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

时间:2022-01-21 13:22:5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邓稼先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邓稼先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邓稼先教案四篇

邓稼先教案 篇1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2、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桓型氢蓦

  蜜恒形氮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邓稼先教案 篇2

  教与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掌握这篇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四、布置作业: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指导: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邓稼先教案 篇3

  [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 远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蓦地 浩翰

  2、 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 桓 型 氢 蓦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答案:①销 ②辍 ③舀 ④篾

  [应考说明]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要求正确区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确的书写汉字。“销”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应用“销”。②句中“辍”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缀”又是形似字,应仔细辨别。③应注意“舀”字的写法。④句中应注意“篾”和“蔑”的区别。在平时应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还可以把一些难区别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双基不扎实,综合能力不强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错别字。(2分)

  费寝忘食 错别字是 改为:

  无微不致 错别字是 改为:

  (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

  答案:费 废 致 至

  [应考说明]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具体语境中的汉字,要根据语境(词或句子)的意思来判汉字的正误。字形的复习应着重于对错别字,特别是别字的辨析。别字主要有三种类型:1、形近而成别字,如“如火如荼”中“荼”与“茶”相混。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别字,如“阴谋诡计”中的“诡”与“鬼”相混。3、形义音皆近而成的错别字,如“藉”和“籍”、“厉”和“励”相混。平时学习中要准确地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理解地记忆。

邓稼先教案 篇4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简介背景(或多媒体演示)。

  2、速读课文,并用简答题测试阅读效果。

  3、默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词,。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

  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5、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6、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7、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俄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8.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以上设计的8个自读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而选择速读、默读或朗读等阅读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纲每分钟200字的阅读要求,须18分钟左右。本文作为自读课文,若按此做法,教学任务与时间分配的矛盾难以解决。而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易懂,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事件虽然重大,但并不复杂,因此很适合作选读训练。按每分钟5OO~1O00字的速读速度,可在4~7分钟内读完。读后作速读测试题,以检验阅读效果。默读全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调约需用Ic分钟,为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再根据文字深浅难易程度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分别安排默读或朗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5、6已涵盖了对练习一的处理。7能触发学生认识个人事业只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就。8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

  过程:

  1、背景说明。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3、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以上设计的自读点拨,仅为教师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信息,以资借鉴或思考,力求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能做到在紧要处适时适度点拨,并非全讲给学生,或都在课堂上完成。)

  思考

  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用来与邓稼先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又是谁?请说出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于什么地方,曾于1948~195O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留学,于何年何月何日因患什么病逝世。清说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元勋彷徨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邓稼先教案】相关文章:

邓稼先教案三篇08-10

邓稼先教案(精选11篇)07-08

《邓稼先》教学反思04-12

邓稼先教案合集六篇02-22

【精品】邓稼先教案三篇01-06

有关邓稼先教案四篇02-09

有关邓稼先教案3篇02-10

有关邓稼先教案4篇02-11

【精品】邓稼先教案四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