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15 13:16:0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C. 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 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 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板书2]表一

  实验小组 第1次测量结果 第2次测量结果 第3次测量结果 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板书3]表二

  实验小组 线圈长度 线圈数 铜丝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错误读数和不认真测量的作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并请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同将测得结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实验数据若有错误,可以让这组同学讲一下如何测量的,教师帮助他们查出测量错误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学习测量物理课本的边长和细铜丝的直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完成得也较好。现在我们学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有什么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并提出测量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纳,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师提出一种测量方法如图3-1,将测量方法图画在幻灯片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学提出图3-1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说我们把某同学的测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

  如图3-1所示,将硬币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夹住硬币,并保持两个三角板都有一个直角边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记下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处直尺的刻度。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硬币的直径。我们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将表三画在黑板上

  [板书4]表三:五分硬币的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2.39厘米 2.40厘米 2.41厘米

  师在:三个小组记录的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确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准确的。这三组数据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读值。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第×小组的同学,尽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与2.4厘米对齐,但他们仍在估读数上写上0,这种记录方法是正确的,说明2和4两位数是准确的,0是估读的。2、4、0三个数字都是有效的。只记2.4厘米,就会被认为2是准确数,4是估读值。所以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三组同学记录的结果不同,为什么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刻度尺不够准确,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出现了误差。同学们不妨将你们自己的刻度尺对齐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刻度尺的刻度不完全一样。

  学生动手比较,发现些刻度尺的刻线不够精确。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五分硬币的直径?

  学生议论,提出方法。

  师:还可以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硬币的边缘做一个记号,让硬币的边缘沿直线滚动,记住滚动了几圈,用刻度尺测出这段线段的长度,算出一圈的长度L,然后利用数学公式:L=2πR,可以求出硬币的直径,这是测量长度的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们有时需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往往需要且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测量。我们相信同学们是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

  3.本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并能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同学们都认真实验,认真记录数据,实验完成得很好,我们希望以后的实验课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完成得好。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请点一下实验桌上的仪器,看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检查完以后将仪器整理好放在实验桌上。

  学生整理实验仪器,教师再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的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师:整理好仪器后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刚上课时让同学们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在作业本上,现在我们在实验目的前面填上几项,然后再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完成我们的实验报告。

  [板书5]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人: 同组人:

  实验日期:

  学生练习写实验报告。

  4.布置作业

  (1) 完成本节的实验报告。

  (2) 完成课本上第11页的小实验,用自制的卷尺测身高。

  (3) 将课本上要求测的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宽,课下自己测出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4) 阅读课本上第9页的阅读材料。

  (5) 完成课本上第11页习题中的1、2、3、4题。

  教学说明

  1.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学生实验课,学生初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想摸摸看看,这种积极性是好的,要加以爱护,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在实验室内打打闹闹不要乱拆乱动仪器设备,使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与工具的好习惯。在实验态度上,应该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勤于思考,手脑并用,自己设法去解决问题,在记录数据时,要实事求是,不得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这些要求若能认真去做。在培养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方面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材中要注分别测出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而没有提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只安排了学生测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求平均值,其他三项测量留在课下让学生完成。

  3.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的错误以及实验不认真的现象。并注意鼓励那些认真实验,勤于动脑提出问题的同学,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对细铜丝和硬币直径的测量,作为趣味实验,要求学生先提出测量方法,教师分析、归纳、讲解,然后测量,只测一次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参与中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解释和表述对心脏、大脑、血管、青春期发育特点等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1)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2)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

  教学后记:

  事实与证据的探究阶段,不拘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可采取课上与课下,分散追踪与适时集中短暂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醒学生及时修改方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与汇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的用法。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 从题目入手

  (1) 审题科学怪人指谁?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2)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理清思路。根据科学怪人的.怪与不怪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二、优化新授

  1研读事例,体悟精神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2) 组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师点拨,逐一击破。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 理解重点词语:考究、特别、珍爱、珍惜,让学生先给它们寻找近、反义词,再读课文,进行比较。

  2、 在理解珍爱一词时,引出一个问题:开文迪许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这里的也补充一段起什么作用?开文迪许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去掉也字,让学生读读比比。

  (2) 开文迪许对待慕名而来的客人什么态度?对不对?让学生通过读议来体会。

  3、 小结归纳:开文迪许怪在哪儿?

