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一、学猫叫,引出活动。
教师学小猫的叫声,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小动物在叫呢?” 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小猫)
二、学习7以内两个序列对应排列。
1.出示7只大小不一猫的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有几只猫?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进行观察图片。
2.引导幼儿看图片进行回答,有7只猫,它们有的大、有的小、长的都不同。
3.请小朋友想一想,把这些猫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在排序板的上方,那应该怎么来拍呢?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4.请个别幼儿上来排序,并说出自己的排序规律是什么?(集体进行验证)
教师进行小结:有7只猫,可以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还可以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三、请幼儿学习对应的排出鱼的顺序。
1.教师提问: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这些鱼有几条?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来说一说。
2.组织幼儿尝试对应排序。
教师提问:谁会按照大猫吃大鱼、小猫吃小鱼的要求,给每只猫来喂鱼呢?
3.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对应的排序,其他的幼儿一起验证同伴的操作是否正确。
4.教师进行小结。
四、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引导幼儿一起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怎样来进行操作对应的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若干幼儿。
3.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7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讲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一种花真奇怪,到了冬天开起来。
每年不留花种子,年年花开飘世界。
学生猜出的谜底是(雪花)。
过渡:老师看你们对猜谜语挺感兴趣,谁能告诉老师猜谜语有什么好处?等学生说完后,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猜一猜。”
板书课题:9 猜一猜
同学们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最聪明,最先能猜到谜语的谜底,而且能摸到猜谜语的规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谜语。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这是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
二、借助拼音,读好课文。
1.借助拼音读谜语,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自己借助拼音读谜语,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读,听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三、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教师范读,学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3.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再读课文,找出谁见它怎么样?把“谁”用“—”线画出来。
教师板书:云儿
小树
禾苗
花儿
2)云儿见它怎样?小树见它怎样?禾苗见它怎样?花儿见它怎样?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卡,知道它们的用途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愿意大胆交流自己对卡的认识,幼儿尝试自己设计卡。
活动准备:
PPT、卡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磁卡。
意图:了解识别磁卡的方法识别交流
1.请幼儿找找认识的卡讲述卡的名称,在哪里使用过?
2.怎样识别这些卡?你是从哪里看出这是××卡?
3.小结:卡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从卡上的'标记、文字、图案来了解这是一张什么卡。
二、认识感知。
意图:了解几种常见的卡,感受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用途。
1.逐一引导幼儿观看实物磁卡这些卡的用处一样吗?它们都有什么用?
2.银行卡--取款方便、便捷服务你看见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银行卡?
银行卡除了在银行里用,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
3.交通卡--可以充值交通卡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观看卡后标记)卡中的钱用光之后怎么办?
4.手机充值卡--只能使用一次什么时候需要手机充值卡?充值结束后,卡还有用吗?
5.会员卡--可以积分和优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出示会员卡?
6.磁卡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不能弯曲、卷折,远离手机和火源,可使用保护套。
7.小结:各种卡的用途都是不同的,但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三、自我设计。
意图: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的卡并进行交流表达表现。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卡。
2.作品交流:这是我设计的×卡,有了这张卡我……
3.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卡的不同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可以使用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真是有卡走遍天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内容。
2、借助故事,了解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运动方式。
3、理解蹦、蹬、划、跑、跳、游等动词表示的含义。
活动准备
挂图20号
活动过程
一、猜想比赛结果
1、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它们是谁/如果这三种动物比赛跑步谁会赢?
2、如果它们比赛游泳又是谁会赢?
二、阅读故事
1、出示挂图20号,让幼儿自由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小牛、小马和小青蛙在比什么本领?你知道比赛结果吗?到底结果怎么样呢?听完一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比赛》。
三、欣赏故事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动物们在举行什么比赛?谁赢了?为什么小青蛙有的时候比不过小牛、小马,有时又能赢小牛和小马呢?
2、结合动作再次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故事中的小动物都做了什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动词:蹦、蹬、划、跳、跑、游,并带领幼儿一同表演这些动词。)
四、讨论动物的运动方式
1、有的动物会跑,有的动物很会跳,也有的.动物飞得很快。下面请小朋友互相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是怎么运动的?每一种运动方式中哪一种动物是冠军。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句式。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儿歌,并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讲述仿编的儿歌。
3、体会同伴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知识点:
1、儿歌句式:**(谁)……(在做的事情)
儿歌内容:
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
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
小蜘蛛给小花屋,织好了窗帘。
小麻雀在屋旁,种上了花草。
纺织娘来小花屋弹琴,
蛐蛐到小花屋唱歌。
小蚂蚁手拉手,跳起了圆圈舞。
大家都说,这真是一间快乐的小屋
2、仿编儿歌:
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
小螃蟹用大钳子做窗帘
布谷鸟来到小花屋唱歌
大家都说,这真是一间快乐的小屋
活动准备
教具:《快乐的小屋》PPT
座位安排:双U型。
前期经验:提前两天发信息让幼儿仔细观察、搜集相关的图片,了解动物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创设“快乐的小屋”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有一些小动物想装饰小花屋,请你想一想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来说一说哪个小动物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关注幼儿是否用用句型“谁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说出来)
他猜的是谁给小花屋干些什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
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哪个小动物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大家一起告诉我他说的是什么?
