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1774]
    如松 战国初期,晋国在三家分智之后,经过东周天子册封,分裂成韩、魏、赵三路诸侯。 魏文侯礼贤下士,实行儒、法兼治融合多家的策略治理国家,逐渐强大。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 战国之鲁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290]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
  • 战国七雄之--晋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阅读次数:317]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 [阅读次数:1105]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姜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姜姓齐国,简称姜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
  • 法•术•势--论韩非子思想 (作品赏析)[阅读次数:2675]
    概述 韩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术’,以在战国中期相韩昭侯的‘郑之贱臣’申不害为宗。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时的商鞅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修正(人教版教师随笔)[阅读次数:3011]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书注: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书注“微”:假如没有,表假设关系。而译文为“即使……”,表让步关系。前后不一致。此句中的“微”是表否定假设的连词,译为“如果没有”,“要是没有”,可参看上课《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
  •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后反思(人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853]
    吉安县中黄小超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一课讲完了,现在想来,有收获也有遗憾。 从高二以来,我们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文言文,在高二下《先秦诸...
  • 韩非子的“御臣术”思想探析(备课资料)[阅读次数:2050]
    韩非子的“御臣术”思想探析 摘要:韩非子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的理论,并将三者有机地融合,进而建构了自己的法治思想体系。法、术、势三者紧密相系,缺一不可。其中势是法、术的前提,而法、术是君主不可或缺的御臣工具。毫不夸张地说,《韩非子》这本书大部分内容...
  •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读贾谊《过秦论》有感(网友来稿)[阅读次数:1399]
    邓金平 毛泽东是非常欣赏秦始皇的,称赞他“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感叹“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确实,正因为有了秦始皇的“厚今薄古”,才有了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才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模式,使中国创造出东方世界的辉煌成为可能。而秦始皇的“厚今薄古”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韩非、李斯等人...
  • 战国策士唐雎简介[阅读次数:5857]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布衣之怒”的故事 秦王气势汹汹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什...
  •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网友来稿)[阅读次数:4369]
    山西省沁县中学 刘建东 《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武帝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阅读次数:6208]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着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着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子“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庄子天下篇》言“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
  • 战国策2[阅读次数:1999]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
  • [阅读次数:1646]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
  • [阅读次数:1811]
    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中学 段新立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与宁夏四省区全面开始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至今为止已近一学期,语、数、英三个学科已进行了一个学段的学分认定,其他各个学科的学分认定在即。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作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先锋,亲临前线,过关斩将,流下的泪水、汗水,无可名状,个...
  • 《战国策》的启示[阅读次数:3821]
    提起《战国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约都是让孩子从小受磨练的"触龙说赵太后",由"吾与徐公孰美"引发统治者应广纳众言、多听批评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出无车,食无鱼"之叹说明要尊重人才的"齐人有冯谖","荆宣王问群臣"中使人回味无穷的"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些确是值得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因此,从中学课本到各种"...
  • 《战国策》简介[阅读次数:30519]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 [阅读次数:1615]
    西周封建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礼和刑。礼包括仪文、礼节、举止行为的规定、以及社会习俗所构成的不成文法;它的应用范围只限贵族,称为“君子”(它的字面含义是君王之子,像君王那样举止的人,有文化教养的人);刑即惩罚,它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即“庶人”,或称“小人”(琐小的人)。《礼记》称:“...
  • 韩非子与李斯[阅读次数:1251]
    总觉得历史上可以值得一说的人都死得太早。人,大凡拥有了大智慧之后,便溘然而逝了。像伍子胥,像比干,像诸葛亮,从没有人嫌自己活得长的,不然秦王也就不会去求长生之药,历代道士也不必求什么炼丹之法。说回来,人求"长生不老"是利已,而民求圣人"长生不老"则是利国,利万代的事。可惜,自然法则还是让人那般公平地...
  • 韩非子--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阅读次数:1831]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司马迁在《史记韩非列传》中说: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 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这说明《韩非子》确系韩非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韩?..
  • [阅读次数:1490]
    战国 (公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
  • 战国初期的楚国[阅读次数:1327]
    战国初期,楚惠王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在对外争夺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元前473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后,勾践称霸诸侯,势盛一时。勾践为了缓解与楚国的关系,主动以淮上地与楚,此则有利于楚国的进一步东向。其后,楚通好于秦,当晋内部斗争激烈、三家分晋和越国渐走下坡路时,公元前4...
  • 亦文亦史《战国策》 [阅读次数:2774]
    亦文亦史《战国策》 安徽蒋新 通常人们把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其中《战国策》被认为是文学成就相当高的。但《战国策》的性质从它问世起,似乎就有分歧。那么多的别名就是证明。既叫《国策》。又叫《短长》;既《国事》,又叫《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