  怪在: 衣着讲究

  家里布置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4、 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体会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琐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积累内化

  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1)自由熟读课文

  (2)同桌根据老师板书编列复述提纲。

  (3)放手让学生练说,师生共同补充评议

  2、拓展练习

  (1)指导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再让学生借鉴此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习作。

  (2)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写的科学家的故事进行修改加工,班队活动课上举行故事会。

  五、共同小结

  六、写字指导

科学教案 篇6

  一、 活动主题: 地球村

  我们同住地球村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全世界的儿童住在同一个地球村上,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让幼儿了解地球的特征。

  3、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

  三、活动准备:课件,儿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地球仪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地球仪。

  让幼儿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的是海洋,各种颜色代表着国家和地区。找到我们国家在哪里,哪里是我们河南省。

  2、什么是地球村,让幼儿知道地球就是一个大村庄。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球村吗?地球村就是把地球比喻成一个村庄。

  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是全世界人民无论国家、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意思,地球村让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小朋友你们想看地球村上美丽的风景吗?

  3、出示图片,世界风光。知道地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是谁生活在这些美丽的地方吗?----人类

  4、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现在为了让小朋友把地球看的更清楚,老师把球体的'地球仪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大家会发现我们可以把地球看的更清楚了,我们一起数一数有颜色的地方有几块?有七块,这七块就是地球上的陆地,也就是七大洲,我们看看七大洲的名称。蓝色的地方是海洋,被陆地分为四大洋。

  我们现在知道了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小朋友知道地球有那些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只有三分之一是陆地。广阔的平原,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沙漠十分干燥.长年干旱,几乎没有水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球上有很多的山脉、以及河流。这是地球上几个重要的特征,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5、游戏:给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找家。让小朋友知道世界上有几种肤色的人种,他们都分布在那些洲。

  小朋友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村庄,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住在地球村里,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小朋友有几种肤色吗?他们大概都住在那个洲呢?让我们来看看一起找找?

  6、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在地球上哪个洲?中国的地形图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喀什住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其特征你知道那些?

  刚才我们了解了世界风光、地球特征和世界上其他小朋友的居住情况。现在我看看中国在地球上那个洲?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居住的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是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所以人口居住的不是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儿歌。

  7、学儿歌。

  8、我们应该要怎样保护地球?作为小朋友我们能做什么呢?

  刚才儿歌里说了要保护好我们的大地球,作为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保护呢?你能作些什么呢?

  9,幼儿自由发言

  10、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社会课让小朋友们认识了地球,知道了地球村,也知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这个村庄里,是一家人,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小朋友们都学的非常认真,希望小朋友们记住今天所学的内容。地球村让全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近得都可以手拉手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地球村吧《手拉手,地球村》。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 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根本目的:

  1、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尝试教学,了解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清楚沙的用处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教学启发孩子的快乐心情,培育初步的探究尝试精神。

  教学预备:

  孩子人手1套玩沙工具(铲、胶碟、、耙等)、水、手巾。

  教学过程:

  一、把孩子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教学,导出教学主题且开展安全教育。

  师:孩子,你们看这就是啥呢?(沙),对了,你们喜爱玩沙吗?今日,我预备了许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玩,用脚踩一踩,跳跳,说说你发现了沙有哪一些奥秘?告知教师或小伙伴们!但是你们玩时,请留意:不可以把沙向上抛,要保卫自个儿与小伙伴的双眼与鼻子,别用脏手揉双眼。明白了么?

  二、通过各尝试教学,幼儿初步了解沙的首要特点。

  A、孩子自由玩沙。孩子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里的沙中,接着再将沙放入水里等动手操作教学,了解沙的特点。

  B、教师跟幼儿一块儿概括沙的特征: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协助孩子初步清楚沙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明白了沙有如此多奥秘,如此沙有何用哩?(沙可用来建房屋、铺路、彩沙可用来画画、装扮等等。)

  四、孩子用沙开展建筑教学,体会沙带来的快乐。

  师:好,我们来扮演建筑师,将你想建的物品建出来吧!(孩子自由建构)

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或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生、旁、种”,区别“言、艳”的声调。不仅在认读时要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也要读正确。可采用选正确的读音读一读的方法来强化。

