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狼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狼山鸡,说出它的名称、外形和特征。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丰富词汇:尖尖的、椭圆形、软软的.等。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及爱家乡的感情。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狼山鸡,了解狼山鸡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用丰富的词汇表达狼山鸡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参观狼山鸡场视频一段。
2、狼山鸡图片一张,鸡鸣录音一段。
3、小狼山鸡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狼山养鸡场视频
1、教师播放狼山鸡场视频,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你看到的狼山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狼山鸡图片,带领幼儿全面认识狼山鸡
1、整体认识
了解狼山鸡的形状、颜色、吃的食物。
2、局部认识
观察了解狼山鸡的鸡冠、鸡嘴、鸡头、颈、身、羽毛、脚等等。
丰富词汇:红红的、软软的、尖尖的等等。
3、听鸡鸣的录音。
播放狼山鸡的鸣叫声,学会发音:叽叽叽、咕咕哒。
4、观察鸡蛋
出示狼山鸡蛋图片,与普通鸡蛋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认识词汇:椭圆形
(三)、游戏:扮演狼山鸡
请幼儿在音乐声中带上狼山鸡头饰,教师扮演鸡妈妈,一起模仿狼山鸡走路、打鸣、啄食等动作。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收集狼山鸡的历史由来与营养价值的相关资料,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狼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狼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审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的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据理审辩,驳倒了狼,但狼最终还是凶狠的扑向小羊。全文篇幅较短,结构精练,寓意深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的再现了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学情分析:
〈〈狼和小羊〉〉的故事学生已经从课外书中读过,因此对故事的内容很熟悉。学生对于这样的课文,很感兴趣。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朗读训练时,要教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朗读时,让学生抓住对象的特点,读好不同的情况下人物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会找理由借口干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体会课文内容,进行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总)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狼和小羊的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狼图)它是谁?你对它有什么了解?狼都是怎样的?
2、板书:狼
(1)指名拼读,读准字音。
(2)学生描红狼字。
3、(出示羊图)它又是谁?小羊都是怎样的?
4、板书课题:狼和小羊
(1)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拼读要求掌握的生字。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
(2)自己读读词语。
(3)正音。
狼、弄、脏、惊、争都读后鼻音。
亲读前鼻音。
狼读边音,不读鼻音。
弄读鼻音,不读边音。
脏读平舌音,不读翘舌音。
争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4)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齐读。
4、把生字词语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顺、流利。
5、(出示长句子)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1)自己读句子。
(2)指名读,齐读句子。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为了吃小羊,狼共找了几次碴儿?
每次是怎样找碴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教学生字。
1、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自学课后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3、反馈检查。
4、指导写字。
(1)本课所有左右结构的字,除扑外都是左窄右宽。
(2)弄下面一横最长,亲中间一横最长。
倒中间部分写在竖中线上。
争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右边要出头。
5、教师范写
6、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总)
课时目标:
1、学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情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3、扩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续写狼和小羊。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新授。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小羊在()小溪边喝水。一只()狼走来,想()。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谁先到小溪边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或看出来的呢?
(5)齐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小羊又是怎样说的?
分别用和﹏画出来?
(3)同桌互相读三次对话,体会一下狼和小羊各自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4)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
①指名读第2-3自然段。狼对小羊说了什么?小羊是怎样驳斥它的?
狼在上游,羊在下游,羊会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可狼偏说小羊弄脏了水,这是书上说的什么?(出示:找碴儿)齐读两遍。
②自由读第4-5自然段。
狼又对小羊说了什么?小羊又是怎样驳倒它的狼骗小羊说去年小羊在狼的背后说狼的坏话,可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狼无中生有指责小羊,这叫(出示:找碴儿)齐读两遍。
③教师读第6自然段。
这一次狼找了什么理由?诬赖小羊不成,又无中生有硬讲说坏话的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做什么?(出示:找碴儿)齐读两遍。
④现在谁说说找碴儿什么意思?
(5)这一次又一次的找碴儿,应该读出什么样的预期?三次语气相同吗?(一次比一次凶狠)
(6)你安的什么心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说法吗?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换个说法。
(7)气冲冲、温和、可怜、反正、再也通过观察、想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导朗读。
(8)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自由找同学组合表演朗读,比赛读。
②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③分两大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9)小结第2-6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练习说话。指导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说出来。
②教师小结:凶饿的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由此可见狼是多么的蛮横,不讲道理,温和善良的小羊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一次又一次的跟狼讲道理,结果是没有用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扩散思维、启发想象
1、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和狼作斗争?
2、小组讨论,指名说,评议。
四、课文剧比赛。
小组随意组合表演这篇课文,比赛读。
教后小记:
从一年级起,就要重视读词读句的常规训练,训练的起点要低,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指导学生会读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篇文章。在教学此文时,针对课文内容,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说了三次,引导学生看图,认真讨论体会,并做多次的师范,声情并茂。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读时,做到了速度较快,语气较重,一次比一次急促,一次比一次凶恶,表现了狼的狡猾、凶狠、急切地想吃到小羊的心情。同时,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朗读水平。
狼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捕杀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感悟作者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而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鹿、狼、林”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感情朗读、口语交流、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读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
2、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吗?在童话
中,你觉得“狼和鹿”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快速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课文如何描写森林的,你能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2、“罗斯福”是何许人也?他下了一道什么命令?为什么下此命令?
