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问题》说课稿

时间:2022-05-05 10:59: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归一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归一问题》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五四制新教材三年级上册43-45页“归一问题”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在“问题解决”方面的目标是: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归一问题”这一课例的特点,我重点突出了“帮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这两个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二、教材分析:

  《归一问题》是五四制青岛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43-45页的内容。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解决问题”的单元,而“归一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的内容之一,在本单元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例题类型”出现,可见“归一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做好“归一问题”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归一问题的教学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解决归一问题,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二是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画线段、列表、文字描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在解答问题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这样,当他们遇到难一些的题目时,自觉用到这些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课前前测发现,全班有99.2%的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熟练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只有11.2%的学生能独立解决归一应用题。89.75%的学生不会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只有10.25%的学生会用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前测结果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只凭感性经验,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继续强化理解。之前只是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简单明了,不用对信息进行书面整理,因此学生缺乏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信息整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2、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五、评价设计

  1、 通过第二大环节“初步探究、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二的达成。

  2、 通过第三大环节“深入探究、建立模型”和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实现目标一的达成。

  3、 主要通过“同学们去风景区游玩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一系列的情景串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目标三的达成。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回忆旧知,复习巩固 (2分钟)

  (点击课件)首先我用屏幕出示题目:燕子妈妈9天捉了945只害虫,平均每天捉多少只害虫?让学生读题,并在答题卡上用不同的线画出问题和条件,并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练习的设计复习旧知,为归一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通过让学生画出条件和问题,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整理应用题信息做好铺垫。

  (二)初步探究、整理条件和问题(17分钟)

  在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了四次活动

  活动一:体会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小明和同学们在景区门口买门票,两张票30元,买6张票需要多少元?

  让学交流知道了什么?并通过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感受到麻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简单地把我们需要的条件和问题表述出来?然后让小组带着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题中数学信息、教师板书,让学生体会到写这么多字真麻烦,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简单地把条件和问题表述出来?”让学生体会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必要性。

  2、活动二:探究交流各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文字表述、线段图、列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出各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活动三:方法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师生总结的整理方法,组织学生发言,从而优选出画线段图和列表整理,让学生体会这两种方法的简洁明了。再进一步引导:把表格的边框去掉,用箭头连接可以更简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最简洁而有效的整理方法。同时为帮助学生更高效整理,可以把表格边框去掉,用箭头连接。方法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能力,从而为高效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四:列式解答

  老师引导学生从整理好的条件和问题中寻找有着密切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然后试着列式计算。在交流不同做法时,引导学生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清思路、理清算法。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8分钟)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在商店买了3瓶饮料一共花了12元,如果买7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次不能像上题那样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同:两次计算都要先求出单一的量,再求出总量。

  [设计意图]:通过和第一道问题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两道题目解决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没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法,相同点是两道题目都要先求出单一量,再求出总量。通过对比,初步体会解决归一问题的规律,初建解决归一问题的模型。

  (四)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三个小题主要考察目标一、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设计意图]:三道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1、2小题让在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答,第3小题则是一道反归一问题,通过让学生比较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归一问题本质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2分钟)

  学生交流收获,教师引导总结: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单一量。并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六)达标检测(6分钟)

  出示写有问题的检测题卡,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订正。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补救。

【《归一问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归一问题说课稿11-04

归园田居说课稿11-05

《植树问题》的说课稿07-30

轨迹问题说课稿11-03

烙饼问题说课稿11-04

《工程问题》说课稿12-27

重叠问题说课稿12-29

《植树问题》说课稿12-02

《相遇问题》说课稿12-08

植树问题说课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