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选读各章思想观点概要整理(高二语文选修)[阅读次数:61]
    整理者:尹瑞文 为政以德 1、统治要以身作则,施行德政,百姓自然得到教化。 2、最佳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施行德政。 3、德政的具体做法如下: (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2)既要在物质上使百姓富裕,更要在精神方面施行教化,两者都重要,但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
  • [阅读次数:1210]
    广西梧州藤县和平镇二中李柱秀 摘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
  • 《论语》十二章翻译[阅读次数:179]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论语》十二章解读及译文[阅读次数:30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
  • [阅读次数:179]
    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②狂简③,斐然④成章,不知所以裁⑤之。” 【注释】 ①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②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③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没有礼的约束。 ④斐然:斐,音fě...
  • 读《论语》心得 (教师随笔)[阅读次数:248]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 《论语》十二章注释[阅读次数:690]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
  • 论语文低效教学[阅读次数:255]
    摘要:语文低效教学,误导了人们对语文教育本质和主要使命的认知,影响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走向,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深人,语文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并未真正销声匿迹。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源头上去探寻语文低效教学甚或无效教学的原因,分析阻碍语文教学改革走向...
  • 读《论语》有感 (学生随笔)[阅读次数:26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为《论语十二章》,其中有两章,我认为是孔子的自我介绍,就是孔子的自传。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论语读后感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56]
    《论语》从古至今颇受欢迎,它的深刻含义早已悄无声息地包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我们不曾将《论语》整篇读完,但反在自己有限的阅读中,你便发现了它之所以耐人寻味的原因。它之所以影响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原因,它之所以常驻文坛、永垂不朽的原因。 《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为什么被古?..
  • 读论语感人生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01]
    打开《论语》这本书,就像是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看到了群雄逐鹿,看到了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一条线,把中国历史串起来。没了孔子、中国文化就像一条断了线的珍珠,满地乱滚。书中他的一言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方面,为历代君主所推崇,例如汉武帝时期...
  • 岁月忽已暮--读《论语》有感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7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时光就如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或许只是一个片刻就物是人非。 时间都去哪啦?日夜陪伴我成长的你,似乎已不再那么强壮,那么意气风发了,时间在你的容颜上刻下了怎么也抹不掉的痕迹。原来我的时光,换来的是你的白发。 你总是怕自己显老,常叫我和妈妈帮你...
  • 让礼仪之花开遍大地 初一习作[阅读次数:39]
    让礼仪之花开遍大地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带来舒心,净化了社会风气,还显示出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们从小就要争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之人。 古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可信”化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
  • 我的“第一次”主题班会--“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课反思 (八年级)[阅读次数:685]
    我的“第一次”主题班会课 _______“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课反思 说起来很汗颜,我真正上“第一次”主题班会课竟是在我年近不惑之时,可能有许多同仁要问:“你当班主任都有十四五年时间了,也是一位老班主任...
  • 论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方式[阅读次数:574]
    论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方式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
  • 舌尖上的《论语》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23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名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的巨大魅力,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在舌尖上酝酿的特有的味道。 以前谈到舌尖,人们都会想到品尝美食,通过品尝美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真叫人赞不绝口。是啊,哪有人不喜欢味蕾的?..
  • 学路纵横智不尽--读《论语》有感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74]
    轻轻推开历史的大门,时光倒流,岁月可逆。学海无涯,我仍苦寻渡口;学路漫漫,我却愁无舟楫。翻开万千历史书卷,领略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查阅无数学术书籍,体悟君王宦官的汗水成果……学而习之,不亦智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独对《论语》情有独钟! 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细读《论语》,让我?..
  • 冬日,静读《论语》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22]
    冬日,静读《论语》,让我不觉寒冷。 &nb...
  • 论语•做人 高一习作[阅读次数:123]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好茶。余味久久围绕在心田。读一本好书,就像一缕阳光,刺破心田里的黑暗。读一本好书,就像有了一位老师,终身受益匪浅。读完《论语》后,它给我的感觉莫过于此。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论语》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贯穿了...
  • 论语八则、逍遥游、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白话翻译)[阅读次数:254]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设计 班会课 (高一)[阅读次数:337]
    龙岩市高级中学高一(7)班指导老师:黄巧红 一、班会组织理念 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礼仪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生活和事业的成败,影响着集体、国家、民族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
  •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导学稿 (七年级)[阅读次数:224]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导学稿 撰稿:审稿: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认识到讲究文明礼仪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
  • 论语十二章习题[阅读次数:2795]
    一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按原文填空: 1&...