(二)通过欣赏活动,掌握儿歌内容和句式
1、观看PPT课件,初步欣赏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到底有哪些小动物给小花屋干什么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完整PPT)
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谁愿意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小动物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萤火虫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小蜘蛛给小花屋,织好了窗帘。
小麻雀在屋旁,种上了花草。
纺织娘来小花屋弹琴,
蛐蛐到小花屋唱歌。
小蚂蚁手拉手,跳起了圆圈舞。
大家都说,这真是一间快乐的小屋
2、再次分句欣赏儿歌,掌握儿歌儿歌的句式
咦,到底你们说的和儿歌里面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分段带声音课件)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
小朋友一起告诉我谁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谁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小蜘蛛给小花屋,织好了窗帘。(谁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
小麻雀在屋旁,种上了花草。(谁在哪里种上了花草?)
纺织娘来小花屋弹琴,(谁来小花屋弹琴?)
蛐蛐到小花屋唱歌。(谁到小花屋唱歌?)
小蚂蚁手拉手,跳起了圆圈舞。(谁怎么样跳起了圆圈舞?)
大家都说,这真是一间快乐的小屋(大家是怎么说的?)
3、再次完整欣赏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小朋友真棒,那现在我们一着图片,完整的大声的说一遍吧!(完整播放PPT)
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蛐蛐到小花屋唱歌,那你们能不能像蛐蛐一样用好听的、温柔的声音说一遍儿歌呢?
三、在讨论活动中,体会同伴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谁愿意来说一说为什么说这真是一间快乐的小屋?(动物们发挥特长,共同建造的)
四、通过讨论、交流,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式仿编儿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1、自主用儿歌中的句式仿编儿歌。
除了儿歌里的这些小动物来装饰快乐的.小屋,请你想一想小朋友用鹅卵石搭了一间小花屋后,还有谁会给小花屋干了些什么呢?
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给小花屋干的事情也编到儿歌里去呢?请你们先想一想,然后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吧!
谁愿意把你编的儿歌说听一听?
好,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还有谁愿意把你编的儿歌说听一听?
2、用合作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仿编的儿歌。
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你们仿编的儿歌,组成一个完整的儿歌表演看吧。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给小花屋干的事情,那你们能不能将自己编的儿歌内容把它们画出来呢?呆会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吧!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察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2.通过表演、连线等游戏形式,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加强对幼儿手指点读、按顺序传书能力的培养。
3.激发幼儿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英文和中文字卡若干;教学图片4张。
2.连线图4张;笔4支。
3.幼儿围座成半圆形,每张椅子上贴有不同的英文字卡;幼儿每人胸前贴有不同的种文字卡。
4.幼儿双语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我的位置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身上的卡片,找相应的.座位。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身上的字和板凳上的字。
3.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身上和凳子上的字。
二.通过表演游戏“猜单词”,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单词。
1.一名幼儿抽取卡片,通过动作或声音表演卡片中所写的单词,其它幼儿猜单词。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新词“鸭”和“duck”。
1.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鸭宝宝;帮助幼儿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并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3.幼儿与教师共同扮演鸭宝宝,引导幼儿理解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4.幼儿找出图片中,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5.教师手指中国的“鸭”字或外国的“duck”字,请幼儿用不同速度的鸭子走的动作来区别它们。
6.请幼儿找出黑板上的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7.引导幼儿认识外国的“duck”字
(1)引导幼儿看图片,讨论外国的鸭字里有哪些字母,
并启发幼儿做出动作。
(2)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引导幼儿观看,并告诉幼儿,
各个字母逐个点合成为外国的“duck”。
(3)引导幼儿扮演字母,表演故事。
三.引导幼儿看书,进一步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1.引导幼儿传书,发展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翻书,并听录音带点读故事,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四.连线竞赛游戏,帮助幼儿复习所学单词,包括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1.幼儿分成四组进行竞赛游戏。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长大而兴奋。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小朋友,现在我们都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
(教师随机进行小结和提升,幼儿体验长大了真神气)
2、我发现你们有的高,有的矮,到底谁高谁矮?我们和朋友比一比好吗?
二、比高矮
1、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和他比一比,你们俩谁高?谁矮?
(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
2、你们都比过了吗?是用什么方法来比的?
(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参照物等)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原来比高矮可以用那么多的好办法。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排队)
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
小结: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分小组一起游戏。
四、激发想长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
活动结束:
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教案09-04
中班教案【经典】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10
【经典】中班教案08-19
中班教案04-06
中班教案04-06
中班教案04-06
中班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