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优秀听课稿

时间:2022-05-01 19:40:54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祝福》优秀听课稿

  我实在担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赶紧记下来一些什么,连家人喊吃晚饭也顾不上。

  最近几年的专业期刊中,肖老师的文章是独具特色的——大道至简,用简单的语言,阐述那些所谓的理论,和他一向的教学主张特别契合——浅浅地:浅浅地教语文,浅浅地说与语文有关的事。

  作为肖粉,今天能够在自己的学校,近距离地听偶像上课,实在是荣幸之至。要感谢的太多!

  肖老师整节课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形式,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鲁迅作品,弘扬鲁迅精神。

  上课伊始,肖老师问学生有无读过《祝福》(少部分同学没有举手,想必是没看),学生自由说从中读出了什么。这里有一个课堂细节,一个男生说:“祥林嫂虽然反抗却最终屈服,一次次的精神打击,她最后去世了。”

  肖老师就此和该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祥林嫂是“去世”了还是“死”了?

  生(思考后):死了。

  师:为什么?

  生:“去世”对祥林嫂的反抗含有尊敬,而“死”更多的是冷峻的客观陈述中含有同情。

  师:很好,这样才算把文章读到心里去了。

  这个环节,体现的不光是把控课堂的能力和智慧,还体现了一种精神:任何教学环节,都离不开对字词句篇的斟酌和研读。学生的回答不是随便说说,老师的提问和点评总结,更不能随便说说,要精准。

  因为有学生没有看原文,就算看过,阅读之于语文,恐怕是最浅也最深刻的方法了,肖老师布置学生当堂静静地看课文,对,是静静地看课文。这个环节将近15分钟。我们平时只要有同行在听课,是忌讳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尤其是公开课,长时间地静静看书,简直大忌似的。可是,肖老师就这样做了。

  师浅浅地教,生静静地读。

  接下来,肖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围绕祥林嫂的人生经历与学生展开了对话。有关于祥林嫂的眼睛的,肖老师把关于眼睛的描写串联起来,师生共同朗读,让学生把整个小说关于眼睛的描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变化的动态过程,易于把握。

  肖老师以此为基础,继续追问学生,除了关于眼睛的描写是如此,还有什么也是如此?这个追问环节,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找到了“我真傻,真的”、“爆竹声”、“四婶的话”、“祥林嫂头上的疤”、“祥林嫂一次次地陈述阿毛的死”等等。肖老师主张,小说就是往“小”里去说,这个问题设计得也是往“小”里去问,浅且深,所以,学生在分析陈述中有如下精彩的现场说法:“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还要加一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世界却还没有改变。”

  学生能够这样表达自己想到的,关于祥林嫂的解读,是非常到位的了。

  整堂课,没有关于小说的三要素,没有对谁是杀死祥林嫂凶手的追问,没有什么高深的主义,可是,浅浅地教读,却使学生别有收获。

  下课后,在有着鲁迅头像宣传画的主席台前,肖老师这样陈述自己关于教学的设想,“鲁迅先生冷峻的目光在凝望着这个浓重的世界,但是画面右边,绿色的柳枝慢慢地斜伸出来,传递着这个世界不多的温情,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柳叶上那只小小的蝉,让学生能够通过它的鸣叫,去理解小说的万千世界。因此,我想上一堂简单的课,上一堂简单的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小说是往‘小’里去说,但必须基于整体阅读,所以我还是愿意在今天的公开课上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安安静静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课其实就在你心里”。

  从来,浅浅地教背后,都有深深地读与悟,就像肖老师在今天的博客里提到的教学思绪“读《祝福》,读到我内心一片凄恻,感叹着人世的险恶”。

  浅浅的只是方法,思考是深深的,也是持续的。

【《祝福》优秀听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教师听课心得体会04-29

线上听课心得01-10

数学听课心得01-12

白鹅听课心得01-08

英语听课心得12-27

语文听课心得03-01

听课调研报告12-02

小学听课笔记09-30

听课教学反思07-30

美术听课报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