  如花生(shēnshēng)旁(pánpáng)边找(zǎozhǎo)到认记生字要用多种方法。

  “每”的上面是“卧人”,下面是母亲的“母”。其余生字尽量让学生通过熟字变形来认记。如,加一加记住“种、呀、外、艳”;减一减记住“生”;改一改记住“格、许、旁、找”。个别字常见如“语”,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只需提一提就能认得。

  2?写字

  三个要写的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三)词句

  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

  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

  奇怪:指不明白、不理解。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以上四个词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意思,不能孤零零地解释。如,“鲜艳”可让学生看插图中的花生花,知道这个词说花的颜色明亮好看。再让学生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如,国旗、衣服、花朵等。老师再将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就是更加鲜艳、特别好看的意思。理解“奇怪”“自言自语”则要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本课重点要读懂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一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不结在茎上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摘花生的是谁呢?教学时可从词入手,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说说句中“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不明白什么。“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句话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读到这里,可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被摘走了;另一种不是被摘走而是花生没结果;第三是花生结果了,并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讨论之后再利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

  (四)朗读

  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趣。小松鼠看到鲜艳的花生花,想到能吃上香甜的花生心里很高兴,他天天看,日日盼却没见到花生,以为谁把它摘走了。朗读时要读出小松鼠心情的变化,可重点指导三句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急切渴望的心情。)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心里犯嘀咕,口里低声说。)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我会读”,是巩固生字、拓展字义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座位互读。教师检查后可适当扩展,让学生说说还能组成哪些词,如,“生”还可组成医生、先生、生活、生产。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这类食物很多,如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但要告诉学生它们不属于果实,以后在自然课中会逐步弄明白。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认识“找、生”。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2理解“格外、鲜艳”。

  3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五)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认识三段中的生字。

  2理解第五自然段。

  3讨论课后问题。

  4指导朗读。

  (六)练习朗读全文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复习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九)指导写字

  (十)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五、参考资料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重点及难点:

  幼儿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变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导入、寻找老师自身的变化→找教室里的变化→找教室外的变化→画渐变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还是小毛头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取了名字,叫我“小囡囡”,后来,我慢慢长大了,瞧,现在我变成了一个大姑娘了,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1、寻找老师的变化

  2、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

  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教师外的变化

  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画渐变图

  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五)、结束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科学教案合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C. 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 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 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板书2]表一

  实验小组 第1次测量结果 第2次测量结果 第3次测量结果 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板书3]表二

  实验小组 线圈长度 线圈数 铜丝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错误读数和不认真测量的作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并请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同将测得结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实验数据若有错误,可以让这组同学讲一下如何测量的,教师帮助他们查出测量错误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学习测量物理课本的边长和细铜丝的直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完成得也较好。现在我们学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有什么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并提出测量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纳,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师提出一种测量方法如图3-1,将测量方法图画在幻灯片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学提出图3-1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说我们把某同学的测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

  如图3-1所示,将硬币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夹住硬币,并保持两个三角板都有一个直角边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记下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处直尺的刻度。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硬币的直径。我们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将表三画在黑板上

  [板书4]表三:五分硬币的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2.39厘米 2.40厘米 2.41厘米

  师在:三个小组记录的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确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准确的。这三组数据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读值。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第×小组的同学,尽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与2.4厘米对齐,但他们仍在估读数上写上0,这种记录方法是正确的,说明2和4两位数是准确的,0是估读的。2、4、0三个数字都是有效的。只记2.4厘米,就会被认为2是准确数,4是估读值。所以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三组同学记录的结果不同,为什么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刻度尺不够准确,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出现了误差。同学们不妨将你们自己的刻度尺对齐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刻度尺的刻度不完全一样。

  学生动手比较,发现些刻度尺的刻线不够精确。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五分硬币的直径?

  学生议论,提出方法。

  师:还可以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硬币的边缘做一个记号,让硬币的边缘沿直线滚动,记住滚动了几圈,用刻度尺测出这段线段的长度,算出一圈的长度L,然后利用数学公式:L=2πR,可以求出硬币的直径,这是测量长度的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们有时需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往往需要且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测量。我们相信同学们是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

  3.本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并能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同学们都认真实验,认真记录数据,实验完成得很好,我们希望以后的实验课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完成得好。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请点一下实验桌上的仪器,看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检查完以后将仪器整理好放在实验桌上。

  学生整理实验仪器,教师再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的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师:整理好仪器后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刚上课时让同学们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在作业本上,现在我们在实验目的前面填上几项,然后再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完成我们的实验报告。

