阳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太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说后老师作简单的点拨或小结,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获得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什么,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视基础知识教学,重读重写

  三年级的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把生字读好的基础上,再把个别需要特别注意的生字提醒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写字,在写字的过程中记忆生字,提出听写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提高写字过程的效率,最后用做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在想象中激发求知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说明文的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学导入时,我们播放后羿射日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来导入此课,也为下面学生学习太阳的特点做好了铺垫。

  5、从整体入手,大胆创新

  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等条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探究方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究、懂得探究的能力。《太阳》这篇课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中心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统领全文,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两步走的方式,一是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通过课件出示图片、图像演示等方式,并让学生有充分朗读的时间,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煤炭的形成,雨雪风等自然现象的形成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刻地领会到太阳的重要性;二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那么密切,那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分别描写太阳远、大、热特点的句子,通过指名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并利用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语言的精确与恰当。并在每个环节当中都渗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在指导学生背诵第8自然段时,教师先引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内容填空,层层深入,由易而难,最终自然而然地背诵这个自然段。

  6、合作学习,重视个体

  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呢?”这一问题时,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7、拓展深发文本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同时也是目的。学生在深刻理解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后,让学生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默读资料内容,培养他们从资料中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外,你还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学生各自讲述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长大后想利用太阳能做些什么?学生异想天开,畅所欲言,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8、读写结合

  本文所采用的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不但要求知道其好处所在,还要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懂得如何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让学生找文章中的说明方法,还让学生理解其好处,课后让学生以“我们教室”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把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到写作上。

  二、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次研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读书的机会不少,但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个性这方面的能力还是较不够。以后我们准备多让学生听学生录音范读,老师范读,激励学生多读、乐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

  2、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中,时有出现某些环节勿勿而过,或者老师通过不同渠道的指导也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不够广,说话能力不够强,说来说去还是没说到点子上。

《太阳》教学反思1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运用了引用传说、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另外,还重点讲述了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初读课文,觉得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内容也非常简单:太阳的相关知识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再读课文,我觉得此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教学上,更不能在这两部分的内容上平均使用教学时间,其实,特点与关系之间既有主次之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思考:第一、教学并不能将两块内容完全割裂开,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对于说明方法的教学不能由教师来灌输,而应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这些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采用这些方法描写太阳特点的好处,从而将积累语言,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读文后,设计语言训练“没有太阳,就没有()。”帮助学生梳理文中较为复杂的关系,而后借用媒体、借用文本材料、结合生活,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阳与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得与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且对于说明方法在三年级时也有了接触,所以在体会说明方法时,学生能够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去体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既理清了几个关系,体会到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教学完毕,反思回顾时突然想到,太阳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危害。用辨证的观点看,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那么,是否要在本课的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一点呢?这也是观察、思考事物的方法呀!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是来看似乎是不需要,我想,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拓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嗨,教学无止境呀!

【《太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太阳》教学反思12-04

《太阳》教学反思01-09

太阳教学反思04-02

《番茄太阳》教学反思03-14

《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12-20

《种太阳》教学反思11-05

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12-12

《太阳的话》教学反思03-22

《太阳钟》教学反思03-24

太阳钟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