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教案

时间:2022-04-03 09:22:13 教案 我要投稿

《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教案1

  活动目标:

《放风筝》教案

  1.根据A段音乐欢快、B段音乐悠扬的特点,表现做、放风筝。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有做、放风筝的经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回忆做、放风筝的情景。

  二、随A段音乐“做风筝”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的风筝。

  2.教师随音乐表演“剪扎风筝”。

  3.提问: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剪几下?扎几下?

  4.师幼一起随音乐“剪扎风筝”。

  三、随B段音乐“放风筝”

  1.观看动画,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2.学小风筝飞一飞。

  3.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当风筝,师生共放风筝。

  四、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创编风筝造型

  1.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

  2.观看课件,自选内容创编风筝造型。

  3.师生合作做、放风筝。

  五、改变放飞方向,合作放风筝

  1.师生合作:幼儿当放风筝的人,老师当风筝合作表演。

  2.生生合作:一人当放风筝的人,一人当风筝合作表演。

  六、师生合作随音乐放飞巨龙风筝

  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合作当巨龙风筝,随音乐游戏。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活动设计的第1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春天里玩的游戏,自然的将“放风筝“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对“放风筝”经验的联想。第2环节,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听教师将故事,同时让幼儿通过动作参与,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第3环节,教师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的讲述故事。第4环节,教师应积极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

  在最后一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致于幼儿的思想开小差,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多加强

《放风筝》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放风筝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放风筝儿歌,能说出需要注意的安全规则。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放风筝的安全规则。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风筝一个,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放风筝吗?知道在放风筝时要注意哪些吗?

  2、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讨论,之后教师小结。

  (1)师:放风筝要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很窄小的街道或者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吗?上空有很多电线的场地可以吗?坑坑洼洼的场地或者山上可以吗?

  (2)小结:放风筝要选择安全的场地,开阔平坦,没有树木,路灯和电线等障碍物的场地比较安全,比如广场或者公园的草地。

  (3)师:放风筝时跑得快会发生什么危险?风筝绳很细,如果使劲握住或被缠住会有什么危险?如果在有高压电线的场地放风筝会有什么危险?

  (4)小结:放风筝要慢慢跑,留神脚下,不能光顾着看风筝,否则容易被石头或草丛绊倒或踩到坑洼的地方扭伤脚。风筝绳很细,会割伤皮肤,要小心。不要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如果风筝缠绕到电线上,可能会使人触电。

  3、学习放风筝的安全儿歌

  (1)师:刚才小朋友们把放风筝要注意的问题都找了出来,谁能把这些注意事项完整地讲出来呢?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放风筝的安全儿歌

  ①师:有一首儿歌把放风筝要注意的.事项都编了进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②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③师:儿歌先讲了什么安全注意事项,后讲了什么?

  ④集体学习朗诵儿歌

  4、总结

  师:小朋友学习了放风筝要注意的安全规则,我们一起来回顾。

  它们是:要选择开阔平坦,没有树木、路灯和电线等障碍物的场地;要慢慢跑,留神脚下;注意不要被风筝绳割到手;要远离高压线。小朋友在放风筝地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安全规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放风筝》教案3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一、作品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歌曲《欢乐颂》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更加宏亮、好听,对不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放风筝》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

  ),有(

  ),有(

  )…就是没有(

  )。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绿的“大蜻蜒”,(),犹如()。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好像()。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好像()。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仿佛()……

  (2)独立背诵。

  (3)集体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语:

  “天空中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多么快乐的心情。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更是一种心情:舒畅、满足、快乐、无忧无虑……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放风筝》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2、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2、活动前丰富幼儿放风筝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调动身心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二、开飞机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三、放风筝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2)幼儿再次放风筝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1) 倒退走放风筝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放风筝

  五、放松活动

  整理风筝

《放风筝》教案6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材料准备: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活动过程: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放风筝》教案7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

  2. 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3. 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4. 积累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5.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2.理解课文是怎样把放“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积累好词好句。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3.学习第1、2自然段

  4.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风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猜谜语

  2.风筝

  3.出示一实物风筝

  二、 学习生字词

  三、 学习课文

  1.看图,说图画内容。

  (1) 学生自由说图。

  (2) 老师归纳 ——《放风筝》一文描绘了几个小朋友们放风筝的快乐过程。

  2.现在大家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是刚才大家说过的内容。(也就是图上画的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汇报

  (3) 老师引导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a) 空中的风筝有哪些?

  b) 空中有没有飞机、鸟儿?

  c) 我的大蜻蜓还在哪?

