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7 03:31:53 教案 我要投稿

《分类》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类》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类》数学教案

《分类》数学教案1

  一、目标:

  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过程:

  1、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它有哪些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然后请你根据它的特征,轻轻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拿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特征,送回了哪个家里。

  2、出示图一,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颜色分。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

  (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

  (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帮它们找到了家。

  3、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

  4、幼儿动手操作

  (1)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5、张贴幼儿操作纸,请错的幼儿改正,给做的对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

《分类》数学教案2

  设计背景

  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分类、排序和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以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的概念打基础。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②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

  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

《分类》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分类》数学教案4

  1、能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会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分类。

  2、初步学习按活动规则拿取和摆放物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家区域:吃的(水果、蔬菜若干)、穿的(衣服若干)、玩的(玩具若干)。

  2、纸箱若干,内有吃的、玩的、穿的、学习用品实物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及其用途,按用途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说说物品用途。

  1)认物品。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吃的(草莓)、玩的(玩具)、穿的(衣服)图片各一张。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说出老师出示的物品图片的名称及用途。

  师:这里还有许多物品,请你们每人拿1件物品,边拿边说出它的名字(师幼一起检查是否正确)。

  2)出示表格,请幼儿认识表格,并了解表格的用途。

  3)出示表格及吃的、穿的、玩的图片若干,让幼儿说出吃的物品放到吃的小表格里,穿的物品要放到穿的小表格里,玩的物品要放到玩的小表格里,并请幼儿将图片放到相对应的表格下面。

  2、对物品进行分类。

  1)小猪来做客,邀请小朋友去他家玩,并请支做客的小朋友帮它将家里的收拾整齐,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2)另外一部分幼儿将教室中的物品按其用途分类放好。

  3)教师提问:看看小朋友将物品收拾整齐了吗?为什么要把这些物品放到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是吃的(穿的、玩的或者学习用品),所以它们放在一起。

  3、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按用途分类,吃的物品要放在一起,穿的物品要放在一起,玩的物品要放在一起,小朋友们真能干!

《分类》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在观察比较中,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关于小男孩马克的,他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叫一起一起分类病。

  师:为什么会生这种病呢?原来,马克不喜欢整理房间,乱乱的。他的妈妈整天跟他唠叨,所以他生了这种奇怪的病。

  二、观察分类方法,累计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的经验

  1、尝试按物体的单一显著特征来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

  师:那这种奇怪的病有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不爱整理房间的马克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了。他先整理自己的`衣柜。他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裤子和裤子放在一起,背心和背心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整齐多了。

  师:马克又开始整理自己的玩具。可是乱七八糟的玩具要怎么分类呢?原来要把娃娃放在一起,交通工具放在一起娃娃家的玩具放在一起。这样看也很整齐。

  2、学习尝试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

  师:整理完自己的东西,马克觉得要把家里的东西重新整理一下,于是他找出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师: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分类呢?

  幼儿讨论。出示表格,马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按照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来分类。并给每个分类都取了一个名字。

  三、通过分析尝试对物体进行多维度不同分类

  师:操场上有一群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来看看。原来是要分足球队?

  足球队有什么要求?(两边人数一样)

  怎么分?(按男女、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按数字和花纹)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他进行分类,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得整理会分类的好孩子吧。

《分类》数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能根据图形的特点对图形进行分类。

  2、通过猜一猜,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对学过图形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是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节。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为每个小组同学准备一组平面和立体图形学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利于学生对分类结果的理解。另外,我校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中设计了分一分、画一画等较开放的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带着我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走一走。播放背景音乐。

  出示一组图片。这组图片中能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包含一幅小区图、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画面)请学生随着教师出示图片的过程找到其中藏着的图形,发现一个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出示在这组图片的下方。

  原来图形世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

  (二)尝试探索,给图形分类。

  1、猜一猜(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1)我们从图形世界里找到这么多成员,笑笑把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她为什么那样分?

  (2)学生观察,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一类;面不是平的的图形是另外一类,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引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两个概念。

  (4)请你找出学具袋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别摸一摸,体会他们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摸图形的感受:平面图形它们的面都是平的。立体图形有好几个面。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看来,根据图形的面是不是平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板书:

  我们和笑笑一起把我们学过的.图形分成了两类,(利用课件把图形分成两组)。有这么多平面图形,淘气想问问你们,还可以把这些平面图形再分类吗?