  [板书5]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人: 同组人:

  实验日期:

  学生练习写实验报告。

  4.布置作业

  (1) 完成本节的实验报告。

  (2) 完成课本上第11页的小实验,用自制的卷尺测身高。

  (3) 将课本上要求测的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宽,课下自己测出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4) 阅读课本上第9页的阅读材料。

  (5) 完成课本上第11页习题中的1、2、3、4题。

  教学说明

  1.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学生实验课,学生初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想摸摸看看,这种积极性是好的,要加以爱护,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在实验室内打打闹闹不要乱拆乱动仪器设备,使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与工具的好习惯。在实验态度上,应该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勤于思考,手脑并用,自己设法去解决问题,在记录数据时,要实事求是,不得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这些要求若能认真去做。在培养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方面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材中要注分别测出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而没有提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只安排了学生测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求平均值,其他三项测量留在课下让学生完成。

  3.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的错误以及实验不认真的现象。并注意鼓励那些认真实验,勤于动脑提出问题的同学,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对细铜丝和硬币直径的测量,作为趣味实验,要求学生先提出测量方法,教师分析、归纳、讲解,然后测量,只测一次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参与中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解释和表述对心脏、大脑、血管、青春期发育特点等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1)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2)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

  教学后记:

  事实与证据的探究阶段,不拘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可采取课上与课下,分散追踪与适时集中短暂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醒学生及时修改方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与汇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的用法。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 从题目入手

  (1) 审题科学怪人指谁?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2)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理清思路。根据科学怪人的.怪与不怪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二、优化新授

  1研读事例,体悟精神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2) 组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师点拨,逐一击破。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 理解重点词语:考究、特别、珍爱、珍惜,让学生先给它们寻找近、反义词,再读课文,进行比较。

  2、 在理解珍爱一词时,引出一个问题:开文迪许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这里的也补充一段起什么作用?开文迪许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去掉也字,让学生读读比比。

  (2) 开文迪许对待慕名而来的客人什么态度?对不对?让学生通过读议来体会。

  3、 小结归纳:开文迪许怪在哪儿?

  怪在: 衣着讲究

  家里布置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4、 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体会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琐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积累内化

  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1)自由熟读课文

  (2)同桌根据老师板书编列复述提纲。

  (3)放手让学生练说,师生共同补充评议

  2、拓展练习

  (1)指导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再让学生借鉴此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习作。

  (2)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写的科学家的故事进行修改加工,班队活动课上举行故事会。

  五、共同小结

  六、写字指导

科学教案 篇6

  一、 活动主题: 地球村

  我们同住地球村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全世界的儿童住在同一个地球村上,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让幼儿了解地球的特征。

  3、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

  三、活动准备:课件,儿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地球仪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地球仪。

  让幼儿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的是海洋,各种颜色代表着国家和地区。找到我们国家在哪里,哪里是我们河南省。

  2、什么是地球村,让幼儿知道地球就是一个大村庄。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球村吗?地球村就是把地球比喻成一个村庄。

  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是全世界人民无论国家、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意思,地球村让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小朋友你们想看地球村上美丽的风景吗?

  3、出示图片,世界风光。知道地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是谁生活在这些美丽的地方吗?----人类

  4、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现在为了让小朋友把地球看的更清楚,老师把球体的'地球仪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大家会发现我们可以把地球看的更清楚了,我们一起数一数有颜色的地方有几块?有七块,这七块就是地球上的陆地,也就是七大洲,我们看看七大洲的名称。蓝色的地方是海洋,被陆地分为四大洋。

  我们现在知道了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小朋友知道地球有那些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只有三分之一是陆地。广阔的平原,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沙漠十分干燥.长年干旱,几乎没有水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球上有很多的山脉、以及河流。这是地球上几个重要的特征,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5、游戏:给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找家。让小朋友知道世界上有几种肤色的人种,他们都分布在那些洲。

  小朋友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村庄,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住在地球村里,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小朋友有几种肤色吗?他们大概都住在那个洲呢?让我们来看看一起找找?

  6、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在地球上哪个洲?中国的地形图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喀什住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其特征你知道那些?

  刚才我们了解了世界风光、地球特征和世界上其他小朋友的居住情况。现在我看看中国在地球上那个洲?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居住的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是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所以人口居住的不是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儿歌。

  7、学儿歌。

  8、我们应该要怎样保护地球?作为小朋友我们能做什么呢?