  描写图画的句子有: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一句

  3. 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 自由读1、2自然段

  (2) 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我”和哥哥在星期天的`早晨去体育场放风筝。

  这一天的天气十分晴朗。

  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

  空中的风筝有各种各样的。

  我催哥哥快点放风筝。

  (3) 看图完成填空。

  a) 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哥哥来到体育场,准备放风筝。

  b)体育场上的风筝各式各样,有老鹰、鹦鹉、仙鹤、蜈蚣,我催哥哥快点放大蜻蜓

  (4) 找出喜欢的词、句读背(老师相机引导)

  (5) 说说文中的省略号后还会写哪几种风筝?

  (6) 朗读1、2自然段。

  四、小结

  美丽的风筝满天飞,我的心也快飞上天,我们明天再学作者是怎样把大蜻蜓放飞的。

  五、作业

  抄写词语。背、写好词好句。

《放风筝》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按课文中的三个问题讨论后,如何连贯地组织语言,并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作文、

  3、试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1)小朋友,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出示图片)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小朋友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2、读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3、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①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启发学生可设想成自己在放风筝、)

  ①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大上午,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鹞鹰风筝,鹦鹉风筝,蜈蚣风筝,仙鹤风筝……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中哪些人物是在远处,哪些是处在近处、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

  要求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着重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

  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5、指名一至两名优生口头作文一讲评、

  6、自己选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作文,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二)教合过程

  1、指名学生读片断,集体评议、

  (有意识地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特别是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想象合理生动的地方要多鼓励,表扬、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5,誊抄作文、

《放风筝》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

  ②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③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

  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

  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

  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

  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

  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

  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

  ②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

  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

  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

  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放风筝》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2、 4的数字卡一张活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看图)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数学的世界进行探索吧!春天来了,草地上漂亮的花朵都开放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

  (引导幼儿点数)老师:来,我们一起来数吧,1,2,3,4,5我们数到几了呢?对!数到5 了!广场上有5朵花!

  老师:我们再来数一遍吧!

  (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刚刚我们是大家一起来数的,现在哪个小朋友自己到前面来数一数呢?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引导幼儿要手口一致地点数)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草地上还有什么呀?哦,有小朋友,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哦,广场上有四个小朋友。

  老师: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找出风筝。)老师:有风筝!有几只风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原来啊广场上开了4朵花,还有4个小朋友,有4只风筝呢。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那四朵花用数字几表示呢?对啦用数字4来表示,小朋友们看一看数字4,跟它打个招呼吧。

  二、引导幼儿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拟定的路径。

  1、引导幼儿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

  老师:瞧,他们在放风筝呢?不好了,他们的风筝缠绕到一起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风筝吧!我们先来找一找第一个小女孩的风筝是哪一个呢?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如果幼儿回答出了是猫头鹰风筝,可以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并帮助幼儿总结)老师:小朋友说是看到了图画上小朋友手里风筝的颜色,跟着线的颜色找到的!还有一些别的风筝也绕在了一起,请小朋友们上区域活动的时候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三、活动结束。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数字4,请小朋友们要记住它跟它做好伙伴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放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放风筝教案04-24

安全教案放风筝03-30

《放风筝》大班教案03-27

《放风筝》大班教案05-11

放风筝大班教案11-21

《放风筝》教案(精选16篇)03-22

小班语言放风筝教案03-24

放风筝大班体育教案04-29

小班语言教案:放风筝04-08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放风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