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时间:2022-05-06 16:10: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二册第十章南亚的第二节课文。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从古至今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对外交往的中心。因此,印度是南亚8个国家中,要求学生掌握突出地理特征的唯一国家,也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8个国家之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理总论之后,继第一册日本之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且本节课文为了避免与前一节南亚概述内容重复,着重从人文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方面来阐述印度的地理特征,从而为后面学习国家地理提供了模式。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为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印度是当今世界人口位居第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b.理解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并知道印度主要的农作物种类及其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印度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分析以及印度农作物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认识和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3)德育目标:

  a.通过对印度历史发展的简介,使学生树立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观念。

  b.通过讲述印度的人口和农业发展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农业物种类丰富,粮食在正常年份基本自给,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著,人口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压力很大,因此把农业发展和人口压力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存在于教学重点之中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只有通过讲解不同农作物的习性和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步步启发,层层突破,从而达到解除难点,突出重点之目的。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1)世界文明古国:(2)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除文字外,还安排了四幅人文景观图和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两处"读一读"和一处读图练习。

  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略讲,主要通过看人文景观图和有关录相以及自读课文,了解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本节重点及难点所在,所以要详讲,主要通过读图析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解除难点,突出重点之目的,当然在讲述"人口压力"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课文较简单,还须补充材料,列举事实,说明人口增长过快不仅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说教法

  由于第一:中学地理是一门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地理对象的广阔性,地理空间的遥远性与学生视野、见闻的局限性之矛盾,所以要求学习地理必须经常借助地图,以小见大。

  第二:中学生初中阶段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机械记忆,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往往用死记硬背的办法业进行机械记忆。

  因此: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到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采用以上两种主要教法的同时,针对本节课有较多的提问而采取小级竞赛的方法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之目的,也使得课堂活动形成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教具:南亚地形挂图,有关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及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的电脑课件,印度舞蹈录相片(约2分钟),若干景观图。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

  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地图和地理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而且阅读地图不能只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

  本节课通过教师设问,启发学生运用相地理知识、地理图表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经过推理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先盾一段录相,看完后请回答,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板书课题:第二节印度)

  这样导入新课,比较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世界文明古国(板书)

  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读一读"材料,"泰姬陵"彩图等。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

  (2)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最后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公元前2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18世纪,印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2.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板书)

  让学生根据第一节南亚概述中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看地图册第一页《南亚地形图》对照高度表,读出德干高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什么气候?

  4.读课本P7印度降水量分布图,思考:(1)印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约为多少毫业?(2)从西南到东北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

  5.从印度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来看,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纠正和补充,然后总结归纳如下:

  有利条件 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

  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不利条件 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板书)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板书)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结合印度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地形图,讨论:

  1.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2.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教师巡回辅导,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利用有关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和印度降水量分布图的电脑课件来归纳总结,如下表:

  小结:从上表可以看出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板书)

  由于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因此,补充介绍印度从60年化开始为发展农业和产而推行的三大战略,即"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具体内容略)。然后再介绍印度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人口与土地、粮食形成的尖锐矛盾,来说明人口增长一定要经济增长的相适应的道理。

  过去印度与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经过近50年的发展,印度与中国又存在着哪些差异?(看下表)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印度虽然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也比中国好,而且人口也比中国少,但是印度的粮食总产量比中国少得多,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也比中国少许多。我们中国能够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充分说明了解放后,特别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部分内容课本是没有的,但可以利用这个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众多、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明显的影响,60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相关文章:

《印度》说课稿12-27

初中地理说课稿02-21

地理说课稿03-10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11-05

高中地理说课稿03-21

《印度》教学反思04-14

初中地理教案12-04

初中地理教案01-11

印度教学反思12-13

关于地理说课稿集合6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