  生:能。

  下面我们再继续深入研究研究平面图形。

  2、动手分一分(平面图形分类)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作业纸。你们小组合作,把上面的的平面图形分一分。(教师课前准备作业纸,上面画有这样的平面图形)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对作业纸上的平面图形分类。

  (2)汇报、交流各小组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分类。

  在全班交流分法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那样分?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教师把准备好的相应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里面,还有没有有共同特点可以归为一类的?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我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

  师:你知道这类图形的名字吗?(四边形。)

  师:现在我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了三类。我们学过线的认识,有直的线和曲线。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一知识,你觉得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和它们不一样,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能把平面图形也分成两大类吗?

  生: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板书:

  3、发散拓展:画一画。

  师:我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两大类,你能在练习纸上再画几个相应的图形吗?

  (1)学生在下面的练习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曲线围成的图形

  (2)利用实物展台全班交流。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和学生讨论他们画出的图形应该贴在什么位置。把学生画出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相应板书的后面。

  学生画出五边形,六边形、椭圆等图形要给予鼓励,这说明学生明白了这两类图形的特点。

  五边形、六边形等边数多于4的图形又叫多边形。(扩展了图形的知识体系)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一分,画一画活动,我们把图形家族的平面图形又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两类,线段围成的图形继续分成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在你们的帮助下,图形家族的关系越来越清楚了。

  (三)扩展练习。

  1、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在作业纸上完成下面图形家族的家谱。

  2、请你为书22页找一找中的图形,找到它们在图形家谱中的位置。

  3、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面图形?哪些立体图形?

  (四)数学万花筒。

  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组成了美丽多彩的世界。

  出示金字塔、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这就是淘气和笑笑带我们来到的图形世界,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里。

  淘气和笑笑想问一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类》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分类》数学教案8

  一、目标:

  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二、准备:

  1.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2.小猫、小狗、小鸭、小羊头饰各1个,带上帽子围上围巾的4种动物各1个。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的小图片各1张。1,2,3,4数字各1个,篮子4个

  三、过程:

  1、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带上,找一块围巾围上,带以前请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带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

  2、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a.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师: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

  (出示小狗头饰)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号车,哪些小朋友坐2号车。(出示男孩、女孩头饰)那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

  小鸡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

  小鸭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b、 按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小猫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喜欢让带红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1号车,带黄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坐好后说)咦、中间的小朋友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小猫这样分,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园吗?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可以分为3队或4队)

  3、进一步巩固按二维特征的分类:

  现在,小朋友都已经坐上车了,我们开车去公园吧。嘀嘀嘀,公园到了,公园里面真漂亮,今天天气也不错,小动物们想和我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小狗想和红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羊想和红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鸭想和黄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猫想和黄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等一下哪个小动物出来,就请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4、结束:

  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分类》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和集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按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准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三种角,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说说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师:如果把角的两边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呢?那它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

  师:你瞧,今天三角形王国的许多朋友来了(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对,它们形态各异,各有各的特点。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分类) 二、实践操作,探究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根据什么来分? 1、按角分类

  (1)观察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小组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答题卡

  要求:

  1、小组各成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进行活动。

  2、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想想怎样做既对又快就怎样做? 3、填好记录单,推举汇报人。

  4、完成了就坐好。

  表一:按角分类(填出各个三角形中各角的个数0、1、2、3)

  观测角的大小时我们采用的是(目测、量角器量、直角比)(选择打√)的方法。

  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命名为:三角形, 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三角形, 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 我们发现所有的三角形都有 个锐角。

  教师引导学生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命名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如果有,会是什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2)课件出示集合图:让学生看一看,在这个三角形的大家庭时,包含几个小家庭?每一个小家庭各有什么特点? (3)比较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4)说一说,连一连 (5)猜角游戏

  师:下面咱们做一个小游戏。纸袋子里有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请你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一次露出一个直角,第二次露出一个钝角,第三次露出一个锐角)

  师: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我们都很顺利的猜对了,而第三次不是猜错了就是意见不统一呢?是什么原因呢? 2、按边分类

  (1)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三角形的3条边,小组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答题卡

  表二:按边分类

  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 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 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按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命名 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不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叫正三角形) (2)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4)议一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5)课件出示按边分类的集合图 (6)动手操作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量一量或折一折,比较它们各个角的大小,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通过测量会发现: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中每个角都相等,都是60°。 (7)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介绍既是什么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

  2、书65第5题(蚂蚁进洞)

  3、判断题

  二、全课总结,谈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何收获?