  • 根子中学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七年级主题班会稿)[阅读次数:359]
    礼仪,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懂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道德修养,人们就愿意和他交往。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
  • [阅读次数:1332]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
  • 2014年浙江省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文言文、诗词、论语选读)[阅读次数:1216]
    一、必修一到必修五古文背诵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学生作文范文[阅读次数:146]
    复兴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3)田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文明之国,礼仪之邦。我的家乡就在这片文明土地上的一隅,它就是美丽又神秘的湘西保靖县复兴镇。我在这个小镇上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成长着。我还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做“文明礼仪”。在我成长的足迹里,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nb...
  •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阅读次数:2091]
    一、活动背景: 上海世博会在全世界关注下徐徐拉开了帷幕,东方文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全世界人民感动的是那些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世博志愿者的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文明大气的举止。这些志愿者们绝大多数是都是我们的大学生,这要归功于中国的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小?..
  • 社交基本礼仪36条[阅读次数:73]
    1. 遇上父亲的同事或朋友不知为何称呼时,以“叔叔” 、“老师”称之,毛泽东当年就要求儿子毛岸英称比自己小六岁的李银桥为叔叔; 2. 逢遇长辈、师友,即使异性,也当早点大方地伸出手来,否则对方进退两难; 3. 进电梯,有师长在,最好后入梯内,出电梯可以先出,但需作导引人; 4. 与师长同车...
  • 论语集注 作品赏析[阅读次数:325]
    学而第一凡十六章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
  •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次数:229]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nbs...
  • 《论语》选读名句背诵填空精选[阅读次数:661]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2.1)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案例 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上册)[阅读次数:1334]
    活动目的: 1、通过看录像、表演小品、快板、拍手歌、观看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让学生从小知礼仪,懂礼仪,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快乐地与人相处,将班级管理工作和文明行为习惯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
  • “礼义之邦”与“礼仪之邦”考辨[阅读次数:131]
    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然而,国人却不知从何时起,将“礼义之邦”误为“礼仪之邦”。并且,这一错误在各种媒体中触目皆是,大有积非成是、愈演愈烈之势。例如,中华书局近年出版某学者关于礼乐文化的专著,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中华是礼仪之邦”。在“百度”上输入检索项“礼义之邦”,跳入你眼帘的第一行...
  • 《定性书》与《识仁篇》原文全文(论语选读教学辅助)[阅读次数:3285]
    《定性书》 程明道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 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
  • 孔子眼中的尧舜形象(《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116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
  • [阅读次数:368]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观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尝一脔肉而知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先生何等人物,何等眼光,敏锐的看到问题的实质,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年月,谁都敢挑战原则,八佾以突破了底线,量变马上发生质变,乱则生矣。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
  • [阅读次数:611]
    《论语》八佾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31 孔子谓?..
  • [阅读次数:471]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 1、卫州吁弑卫桓公(隐公四年) 隐公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注:州吁,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弑兄即位。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 礼乐制度简介:乐与礼的关系(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549]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
  • [阅读次数:283]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
  • 战国之鲁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290]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
  • 战国七雄之--晋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317]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 [阅读次数:677]
    三处满目沧桑的古代遗址,如同遁居世外的高人隐士,漠然旁观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上的滚滚红尘。 戚城与蒯聩台(供应处院内)相距不过1.5公里,子路坟处于其间。这三处遗址都来自2000多年前的古卫国,相互间因果相连,牵扯着一段罕见的“父子争国”故事。故事因一个“红杏出墙”的女人拉开序幕,又因另一个女人的“...
  • [阅读次数:389]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
  • 鲁国开国国君伯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308]
    伯禽是周公长子,西周初年人,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周公旦长子,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武王去世后,发生武庚、管蔡之乱,连带东方诸国也起兵,周公东征后,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国家。成王七年,为控制东征后新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王将原本封在河南鲁山的周公迁封到山东曲阜,建立鲁国,统治原商奄之民和从殷...
  • 春秋三家分晋的历史故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392]
    晋国到了晋顷公时,国君的权力已日渐转移到了卿大夫们的手里了。到了晋出公的时候,历史已进入了战国时期。这时掌握晋国实权的,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和智伯瑶四个卿大夫了。 晋出公见四卿的权力太大,自己倒成了他们的傀儡,心中很不情愿,就秘密地派人向齐、鲁两国借兵,想消灭掉四卿。哪知齐、鲁两国出?..
  • 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事(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备课资料)[阅读次数:525]
    周武王攻下朝歌、灭掉商朝以后,为了稳定大局,曾采取了一个怀柔措施:他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封他为殷侯,仍旧让他管理殷都朝歌的政务。与此同时,武王又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殷都周围建立封国以监视武庚。因为兄弟三人的封国分别在管地、蔡地和霍地,所以以后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便称这三人...
  • 论语“为政以德”教学感想(教师随笔)[阅读次数:707]
    今天在备《论语选读》的时候,一直在看孔老夫子的“为政以德”的良苦用心。 孔老夫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呢,就是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治理一个国家,以德治国,立在人性为善;以法治国(注意不是依法...
  • 子贡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757]
    端木赐,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