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04 10:33:4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重点

  ①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②能用多种方法论证地球是个球体。

  难点

  现在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络或书刊收集世界各国古代人类关于地球形状传说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器材: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篮球、直尺、铅笔;相关投影片;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茫茫的宇宙浩瀚无际,它不断的吸引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你知道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质只存在于哪个星球吗?

  (板书)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提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吗?

  (学生交流)介绍、展示自己资料。

  ()老师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补充(结合相关投影图片):

  1.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耸的山脉,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龟背上,乌龟则骑在一只盘踞的眼镜蛇身上(书中有插图,可让学生自己看图叙述)。

  2.埃及人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顺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3.人则认为天像一只圆圆的大锅盖,盖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撑的,形成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

  (提问)在今天看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在古人却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你认为古人只能观察到“天圆地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问)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进一步出观察巨大物体形态特征的方法吗?

  (提问)人类是直到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地球照片后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吗?

  (提问)那你知道人类都通过观察哪些现象,完成哪些活动开始逐渐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吗,你能提出一些证据吗?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可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结合相关投影图片):

  1.两千五百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的高山上,看着海上的船,他发现船桅杆会先出现,然后船身才出现,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应该是弯曲的。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月食时,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圆的。

  3.在哥伦布之后,过了二十多年,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向西航行经过大西洋,再绕过南美洲南端,越过太平洋,他的船队终于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创举,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实验验证)学生利用老师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人们观察到“在海边看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顶最后消失,观驶向岸边的船只,先看到桅杆顶,后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能说明地球是弯曲的。

  (承转)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认知过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板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观察:观察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面貌。

  (承转)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个球体,可通过科学测量人们又有了新发现。

  (学生观察)“地球大小”的图片,说出地球赤道半径、极半径的长度,描述地球形状。

  (练习)计算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二者的差值,体会“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说法的含义。

  (学生观察)“精确测量的地球”图片

  (介绍)通过科学测量人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且经过更精密的测量发现地球也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北半球稍微细长一些,南半球稍微短粗一点,夸张的说,有点像“梨”,称为“梨形体”,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形状将会有更新的认识。

  ()现代测量显示,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是陆地面积的50多倍,它为我们了广阔的空间。在太阳系中论大小地球排列老五,与太阳比,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地球与太阳比起来又显得十分渺小,在宇宙中就更是沧海一粟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学生计算一人日行4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天?多少年?

  (板书)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意义

  (学生讨论)你认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什么意义?

  老师可做适当的引导(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不必涉及过多、过深):

  绘制精度较高的地图,首先就要详细而准确地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研究地球气候、植被、生物等资源的分布规律,探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成因都离不开对地球形状的研究。

  进行雷达探测、火箭、卫星的发射,无线电通讯的转播等人类活动时都不能忽视地球形状对其的影响。(见上图)

  研究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时,离不开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能正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并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的需求。

  教案点评:

  教会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设计实验验证等多种方法了解前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过程,感受人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使学生从小就有敢于质疑的勇气,这比教给学生现在人们认识的地球是什么形状更重要;而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现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知识的有用性。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科学教案 篇3

  一、生活中的电阻器

  1.电阻器:

  2.符号:

  3.作用:

  4.应用:

  【思考】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

  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活动】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

  1.电阻箱

  2.插入式变阻器

  3.旋钮型变阻器

  [随堂检测]

  1. 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炽灯 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

  C.调光书写台灯 D.调温电熨斗

  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

  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科学教案 篇4

  课堂回放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手里拿着记录表,有序地走进不一样的实验室里。当同学们发现桌上栩栩如生的猫的标本、鱼缸里活泼可爱的金鱼和乌龟、鸟笼中上窜下跳的鹦鹉、青蛙和蜻蜓生动形象的图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来,由衷地喜欢上了它们,对它们的观察、了解更为迫切。

  为了保证观察的时间,同学们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的结合为六个研究小组,以获得充分的对一种动物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说说你们发现了小动物的什么秘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观察猫的人数最多,虽然给他们提供的是猫的标本,但同学们平时对猫的了解颇多,发言很踊跃。

  “我们看到的是只黄猫,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浓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顺,很舒服,还掉毛呢。”

  “是啊,这标签上写的是1999年做成的标本,时间好长啦。”

  “这个猫标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的是猫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关于猫的身体构造特点还有补充的吗?”(引导学生由平时凌乱、无序的观察到科学探索中的“有序观察” )

  “猫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会很亮,是为了能抓住老鼠,。”

  “猫的胡须还比较长。”

  “猫的尾巴总喜欢向上卷起来,卷成一个圈。”

  “猫的鼻子总是湿湿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补充吗?”

  “猫还会上树,爬得可快了。”

  “猫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猫爱吃鱼和老鼠。它每次发现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让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来吃。”

  “猫也有脾气,高兴时就跳到你的身上让你抱;不高兴时,就躲起来。

  “猫吃饱了,喜欢玩线团,在筐子里玩。”

  ……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乌龟。我想问一下,这只乌龟是老师您养的吗?”

