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4-10-06 13:30:34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班社会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班社会教案四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壳后的生长过程。

  2.了解成年后鸡的身体结构,能正确掌握鸡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鸡出壳了》、小鸡。

  2.挂图《小鸡出壳了》

  活动重点:

  了解小鸡出壳以及出壳后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

  用正确的语言讲述鸡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审美元素:

  幼儿通过观察小鸡,感受小鸡黄黄的颜色,绒绒的羽毛,唧唧的叫声,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鸡

  师:我们班来了位客人,看看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师小结:小鸡是黄黄的,有毛绒绒的羽毛,尖尖的小嘴。

  2.出示挂图或播放小鸡出壳的`录像,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交谈。

  教师:图上,小鸡从哪儿来的?

  教师:你看到的小鸡是怎么样出壳的?

  3.带幼儿讲述"小鸡出壳"的全过程,学习关键词语"啄破蛋壳""钻出来"并跟随教师的语言用动作来表现。

  师小结:小鸡是经过母鸡孵蛋,出壳后慢慢地跟着妈妈找虫吃。

  4.观察大鸡图片,认识鸡的身体结构。

  师: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的?(出示公鸡图片)这是什么鸡?你能说出它身体每个部分的名称吗?(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鸡的身体结构)

  5.共同表演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很多幼儿都存在着挑食现象,不吃饭,不吃菜,喜欢吃小卖部的垃圾食品。通过本节小鸡吃米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一粒米都不能浪费,要做一个爱喜粮食乖宝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懂得一粒米都不能浪费,不吃饭不吃菜不会长大不会长个儿。

  2. 鼓励幼儿要做一个爱喜粮食乖宝宝。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对饭菜的正确认识。

  难点:在活动中能使全体幼儿动起来,把日常吃饭运用到实际当中。

  活动准备;

  1. 小鸡卡片。

  2. 《我爱我的小鸡》儿歌MV

  3. 自己画的小鸡吃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鸡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我手中的是什么卡片?

  幼:鸡

  师:小鸡还是小鸭?

  幼:小鸡!

  师:今天我们请小鸡来我们幼儿园做客,好不好?

  幼: 好!

  播放《我爱我的小鸡》儿歌

  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

  二、出示第二张自己画的图片

  师:哇!在院子里有好多小鸡,他们可爱么?

  幼:可爱

  师::让我们挥起小手跟小鸡问好。好不好?

  幼:好

  三、出示第三张图片

  师: 这些可爱的小鸡在干什么?

  幼: 它们在吃米

  师: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吃米么?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们,小鸡吃米是为了变成大鸡

  师:如果小鸡不吃米永远都长不大的`哦。

  四、小结:

  师:你们喜欢小鸡吗?鸡妈妈说可喜欢小鸡了,鸡妈妈说小鸡真是一个爱吃饭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小鸡,做一个爱吃饭的小朋友好吗?

  幼;好

  师;现在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唱《我爱我的小鸡》。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发出的声音有时需要轻,有时需要响。

  3、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园生活已有一段时间。

  2、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相关图标等。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的声音说话。

  (1)教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2)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体验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1)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时发出的嘈杂声。

  (2)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

  (2)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幼儿回答,教师摆放图标。)

  4、情景练习,深入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1)发出响响的声音:向客人老师问好;学习解放军有精神地走路,用响响的声音喊口令。

  (2)发出轻轻的声音:轻轻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轻轻地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宝宝睡觉了,大家轻轻地走到活动室门口。

  核心理念:体验

  我班孩子刚入园不久、年龄偏小,对各项活动中的规则理解模模糊糊,有时还混淆不清。常常会出现该轻时不轻,该响时不响的情况。所以,仅从科学的领域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对我班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我尝试从社会领域切入,把握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支架,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班级各项活动规则。对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其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体验什么时候该响。轻的情境是很难人为营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创设了讲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孩子想听清故事内容的心理,声音越说越轻,帮助孩子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从而理解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真实的噪音,体验什么时候该轻。倾听一段真实情境中的嘈杂声,引导幼儿谈感受:“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听不清楚?”从而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教师创设轻、响不同的真实情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别人打招呼、喊口令时,声音应该响亮;当别人睡觉、休息时,声音应该轻些,不要影响和打扰别人。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萌生分享玩具的意识,并乐意分享。

  2、学习一起玩玩具的方法,感受与伙伴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玩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玩具来了吗?是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引导幼儿跟旁边的'小朋友介绍。

  二、玩一玩。

  1、 幼儿玩一玩自己的玩具。

  师:“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玩具,请你们和你自己的玩具玩一玩。”

  2、教师提问:“你们玩得开心吗?”(教师引导玩玩具的幼儿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和引导没有玩具的幼儿表达自己没有玩具失落、不开心的心情。)

  3、分享玩具一起玩。

  师:“小朋友,有些宝宝很不开心,因为呀,他们没有玩具玩,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他们变得开心起来呢?”教师引导幼儿分享玩具三、想一想。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你们是怎么玩的?想一想一起玩的时候还可以怎么做,能让小朋友玩到更多玩具、变得更开心呢?”(一起玩、交换玩、轮流玩) 教师指导幼儿再次玩玩具,体验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并表扬用交换、合作、轮流的方法玩玩具的幼儿。

  五、小结。

  师:“小朋友,一个人玩很开心,我们大家一起玩会更开心。我们以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玩得更开心!”

