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1-12-13 09:20: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下册教案(15篇)

语文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3、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4、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5、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

  2、理解方仲永由五岁能诗,到“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

  2、了解说理散文中的叙事技巧。

  学习方法

  1、自主阅读法。2、合作讨论法。3、竞赛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设计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下列参考)如:

  1、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

  2、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3、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说得很好,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学生分组,说出的名言警句正确的,给本组加2分。

  听讲,思考。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王安石不像一般士大夫那样,热衷于追求个人名利,而是要在经国治民方面作出些成绩。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找一名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了解记忆。

  三、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隶(lì)扳(pā)谒(yè)邑(yì)

  矣(yǐ)泯(mǐ)称(chèn)

  卒(zú)焉(yān)耶(yé)

  2、复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多媒体显示: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后,同桌为一组,展开对抗竞赛,底分均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扣完即止。

  第一轮:翻译课文

  同桌每人口头翻译课文一段。互相质疑、评价、记分。

  第二轮:认读课文,(多媒体显示):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求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评比。(多媒体显示):

  (1)解释带点的字

  ①世隶耕

  ②未尝识书具

  ③并自为其名

  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⑥或以钱币求之

  ⑦环谒于邑人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众人矣

  ⑩受之于天

  ⑾贤于材人远矣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2)一词多义

  其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可观者

  父利其然

  其受之天

  如此其贤也

  彼其受之天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钱币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于

  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

  伤仲永父异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得为众人而已耶?

  如有困难,教师点拨。仲裁权归教师。

  (明确):

  (1)①属于②曾经③题上④完成⑤渐渐⑥有的(人)⑦四处拜访⑧相当⑨完全⑩承受⑾胜过⑿能够

  (2)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之: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仲永的诗”⑤“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⑥结构助词“的”⑦调节音节,无意义。于:①引出对象②在③表示比较④介词,从。

  (3)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伤:为……哀伤

  异:对……感到惊异(诧异)

  (4)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多媒体出示相关题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闻”和“见”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水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的含义。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字音、断句。

  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掌握字音。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齐读课文,读清句读。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按要求进行比赛、评价、记分

  这是一段尚未标点的文章,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同桌两人交错认读,比赛方法同上

  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答案,同桌一组比赛,找二人板演,互相比赛。

  每一道测试题的单数题由左边同学完成,双数题由右边完成。

  学生边读边思考思考、然后合作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

  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齐读课文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并背诵。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奥妙。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句。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白两首诗中描写的狐狸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内容。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比较感悟。

  难点: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狐狸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或讲述有关狐狸的故事)

  2.看来你们对狐狸的看法有些片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狐狸的诗,你的看法一定会有变化的。

  3.出示课题《诗二首》。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诗二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

  3.班内汇报。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感知诗的内容。

  《狐狸的清白》中的狐狸是虚伪、贪婪、奸诈的。

  《可爱的狐狸》中的狐狸是聪明、乐于助人、拼搏不息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思考:《狐狸的清白》中,你从哪此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虚伪、贪婪、奸诈?《可爱的狐狸》中,你从哪此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可爱?

  2.学生自读,在书上圈点批注。

  3.小组讨论。

  4.班内汇报。

  (1)《狐狸的清白》通过土拨鼠的询问、狐狸的自述、土拨鼠的回击,辛辣地讽刺了一只自陈清白的狐狸。

  狐狸自陈“冤枉”,“牺牲了安宁的健康”、别人“造谣中伤”、自己“清白”,一只虚伪、奸诈的狐狸鲜活地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土拨鼠说“……你满嘴里都是鸡毛。”这是最好的见证,揭穿狐狸虚伪、贪婪、奸诈的真面目。

  《可爱的狐狸》围绕“可爱”展开,通过诗人为小狐狸鸣冤昭雪,歌颂了一位聪明、乐于助人、拼搏不息的小狐狸。

  从偏见误解入手,然后将误解一一解除,来表现小狐狸的可爱。

  “指责你骗取乌鸦的奶酪……谁让它喜欢奉迎贪图小便宜?”来歌颂小狐狸的聪明。

  “你在农家偷过鸡……那些危害人类的东西”表现小狐狸的乐于助人。

  “你在白天奋力捕鼠……为生存你拼搏不息”表现小狐狸的拼搏不息。

  5.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6.学生再读两首诗,思考:同写狐狸,作者的感情不同:一个赞美,一个批判、揭露。我们有何看法,受到什么启示呢?

  (1)自读、感悟。

  (2)交流探讨。

  作者不同的感情来自作者不同的观察、不同角度的认识,因而让我们对同一事物可从不同低度去观察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了解事物。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语文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本课是特殊偏旁的认识与识字。课文上面是两张图表。第一张图表中的鸟可以用“鸟、隹”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张图表中的月亮、肉都可以用“月”这一偏旁来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同偏旁的字写在一起让学生认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两各绿线内一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隹(zhui)。

  2、认识一些特殊偏旁,看图熟读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看图学习偏旁隹,并学习与“鸟、隹”有关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4个偏旁,谁来认?(出示偏旁,指名认读)

  2、今天我们学习识字8,再学习1个偏旁,看谁学得好。板书课题:识字8(齐读)

  二、看图学偏旁

  1、看图,指着鸟问:这是什么?

  2、观察象形字:你们知道这两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吗?你们觉得“鸟”这样写怎样?

  3、小朋友们,你们会写“鸟”字吗?(指名写并予表扬)还有一个偏旁也表示“鸟”的意思,你们知道吗?出示“隹”,指导读准,并指名写。

  4、小结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鸟可以用哪两个偏旁表示吗?

  齐读:“鸟、隹”各三遍。

  三、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四、指导看图,出示词语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们,我们先看天空有什么在飞?(相机出示词卡:老雕、大雁)

  2、树村上停着一只什么鸟?(贴词卡:海鸥)

  3、再看,还有什么鸟飞得这么低?(贴词卡:乌鸦、麻雀)

  4、大海上还有一只什么鸟?(贴词卡:海鸥)[

  五、学习生字词

  1、学习自由读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词义。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并加以指导。

  3、小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小朋友们,第一行词语中的“鸦、鸥、鹃”都是什么偏旁?这个偏旁表示什么?第二行的“雀、雕、雁”都是什么偏旁?这个偏旁表示什么?

  、指导书写,出示生字:杜、麻、雕、雁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笔顺。

  2、反馈。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

  4、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语文下册教案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优秀率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目前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与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

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

  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1.导语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

  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四、精读文本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

语文下册教案6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八年级(1)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2-13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4篇02-17

初三语文下册教案10-13

语文下册的教案15篇06-03

语文下册教案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