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05-16 09:39: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教案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大班教案集锦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乐器,它简洁、明快、富有童趣。一次,在饭前组织幼儿看电视时,发现大部分幼儿都选择了《喜羊羊灰太狼》动画片,并且模仿里面的主题曲,有的边玩边哼小调,有的用手拍打着节奏,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脸上的表情也尤为丰富,我知道孩子们很喜欢这音乐。

  4—7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想为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用打击乐的形式灌输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呢?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尤为突出的特点,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中独有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向往,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来让孩子加深对节奏的了解和兴趣,以及通过一些师幼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乐器的两种演奏方法并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暗示,探索拇指镲两种(敲、摇)不同演奏方式,并大胆进行演奏表现故事情节。

  3、体验合作演奏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能体验打击乐的趣味性,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拯救美羊羊”的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幼儿已有使用铃鼓和单响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图谱一张、音乐、拇指钗8个、铃鼓8个、单响筒8个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行“拯救美羊羊”的游戏,感受游戏情境的乐趣。

  师:你们玩过“拯救美羊羊”这个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幼儿教育网

  二、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游戏情节。

  1、运用故事情境讲述图谱。

  2、听音乐,按音乐节奏整体玩游戏。

  3、听音乐,按音乐节奏分声部玩游戏。

  三、运用动作暗示,探索乐曲的不同演奏方式表现故事情节。

  1、根据身体动作创编拇指钗的两种(敲、摇)演奏方式。

  师:今天这里有一样新乐器,你们认识吗?它叫“拇指钗”,它和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 幼儿分半探索拇指钗的不用演奏方法(伴随音乐)

  (2)总结概括拇指钗的.两种演奏方法。(先请有乐器的小朋友说,再请没有乐器的小朋友会说。)

  (3)分半合乐演奏A段。

  2、总结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

  师:铃鼓和单响筒的两种演奏方法你们会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演奏

  1、幼儿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2、欢庆的演奏方法。

  师:欢庆时谁来演奏?你们要不要试一下?

  3、第一遍完整演奏乐曲。(用乐器动作演奏)

  4、第二遍演奏(正确使用乐器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增加强弱力度。

  6、欢庆(B段)增加难度演奏。

  师:这次要增加难度了,在欢庆时请你们看我的指挥来演奏,有没有信心?

  活动小结:

  打击乐活动的组织,我们要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每一次打击乐活动中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感受音乐的美好。开展打击乐活动,不能将音乐丢掉,应给幼儿充分的机会来倾听、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因此在活动开始,我让孩子静静的听音乐。

  相关信息:

  音乐名词。乐器分类名称之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

  打法

  在打法上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点子:

  1. 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冲头,导板头,帽儿头,五击头,四击头,住头,归位,串子,长尖,紧锤,九锤半,搜场等。

  2. 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快,慢长锤,一锤锣,摇板长锤(凤点头)等。

  3. 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闪锤,滚头子,纽丝等。

  4. 以“仓台七台”抽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抽头,马腿儿,凤点头,收头,夺头等。 其他锣鼓点均是上述多种节奏型的组合。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由来:有一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玩了一会儿,天气就突然变阴了,一阵乌云过来了,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兴奋,都问我:“老师,怎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老师,是不是太阳在眨眼睛呢?为什么会有云呢?”等等好多关于天气的问题,看到幼儿对天气的变化如此感兴趣,在加上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气的影响,他们都有玩雪、淋雨等经历和体验,因此为了更加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经历有科学的认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设计了“天气”这一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天气的变化,能够知道雨雪的形成以及天气变化的原因,理解自然现象。

  2、了解自然灾害性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雨量、温度、风向的变化,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记录。

  4、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云呢?

  为什么下过雨之后天空会出现彩虹呢?

  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刮台风?

  风在哪里?

  为什么自然界中会存在大气压呢?

  为什么会有雾、雪、雨呢,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1、天气预报早知道,幼儿通过生活中了解每日的`天气情况,并在主墙上由自己支配。

  2、在科学区域中提供一些有关光照以及雾、雨形成的小实验,区域的墙面设置成表格,供幼儿做实验记录。

  3、另一面墙作为一些科学实验的步骤与实验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有一份范例,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绘画,表现在墙面上。根据主题我们设置了相应科学区,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吸管、胶水、各类纸、笔、尺子、胶带等等工具让幼儿通过做小实验来了解自然界天气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把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带有关天气的百科全书。

  主要活动

  1、神奇的温度计

  风在哪里

  2、雨,消失了

  3、瓶子中的云

  4、制造雾

  5、神奇的温度计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学习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经验。

  二、重点与难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说明

  动物过冬的方式作为一种知识对幼儿的发展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幼儿怎样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本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上。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饲养一些动物、如乌龟、兔子、鸟、鱼等。

  准备纸、笔让幼儿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四、设计思路

  大班下期的幼儿既有探索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探究潜能。如果教师能注重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氛围和机会,就能使幼儿逐步“学会学习”。所以活动设计可以从设问开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并随时把探索的成果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展示出来(文字或绘画)。然后组织幼儿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相互交流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获得知识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相互提问,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五、活动流程

  讨论——探索——表达——交流——提问

  1、通过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讨论:冬天来了有什么感受?人怎么渡过寒冷的冬天?