  “不是,是四(2)班陈泰宇同学养的。继续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它生活在水里,身上有一个壳,上面有些花纹,身体不算大。有四肢爪子,还很坚利。”

  “乌龟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

  “我用手碰它,它很害怕地把四肢和头都缩进壳里了,真是只缩头龟!”

  “别用手摸它的嘴,上次就咬到我的手了。”另一个同学赶快说道。

  “我还知道我家的乌龟吃肉、鱼,还有一些菜叶。”

  ……

  当汇报时间一直延续二十多分钟时,教师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课后继续讨论或写、画到科学记录本上,也可以像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咏鹅》那样,写首小诗来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身体特点等。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其中有四(2)班的陈泰宇和四(5)班的宋新颖两位同学课下各自作了首小诗:

  龟    鹦 鹉

  嘴大不会鸣, 头上戴红冠,

  爪子如刀利。 开口学人话。

  甲壳护身体, 察言会观色,

  孤龟捕食快。 人人都爱它。

  在交流时,重点介绍一到两种动物,并有意向纵深推进,让学生建立起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环境、行为方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反思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动物生活,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生长阶段和运动行为等。为了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有关动物的经验,依据教材的安排要求学生分组对六种常见的动物进行观察,以便为后续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真实的.观察环境,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找实物和标本,查找有关的资料。游动的金鱼、爬动的乌龟、上窜下跳的鹦鹉,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着动物蓬勃的生命活力。让同学们对动物的观察与接触,就如同久别朋友的重逢,想从更多的角度获得对它们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一切都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柔情,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境下,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活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探究才是有效的。看着他们争着想把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时,老师心里很轻松也很开心,就让同学们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吧!

  科学探究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探究的各个环节所承载的内容和实际意义。许多环节都是以足够的时间为基础的,需要有时间反思、有时间开展讨论、交流。为此,教师就花了很多时间让同学们观察、交流。有了丰富的动物生活习性和特征的积累,同学们对动物生命活动的感受有了一定认识,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动物的概念,留下了生命是什么的感悟,对动物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逐渐表现出理性的认识。

  学生的研究兴趣往往是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的,在课堂上只能获得对一类动物的研究结果,对其他动物的了解要依赖于与同学的交流,而交流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让同学们对动物研究的兴趣延续到课外,热情保持下来,在生活中观察,在“玩”中形成感悟,同学们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深入的,我们的教学才能说是成功了。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心脏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后分组活动:(要求: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书: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课件说明。(板书: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书: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怎么办?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准备——“瞿”,结束喊:“到”,同时结束。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 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 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4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 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 2 )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 3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 4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 5 )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 1 次先测量 1 分钟呼吸的次数,第 2 次再测量 1 分钟心跳的次数。

  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 1 分钟,测量两次)。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

  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 、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

  生: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我们的运动一结束就要进行,等到休息后再测量数据就不准了。还有,老师在这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记录同一时间内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尝试说。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

  ( 2 )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 1 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

  ( 3 )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计时 1 分钟)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 4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有了这两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

  学生进行比较。

  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

  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 5 )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 (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兴趣。

  2、初步感知洗涤用品的特性。

  3、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

  2、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肥皂等;搅拌棍、水桶、小杯、脸盆、围裙、擦手布;吹泡泡用具。

  3、活动室环境设置(张贴五颜六色的'泡泡画,让幼儿感到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中。)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抓泡泡

  播放音乐,教师吹泡咆,让幼儿抓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察、讨论活动:

  ①提问:“泡泡好玩吗”?(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②让幼儿讨论怎样可以做泡泡水。

  ③提问:“泡泡水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观察泡泡水,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自已的感觉。)

  ④怎样制作泡泡水呢?(通过讨论,打电话请教化工厂的叔叔阿姨)

  教师小结:洗涤用品和水混合在一起能做成泡泡水。

  3、操作活动:制作泡泡水

  ①请幼儿选择一种洗涤用品,加上水制作泡泡水。

  ②提示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水中有什么变化。

  ③教育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在地上和衣服上。

  ④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知道洗涤液溶化在水里,会冒出泡泡。

  并丰富词汇:大泡泡、小泡泡、圆泡泡。

  4、玩《吹泡泡》游戏。

  ①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5、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①让幼儿分别在户外有阳光及无阳光的地方吹泡泡、玩泡泡、追泡泡游戏。

  ②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活动延伸:

  1、用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开展劳动活动。

  2、开展绘画——有趣的泡泡活动。

  附: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成一个大泡泡,

  泡泡吹散了,

  泡泡飞上天了,

  泡泡吹破了,嘭!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image.png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刷子09-20

科学教案范文02-14

科学教案《病毒》10-16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精选】科学教案八篇05-17

科学教案:找朋友09-20

小班劳动科学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