《【热门】小班社会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的教案08-12

小班社会抱抱教案09-14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08-14

小班社会教案11-08

小班社会课教案10-26

小班社会教案04-28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7-13

小班社会教案【热】06-30

小班春天社会教案07-13

小班社会教案【荐】09-12

【热门】小班社会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班社会教案四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壳后的生长过程。

  2.了解成年后鸡的身体结构,能正确掌握鸡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鸡出壳了》、小鸡。

  2.挂图《小鸡出壳了》

  活动重点:

  了解小鸡出壳以及出壳后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

  用正确的语言讲述鸡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审美元素:

  幼儿通过观察小鸡,感受小鸡黄黄的颜色,绒绒的羽毛,唧唧的叫声,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鸡

  师:我们班来了位客人,看看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师小结:小鸡是黄黄的,有毛绒绒的羽毛,尖尖的小嘴。

  2.出示挂图或播放小鸡出壳的`录像,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交谈。

  教师:图上,小鸡从哪儿来的?

  教师:你看到的小鸡是怎么样出壳的?

  3.带幼儿讲述"小鸡出壳"的全过程,学习关键词语"啄破蛋壳""钻出来"并跟随教师的语言用动作来表现。

  师小结:小鸡是经过母鸡孵蛋,出壳后慢慢地跟着妈妈找虫吃。

  4.观察大鸡图片,认识鸡的身体结构。

  师: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的?(出示公鸡图片)这是什么鸡?你能说出它身体每个部分的名称吗?(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鸡的身体结构)

  5.共同表演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很多幼儿都存在着挑食现象,不吃饭,不吃菜,喜欢吃小卖部的垃圾食品。通过本节小鸡吃米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一粒米都不能浪费,要做一个爱喜粮食乖宝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懂得一粒米都不能浪费,不吃饭不吃菜不会长大不会长个儿。

  2. 鼓励幼儿要做一个爱喜粮食乖宝宝。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对饭菜的正确认识。

  难点:在活动中能使全体幼儿动起来,把日常吃饭运用到实际当中。

  活动准备;

  1. 小鸡卡片。

  2. 《我爱我的小鸡》儿歌MV

  3. 自己画的小鸡吃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鸡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我手中的是什么卡片?

  幼:鸡

  师:小鸡还是小鸭?

  幼:小鸡!

  师:今天我们请小鸡来我们幼儿园做客,好不好?

  幼: 好!

  播放《我爱我的小鸡》儿歌

  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

  二、出示第二张自己画的图片

  师:哇!在院子里有好多小鸡,他们可爱么?

  幼:可爱

  师::让我们挥起小手跟小鸡问好。好不好?

  幼:好

  三、出示第三张图片

  师: 这些可爱的小鸡在干什么?

  幼: 它们在吃米

  师: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吃米么?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们,小鸡吃米是为了变成大鸡

  师:如果小鸡不吃米永远都长不大的`哦。

  四、小结:

  师:你们喜欢小鸡吗?鸡妈妈说可喜欢小鸡了,鸡妈妈说小鸡真是一个爱吃饭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小鸡,做一个爱吃饭的小朋友好吗?

  幼;好

  师;现在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唱《我爱我的小鸡》。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发出的声音有时需要轻,有时需要响。

  3、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园生活已有一段时间。

  2、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相关图标等。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的声音说话。

  (1)教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2)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体验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1)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时发出的嘈杂声。

  (2)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

  (2)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幼儿回答,教师摆放图标。)

  4、情景练习,深入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1)发出响响的声音:向客人老师问好;学习解放军有精神地走路,用响响的声音喊口令。

  (2)发出轻轻的声音:轻轻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轻轻地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宝宝睡觉了,大家轻轻地走到活动室门口。

  核心理念:体验

  我班孩子刚入园不久、年龄偏小,对各项活动中的规则理解模模糊糊,有时还混淆不清。常常会出现该轻时不轻,该响时不响的情况。所以,仅从科学的领域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对我班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我尝试从社会领域切入,把握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支架,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班级各项活动规则。对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其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体验什么时候该响。轻的情境是很难人为营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创设了讲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孩子想听清故事内容的心理,声音越说越轻,帮助孩子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从而理解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真实的噪音,体验什么时候该轻。倾听一段真实情境中的嘈杂声,引导幼儿谈感受:“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听不清楚?”从而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教师创设轻、响不同的真实情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别人打招呼、喊口令时,声音应该响亮;当别人睡觉、休息时,声音应该轻些,不要影响和打扰别人。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萌生分享玩具的意识,并乐意分享。

  2、学习一起玩玩具的方法,感受与伙伴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玩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玩具来了吗?是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引导幼儿跟旁边的'小朋友介绍。

  二、玩一玩。

  1、 幼儿玩一玩自己的玩具。

  师:“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玩具,请你们和你自己的玩具玩一玩。”

  2、教师提问:“你们玩得开心吗?”(教师引导玩玩具的幼儿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和引导没有玩具的幼儿表达自己没有玩具失落、不开心的心情。)

  3、分享玩具一起玩。

  师:“小朋友,有些宝宝很不开心,因为呀,他们没有玩具玩,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他们变得开心起来呢?”教师引导幼儿分享玩具三、想一想。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你们是怎么玩的?想一想一起玩的时候还可以怎么做,能让小朋友玩到更多玩具、变得更开心呢?”(一起玩、交换玩、轮流玩) 教师指导幼儿再次玩玩具,体验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并表扬用交换、合作、轮流的方法玩玩具的幼儿。

  五、小结。

  师:“小朋友,一个人玩很开心,我们大家一起玩会更开心。我们以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玩得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