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时间:2022-04-21 09:26:17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神奇的点子。

  师:神奇在哪儿呢?请看点一下(变成苹果),再点一下(变成小熊),继续点(变成了书)。

  师:看来,在数学当中,可以用点子图(板书:点子图)来代表任何东西。使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简便。

  二、学习新知

  师:昨天,我到书店买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生: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我们知道点子可以代表书,那这里的1套书14本,就可以用一行14个点子来表示。2套就几行点子来表示呢?

  生:2行点子(课件出示2行)

  师:它表示几个几?

  生: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2。

  师:你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生:先算4×2=8,再算10×2=20,最后算20+8=28。

  师:对,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

  生:笔算。

  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怎么算呢?

  生:先用2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8,再用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出14×2=28,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

  生:笔算。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指着口算):计算时,我们先把14怎么样?

  生:分成10和4。

  师:对,就是先把数分小了再进行计算,然后再把两步的积怎么样?

  生:加起来。

  师:对,这就是(板书: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板书:转化)成旧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现在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10套,用点子图该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

  生:每行14个点子,一共有10行。

  师:那这1 0行就表示几套?

  生:10套。

  师:怎么列式?

  生:14×10=140。

  师: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什么数?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那要是钟老师现在买了12套,点子图又该画几行?

  生:12行。

  师:它表示求几个几?

  生:1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12。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估一估14×12大约等于多少?

  生:大约等于140。

  师:它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能不能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来呢。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活动要求,把12套书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列算式算一算。请大家4人为一小组,开始吧。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分好的小组请用行动来告诉老师你们分好了。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汇报:①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先算10套,14×10=140再算2套,14×2=28最后算140+28=168就是把两部分的积合起来。

  师:哪些小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哪些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②14×4=56 56×3=168。

  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算4套,14×4=56,再算3组这样的4套56×3=168。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③14×6=84 84×2=168 。

  师:(小结)这些作品虽然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先把其中一个因数分小了,然后再合起来,(或者:用到了先分后合的方法)

  师:对,就是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2套书先分成几部分,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然后都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生:先算10套,再算2套那种。

  师:对,就是这种,因为这样分后更容易口算。

  师: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这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师:好,说完的同学请快速的坐好。

  师:刚才结合点子图,我们可以口算出14×12=168以外,还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能。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列竖式计算吧。(板书:笔算乘法)

  师:好,请大家结合这种分法先独立思考,再在草稿本上试着列竖式算一算,计算之后再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2乘4等于8。

  师:8表示?(生:8个一)写在(生:个位上)

  师:再算?

  生: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

  师:2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再怎么算?

  生:先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4

  师:4表示?

  生:4个十。

  师:4就写在(生: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里个位上的0还写不写呢?

  生:可以不写(师板书:个位上的0不写)

  师:接下来再怎么算?

  生:十位的1去乘十位上的1。

  师:等于?(生:100)表示?

  (生:1个百)1写在(生:百位上)

  师:对,也就是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那接下来又该怎么算?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个位相加等于(8),十位相加等于(6),百位相加等于(1)。

  师:这一步的28是怎么得到的?

  生:28是14×2得到的,(师板书:14×2的积)。

  师:(指着第二步)这一个数又是怎么得来的?

  生:它是14×10的积。

  师:最后怎么算的?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其实就买书这件事来说,28表示求几套书的本数?(2套)

  师:140又表示几套书的本数?(10套)

  师:看来,我们的竖式也是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先转化成两位数成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合起来得到最后得数。

  师: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几?(4)等于(8)

  师:再用2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用2乘的几?

  生:2×10=20。

  师:也就是什么乘什么?(10×4=40)

  师:再用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什么乘什么?

  生:10×10=100。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在点子图上找一找每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位置呢?

  生:能。

  师:第一个2×4=8在点子图上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右上角。

  师:2×10=20在图上又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左上角那个部分。

  师:10×4=40,又表示哪个部分?

  生:右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10×10=100呢?

  生:左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我们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再算的什么?最后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最后把两步的积加起来。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

  生:知道了。

  练习巩固:

  师:那如果不是14×12,而是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还能计算吗?

  生:能。

  师:好,现在大家练习一下答题单上的做一做这几道题吧。

  师:请大家一大组算一道题,看哪个组的同学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算一算?

  师生集体评价,选一题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其余3题集体评价。

  师:第一组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还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先分后合转化的方法。

  师:对,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下来以后能学以致用。

  师: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最该注意的?