《分类》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教师出示书柜,把手中的书本非常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明确分类。

  揭示概念: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教师再出示一个书柜,比较乱,书和练习本放在一起了,让学生谈一谈观看这样的书柜的.感受。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意义。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书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西红柿的分法,及时纠正错误。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补充练习

  (1)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请小组同学分类。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西红柿要进行指导。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5、拓展练习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回家之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柜,看谁整理的最干净、整齐。

《分类》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引用众人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幼儿课堂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及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配乐)《找朋友》

  2、海洋场景一组、彩图卡片(水果的苹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个;蔬菜的萝卜,西红柿,白菜各二个;礼物的珍珠项链,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图片一张,红,黄,蓝色碟子图片各一个)。(长、短裙道具各两到三条,吹泡泡水)

  4、(龙虾、乌龟、海马头饰各两个、美人鱼头饰三个)。(化妆舞会用的面具红两副、黄四副、粉色三副)

  【活动过程】

  1、音乐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2、教师随音乐带着幼儿以鱼儿在大海中畅游的姿态入场。

  3、教师边走边说:“在大海深处的水晶湾里有一个富饶的美人鱼国,今天是萝莉小公主六岁的生日,国王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参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有海马、龙虾、小海龟、小美人鱼等等都来了。它们来到了宫殿里,立刻被里面华丽富贵的豪华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们可爱的小嘉宾们,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慢慢欣赏吧!

  4、“原来呀!皇宫大殿里不仅有漂亮的舞池,还在窗台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可口诱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备好的教具,教师问”这是什么呀?”幼儿答“这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须煮熟才能吃。“这又是什么呀?”“这是白菜”……。“这个呢?”“这是帽子”。“这是客人送给萝莉小公主的'生日礼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来参加舞会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随从们不小心把客人送给小公主的礼物给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们请哪个小朋友把礼物找出来,并分别把不同类别的食物也分开放在不同颜色的碟子上。”

  5、请xx小朋友上台归类……“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东西归类对不对呀?”“这是苹果,这是香蕉,这是葡萄,它们都属于水果,可以生吃。”齐“对”。“那么,我们请女仆把挑出来的礼物送到公主的化妆间好吗?”齐“好的”

  6、这时候,化妆间里萝莉小公主正在发愁?一旁的床上铺满了长的短的美丽衣裙。为什么呀?原来刚刚小公主正在挑选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别的衣裙参加舞会,小公主很爱惜自己的东西,每回挑选完衣裙后总是自己及时整理自己的衣橱,但这次衣裙选了许多衣裙给混正放一块了。我们能不能帮她一起摆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长的、短的,要分开摆放哦!谁愿意上来帮小公主呢?好!请从左边数起第六位小朋友上台帮小公主把裙子归类,我们请他把长裙子摆放在左边,短裙子摆放在右边”……“嗯,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摆放得对吗?”齐“对”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鼓掌表扬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们已经帮萝莉小公主摆放好衣裙后,大家带起你们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7、音乐起,(找朋友)“好!小嘉宾们找到你们头饰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谁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们拉成一圈,数一数我们这一组有几个相同的面具?”教师分别上前询问,并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活动总结】

  1、“好,舞会结束了,请小嘉宾们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们参加萝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开不开心呀?我们还分别在哪里帮谁把什么东西分类了?……表扬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为萝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乐!”

  2、铃鼓声响十一下,音乐起(鱼儿鱼儿水中游)夜深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纷纷向萝莉小公主道别。排队散场。

《分类》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分类》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分类》数学教案14

  1.活动目标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认识;

  (2)能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颜色两种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并喜欢进行分类活动。

  2.活动准备

  (1)猫、兔、蝴蝶头饰各一个,篮子两个;

  (2)每人一个分类板;

  (4)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饼干图片及标记各若干。

  3.活动过程

  Ⅰ导入

  (1)玩《饼干商店》的游戏,引出活动。

  提问:"仓库里有些什么样子的饼干?"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仓库里的饼干,说出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图形的饼干。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游戏《送饼干》,学习给图形分类。

  提问:"你会把什么样的饼干运到这个柜台?为什么?"

  老师扮演经理,幼儿扮演营业员,经理引导营业员观察并说出其它柜台的标记是什么形状的,再把仓库里剩下的饼干按标记的形状运往柜台,看谁运得又快又对。

  重点指导幼儿给图形分类。

  Ⅲ分享经验

  (3)操作活动《分饼干》,说出分类的`方法。

  提问:①"为什么要把这些饼干放在同一个柜台?"②"它们除了形状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按饼干的形状、颜色分类。

  Ⅳ幼儿再次操作

  (4)游戏《买饼干》,练习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玩法:请几个幼儿分别戴上小猫、小兔、蝴蝶的头饰,扮顾客来买饼干。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三个水平层次的营业员帮顾客选购饼干。

  重点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4.延伸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继续让幼儿练习按图形、颜色进行分类。

《分类》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分类》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玩具分类数学教案02-26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03-16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3-26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3-27

大班数学教案:分分类03-20

《交集分类》大班数学教案04-16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03-02

中班数学教案:按用途分类04-28

分类记录数量(中班数学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