三、感情朗读3、4自然段,说一说
:
1、
命令颁布后:狼被__________;鹿成了森林中的________。
2、、我的口语-------Very
good
假如你就是一只受到宠爱的鹿,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四、用喜欢的方式自学5、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狼消灭后,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
狼消灭后,鹿群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回忆《蛇与庄稼》一文,写“鹿、狼、林”之间的关系图。
3、用适当的语气朗读这一部分。
4、、口语练习:
假如你是余下的.苟延残喘的鹿,现在的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我帮总统找原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7、8自然段)
1、为什么会发生“鹿死林毁”的悲剧?你能补充完下面关
系图吗?
(
)
灭绝后→
(
)
快速繁殖→(
)毁灭→
(
)灭绝
2、
罗斯福总统错在什么地方?
六、这个故事说明: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动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断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
至整个生物界中
的
这种
相互关系。
七、“我”有收获了。
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课外延伸
通过画面进一步认识“狼”,在生活中学习狼的优良品质。
狼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狼 。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 教案示例二》。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教案 篇6
诵读,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所以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本文字词、句式重难点较多,语言理解存在一定障碍,教学时对此也应适当重视。 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便于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思维活跃,对生动的情节、蕴含的道理产生较深切的感受。
其中文章第三、四段描写,精彩生动,值得细细品味。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 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
缀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 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A设置环境。B添加动静。C加上声色。D安排远近。E配上衬景。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
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中“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晚”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晚”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
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运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
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把这则小故事和课文作比较,写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的想法吧!
狼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会摇尾巴的狼》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课属于寓言故事类,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道理。课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说自己是狗,骗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认出这是一只狡猾的狼,没有上当。这是一篇按听、说、读、练四线并进设计的课文,是一篇较好地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读懂每一句话”。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课在该单元中的地位,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狡猾的人要警惕;学习老山羊遇事机敏的好品质。
2、知识目标
①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3、技能目标
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好课文。
②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及合作学习能力。
*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认识狼的狡猾,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二、说教法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本课是以狼与老山羊的对话形式来展示的,五次对话采用“相似段”的写法。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言语训练法进行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由扶到放”的教学步骤,选用小组讨论、小评委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声、色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三、说学法
学生“会学”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也有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本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学法上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我鼓励他们学习本课时采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课堂上并作具体的指导。对部分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用“发现问题法”、“探索学习法”学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总之,在很大的范围内,任其发挥。同时为了使学法得到更好的掌握,在总结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往后运用时信手拈来。
四、说课堂教学过程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发挥主体,巧妙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其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潜能巧妙地牵引出来。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结构相似这一特点,把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按“扶——引——放”三步有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
第一步:“扶”。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精讲课文的第3、4自然段(也就是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读——思——议——读”的学法指导:首先学生自由读3、4自然段,学生按教师的提示自学、探索,找出狼第二次对老山羊说话怎样说?怎样做?老山羊又怎样做?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最后学生归纳学法。
第二步:“引”。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法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三、四次对话。同时,利用问题使学生读中有想,以想促说。学生在四人小组学习中既发挥个人才智,又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接着教师引导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朗读出狼与老山羊的第三次对话。
第三步:“放”。出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五次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补充,相互答疑,使问题等到圆满解答。
(二)质疑导思,自主探究
我认为,质疑是学生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导思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处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
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鼓励学生生质疑:从狼所说的4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新问题?
又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四次对话中,也充分让学生质疑:此时狼、老山羊各会怎样想?
(三)以读待讲,培养语感
感悟和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熟读精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一是保证读的时间,一节课书声朗朗,读书训练贯彻始终;二是讲究读的形式,范读、自读、指名读、集体读等;三是讲究读的方法,如模拟配音朗读,通过设问,以问促读等;四是讲究读的质量,把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以读导悟。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指导读好课文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把握好文中老山羊和狼两个不同形象的语调。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我先让学生理解片段,然后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片段。这一范读,使学生对狼与老山羊不同的语气一下子便领会了,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说作业设计
我认为作业设计尽可能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设置统一答案,却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并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便达到目的。因此,本节课的作业,我设计为:
作业1: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全文。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狼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你对鹿的了解呢?(鹿:温柔善良,让人喜欢。狼: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
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
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狼教案 篇9
第四单元的课文文体丰富,四篇各不相同,有说明文,有演讲稿,有通讯,还有记叙文。今天上午学习的正是这篇记叙文。内容不难理解,放手自学,辅以体会写法品表达,感悟道理写体会,简简单单倒也其乐融融。
把握内容。默读课文,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练简洁概括,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部分,学生容易讲太多旁枝末节造成语言上的罗嗦。
关注词句。课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词,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一命呜呼”“苟延残喘”“罪魁祸首”等词句的理解体会,标点符号如“宠儿”“自由王国”以及分号应用,引导学生积累,关注使用的效果。
复述故事。由默读看书概括走出来,再盖上书本复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说记的能力。如果没有听过这个故事,请你为他人讲述,你会怎么说?所有的学生盖上书本,练习说听。
理解道理。课文最后一段写得很清楚。辅助以7.8自然的的图例,学生不难理解。在此基础上,补充资料《蛇与庄稼》,对这个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写写体会。道理揭示,资料补充,读后有何感受呢?在课的最后环节,学生结合最后一段写自己的体会,有的说要尊重客观规律,有的.说不能凭着自己的善恶判断去破坏生态,因为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具体的故事了解,有读后的体会提炼。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狼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 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狼教案】相关文章:
狼教案07-11
蒲松龄狼的教案07-05
关于狼的教案08-16
关于狼教案09-01
有关狼的教案09-03
狼教案范文06-30
狼 教案教学设计11-03
狼 教案教学设计08-04
狼 教案教学设计06-02
狼 教案教学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