  刚才儿歌里说了要保护好我们的大地球,作为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保护呢?你能作些什么呢?

  9,幼儿自由发言

  10、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社会课让小朋友们认识了地球,知道了地球村,也知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这个村庄里,是一家人,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尽我们微薄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小朋友们都学的非常认真,希望小朋友们记住今天所学的内容。地球村让全世界小朋友距离更近了,近得都可以手拉手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地球村吧《手拉手,地球村》。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 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根本目的:

  1、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尝试教学,了解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清楚沙的用处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教学启发孩子的快乐心情,培育初步的探究尝试精神。

  教学预备:

  孩子人手1套玩沙工具(铲、胶碟、、耙等)、水、手巾。

  教学过程:

  一、把孩子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教学,导出教学主题且开展安全教育。

  师:孩子,你们看这就是啥呢?(沙),对了,你们喜爱玩沙吗?今日,我预备了许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玩,用脚踩一踩,跳跳,说说你发现了沙有哪一些奥秘?告知教师或小伙伴们!但是你们玩时,请留意:不可以把沙向上抛,要保卫自个儿与小伙伴的双眼与鼻子,别用脏手揉双眼。明白了么?

  二、通过各尝试教学,幼儿初步了解沙的首要特点。

  A、孩子自由玩沙。孩子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里的沙中,接着再将沙放入水里等动手操作教学,了解沙的特点。

  B、教师跟幼儿一块儿概括沙的特征: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协助孩子初步清楚沙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明白了沙有如此多奥秘,如此沙有何用哩?(沙可用来建房屋、铺路、彩沙可用来画画、装扮等等。)

  四、孩子用沙开展建筑教学,体会沙带来的快乐。

  师:好,我们来扮演建筑师,将你想建的物品建出来吧!(孩子自由建构)

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或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生、旁、种”,区别“言、艳”的声调。不仅在认读时要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也要读正确。可采用选正确的读音读一读的方法来强化。

  如花生(shēnshēng)旁(pánpáng)边找(zǎozhǎo)到认记生字要用多种方法。

  “每”的上面是“卧人”,下面是母亲的“母”。其余生字尽量让学生通过熟字变形来认记。如,加一加记住“种、呀、外、艳”;减一减记住“生”;改一改记住“格、许、旁、找”。个别字常见如“语”,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只需提一提就能认得。

  2?写字

  三个要写的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三)词句

  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

  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

  奇怪:指不明白、不理解。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以上四个词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意思,不能孤零零地解释。如,“鲜艳”可让学生看插图中的花生花,知道这个词说花的颜色明亮好看。再让学生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如,国旗、衣服、花朵等。老师再将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就是更加鲜艳、特别好看的意思。理解“奇怪”“自言自语”则要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本课重点要读懂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一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不结在茎上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摘花生的是谁呢?教学时可从词入手,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说说句中“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不明白什么。“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句话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读到这里,可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被摘走了;另一种不是被摘走而是花生没结果;第三是花生结果了,并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讨论之后再利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

  (四)朗读

  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趣。小松鼠看到鲜艳的花生花,想到能吃上香甜的花生心里很高兴,他天天看,日日盼却没见到花生,以为谁把它摘走了。朗读时要读出小松鼠心情的变化,可重点指导三句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急切渴望的心情。)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心里犯嘀咕,口里低声说。)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我会读”,是巩固生字、拓展字义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座位互读。教师检查后可适当扩展,让学生说说还能组成哪些词,如,“生”还可组成医生、先生、生活、生产。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这类食物很多,如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但要告诉学生它们不属于果实,以后在自然课中会逐步弄明白。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认识“找、生”。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2理解“格外、鲜艳”。

  3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五)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认识三段中的生字。

  2理解第五自然段。

  3讨论课后问题。

  4指导朗读。

  (六)练习朗读全文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复习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九)指导写字

  (十)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五、参考资料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重点及难点:

  幼儿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变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导入、寻找老师自身的变化→找教室里的变化→找教室外的变化→画渐变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还是小毛头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取了名字,叫我“小囡囡”,后来,我慢慢长大了,瞧,现在我变成了一个大姑娘了,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1、寻找老师的变化

  2、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

  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教师外的变化

  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画渐变图

  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