  生: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时,结果的末位一定要与十位对齐。

  师:咱们再来帮啄木鸟治一治病吧!请大家在答题单上判断一下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师:敢不敢接受今天的终极挑战?

  师:猜一猜水果下面藏着几?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答案

  4330=答案

  1240=答案

  3120=答案

  1720=答案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答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法。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课件出题插图

  三个小朋友正在准备画画,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么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学习例1

  指名读题目。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12×3= 36 (枝)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36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尤其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及个别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1)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注意怎样书写?

  (2)应该从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积的位置该怎样呢?为什么?

  (4)每次乘得后的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3相乘,再把结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竖式

  方法三:

  师: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么计算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梳理小结: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各位乘起。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3、乘得的积写在横线的下面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火眼金睛

  师:学校买了4个电水壶,一个122,一共用去多少钱?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一辆校车可载客21个学生,学校共有4辆这样的校车,可载学生多少人?

  独立思考。

  附答案:21×4=48(个)

  小刚上学骑自行车,每分钟骑112米,他从家到学校需要骑4分钟,小刚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1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丽丽看一本总共365页的连环画,每天看21页,连续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附答案:21× 4=48(页)

  365-48=317(页)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2、能够用运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一)

  个位:8×3=24,个位上填4,再向前一位进2。

  5 4 十位: 1×3=3,3+2=5,十位上填5。

  用多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乘的顺序: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口算:

  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

  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习例1

  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

  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

  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学习例2

  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12分成了10和2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课件出示图片:

  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

  附答案:300×10=3000(份)

  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

  附答案:15×3=45(盒)

  附答案:

  20×8=160(角)160角=16(元)

  30×6=180(角)180角=18(元)

  18+16=34(元)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

  四、课堂练习

  附答案:

  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附答案:

  算法1:4+3=7(时)40×7=280(个)

  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

  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

  附答案:

  21×4=84(人)或4×21=84(人)

  五、拓展提升

  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附答案:

  80 ×5=400(米) 400+90=490(米)

  课后小结

  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则,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2.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

  3.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

  4. 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3= 20×4= 300×3= 141×2= 23×3= )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

  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规范性。

  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

  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

  生:想!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

  生:(各自小声读题)

  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

  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

  生:16×3=

  (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

  生:把16估成20,20×3=60。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生1: 3个16相加,即16+16+16=48。

  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

  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3=30,再算6×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

  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

  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才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

  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

  (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3?

  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

  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

  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

  师:板书正确的16×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对比,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

  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才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规范整洁。

  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

  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

  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学习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4、在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49×2= 34×21=

  上面两道笔算乘法的题目计算时,你们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49页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2、师:读一读题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学生回答,列式:48×37

  4、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二)、探究笔算

  1、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1)教师先列竖式:

  (2)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说笔算的过程。

  第一步先算什么?怎么算?

  第二步算什么?怎么算?

  第三步算什么?怎么算?

  板书结果:

  探讨笔算算理。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笔算?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观察比较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四)、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一本《童话故事》24元,买19本,500元够吗?

  4、帮帮小蜜蜂

  5460 756 322

  23×14 65×84 12×63

  四、全课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 第2、4、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例2.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0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难点: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师:妈妈做的真好。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每天喝一盒酸奶是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同学们春风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也喝一盒酸奶,今天我们就去帮帮春风小学解决一个有关酸奶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么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咱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1)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

  (2)因为48≈50 50×37=

  (3)37≈40 48×40

  师:那么实际需要酸奶的盒数比2000多还是少?为什么?

  生回答。

  4.引出笔算

  同学们现在春风小学,要给学生们配备营养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体需要酸奶的盒数,你们能帮忙吗?(请同学们在题卡上完成 第一题,并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找2名同学结合几何图形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后,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老师替他们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找异同。

  师总结:这种利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迁移思想。

  出示课题进位和迁移。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并结合刚刚计算的过程,你能说说如何笔算吗?(小组合作完成题卡2题。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写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和补充完成此内容。(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例如数学家就是这样说的)

  找2名同学说,再大家加重音齐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计算中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

  5.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计算了吗?有几只小动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同学们请看 。老师选一位同学帮大家选择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后生做后面题)

  在学习新知时错的生展示。

  6.小结。

  同学这节课的功劳可真不少。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那么同学们在大家帮忙的同时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说一说

  7.拓展。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会用到今天所学内容吗?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咱们还会和它见面吗?

  8.布置作业

  教材51页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09-28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4篇09-2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09-2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09-28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09-2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09-2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09-2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09-2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