  (2)提问:动物怎么过冬?

  说明

  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具体的动物,如狗怎么过冬?鱼怎么过冬?……?凡是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幼儿或答案不一致的,教师可将想应的图片贴在教室里,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书籍和图片。

  2、通过探索活动是幼儿自主的,即由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探索,用什么方式探索。

  3、通过表达活动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说明

  探索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成果,如用图画或语言(由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口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将答案贴在相应动物的周围。

  4、通过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说明交流活动以讲述为主,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成果和探索经过。

  5、通过相互提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听着音乐,用动作模仿动物走路。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幻灯片、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动物宝宝来做客,它们想和我们苹果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这是哪个小动物(小兔)它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幼儿学走)。

教师总结:小兔子出来玩,跳跳跳。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这是谁呀?(小鸭)它是怎么走路的。

  3.播放第三张幻灯片:它是谁呀?(青蛙)它是怎么走路的。

  4.播放第四张幻灯片:它是谁呀?(小鱼)它是怎么走路的。让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小兔、小鸭、青蛙、小鱼)让幼儿边念边学小动物走路。

  二、欣赏歌曲。

  老师把他们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边学小动物走路。

  三、创编。

  除了刚才的小动物,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乌龟(小乌龟出来玩,爬爬爬或游游游)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小猫(小猫出来玩,走走走)小狗(小狗出来玩,跑跑跑)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

  四、表演游戏。

  1.刚才的那些动物宝宝都躲在你们的'周围,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把他们找出来后戴在自己的头上。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唱到哪个小动物哪个小动物就出来出来表演)。

  3.帮小动物找家(同样的动物归类在一起)。

  4.教师弹琴让幼儿表演游戏。

  5.结束游戏:今天动物宝宝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跟他们说再见吧。(幼儿把头饰送回家)。

大班教案 篇5

  通过前阶段的活动,幼儿对周围的“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这些小生物的称呼,也从以前笼统地称为“虫”逐渐具体化,能根据外形特征,正确地叫出学名。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除了能正确命名以外,我们也要求他们能根据一定的科学分类方法将这些虫虫归类,看看哪些是昆虫,哪些则是“昆虫的朋友”,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能力要求。

  活动的考虑与设计思路:

  对于昆虫的定义,大部分孩子是陌生的。如何在给予幼儿科学知识的同时,避免过多的说教和灌输呢?作为教师要在活动的形式上多下功夫,多给予幼儿自己操作、探究的机会,让幼儿在充分的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辨别,逐步加深对昆虫的定义的理解,并能用此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

  1、昆虫都具有头、胸、腹和三对足,这是它们的判断标准。

  2、蜘蛛、蝎子属于蛛形纲,蜈蚣是多足类,西瓜虫(潮虫)属甲壳类,它们和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是昆虫的朋友。

  3、蚯蚓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一、活动准备:

  1、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2、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3、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勤于动脑,认真思考。

  二、活动准备:

  2、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3、家园共同收集多种废旧材料,如包装袋、吸管、塑料瓶等,用来制作昆虫。

  三、活动过程:

  1、什么是昆虫

  (1)(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

  “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请幼儿人手拿一只“虫虫”,把它们根据是否是昆虫分分家。从而了解孩子的现有知识,使孩子初步感受虫虫分类这样一种形式,而不在于结果如何。在倾听孩子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借机规范孩子的语言,给予孩子一定的科学用语,如头、胸、腹等,便于孩子理解,运用于后面的活动。)

  (2)通过科学故事的形式给予孩子正确的.昆虫定义,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2、这是昆虫吗?

  “什么样的虫虫才叫昆虫?”“你认识哪些昆虫?”

  (请孩子再次用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进行是否是昆虫的分类)

  (教师进行集体讲解、分类)

  “这是什么虫?”“它是昆虫吗?为什么?”“我们来数数它有几条腿?”

  (选取一些孩子们不太熟悉或容易出错的虫虫进行讲解。如螳螂、毛毛虫等,帮助孩子反复巩固昆虫的定义。)

  “昆虫的朋友有哪些?”(蜘蛛、蜈蚣、西瓜虫……)

  3、制作昆虫

  (1)请孩子在充分认识昆虫的外形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昆虫的制作。(详见制作活动:我喜欢的昆虫)在活动中,教师应多出示一些范例给予孩子启发,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请孩子在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只昆虫。

  (2)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内,使教室主题环境更鲜明,也可供其他孩子参考。

  四、活动建议:

  虫的种类繁多,分类也较为复杂。由于孩子的年龄关系,可以只要求孩子了解昆虫的定义并作分类,其他虫虫可统称为“昆虫的朋友”,具体归类可在日后的学习中让孩子逐渐了解。另外,昆虫的特征是“头、胸、腹、六条腿”,由于六条腿的特征便于孩子辨认,所以在活动中可以特别强调。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兔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快乐的节日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体育教案:小马运粮_大班体育教案07-05

大班其他教案:走进超市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艺术教案:熊与石头人_大班艺术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