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2-08-27 16:19:57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的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的教案

数学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数学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数学的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

  (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的和是540。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结果得540。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结果得540。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数学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数学的教案 5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数学的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数学的教案 7

  蒙氏数学教案

  按颜色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够辨识五种不同颜色、三种不同形状,建立起幼儿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

  2.通过对不同形状卡片的堆叠,能够进行一些手部细微动作,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活动准备:

  取红黄蓝三色纸板,剪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每种图形每种颜色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快快开》。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圆形三色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红色小花快快开,带有红色卡片的那个小朋友双手上举打开,并且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幼儿:“你们看看红色小花旁边的小花是什么颜色呀?”幼儿回答:“是黄色,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请小朋友一起说黄色小花快快开,请出黄色小花。以同样的方式请出蓝色小花。引导幼儿说出三种不同颜色的名称。

  (3)教师按顺序出示红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让幼儿认

  识。

  (4)游戏:《拼小猫》

  游戏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的圆,教师说,小猫的`耳朵是红色的三角形,眼睛是黄色的圆形,鼻子是蓝色的三角形,嘴里咬着的面包是黄色的正方形,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把小猫贴好。请出两位小朋友给小猫贴上耳朵,两位小朋友给小猫贴好眼睛,一位小朋友贴鼻子,一位小朋友贴面包。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三角形、黄色的圆形、蓝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等名词。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将相(来自:WWw.HnnscY.com:认识蓝色数学教案)同颜色相同形状的卡片归类到格子

  内。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游戏《找朋友》。

  教师可把全班幼儿分为9个一组上来玩游戏,分别带上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记住自己的颜色和形状。游戏开始,教师可

  以任意说出一种颜色或形状,如教师说“红色”,则请带有红色任意形状卡片的三位小朋友拉着手一起站出来,看看谁最快最准,并给予表扬或奖励,并分别报出自己的两个同伴的形状。游戏可多次进行。(应适当调整幼儿的数字,尽量避免重复)。

  活动反思:未考虑到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课程内容多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辨认家中的家具颜色及形状

数学的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数学的教案 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

  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1)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数学的教案 10

  《认识=、>、<》

  仪征市新集中心学校 凌广红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5、仔细看一看等号应该怎样写?

  6、你认为写等号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范写,你们也能象老师一样吗,打开书试一试。

  四、认识>、<

  1、师: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不公平呢?

  生答

  2、松鼠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5

  小熊有几只?师贴图 并板书3

  3、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连线

  哦,通过图,小松鼠确实比小熊怎样?也就是5比3怎样?

  4、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大于号)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跟老师读,5>3

  5、大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板书:小于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跟老师读小于号,3<5

  7、小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五、>、<比较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和<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对,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号

  2、这是>,这是<

  下面老师说,你们也用手势来摆一摆。

  师说大于号生摆,师说小于号升摆。

  3、>和<长得很像,我们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于是他们编了一首歌让我们记住它们,听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六、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拔河比赛,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来赛一赛好吗?

  1、圆片弟弟给你们出题目了,有几个圆片?

  谁愿意上来帖,要和它同样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贴的少。

  2、圆片弟弟看到你们把题目做出来了,有点不服气,把三角和方形也找来考你们。

  出示题目

  第一题

  3、你听,他们只夸你们聪明呢!你们能把下面题目做出来吗?

  打开书做题目

  4、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出示4> ,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七、总结

数学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处于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课堂交流能力良好。执教时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对学生的练习、设计方案等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动物园,生2接着说我们去图书大厦看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小朋友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儿。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飞飞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数。

  生2:我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数学的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2、用餐3、买纪念品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数学的教案 1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

  3、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的相关加减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时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以小孩子好奇、勇闯的特点进行引入。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要学生用数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联系生活、寻找素材,鼓励并帮助他们说得好一些。

  要介绍相关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数的方法由学生通过交流得出。

  第(2)小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学生重会有多种思考方法,值得交流。

  要告诉学生票上有排数和座位号,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差不多”是怎样想的。然后再选择。

  第(3)题组织学生交流所填的`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里面玩一玩,你们想去吗?可是路上会有很多难关要闯,大家有没有信心?那要努力哟!

  二、掌握旧知

  闯关开始!

  1、第一关:牛奶城

  “谁先把这些题完成,谁就能得到一瓶美味的鲜奶了。这可是过关的钥匙哦。”

  分散练习,集体讲评。

  2、第二关:口才展示

  (1)介绍我国民族、金茂大厦

  (2)引导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下面的环节就是口才展示,以小朋友的掌声为分数,谁得到的掌声最多,他就是优胜者。”

  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以奖励。

  3、第三关:钟面迷宫

  (1)问:“哪个小朋友注意观察钟面?上面的大格、小格表示什么?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放手由学生自己回答。

  (2)茄子老师有问题要问我们了,“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呢?”

  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数法。

  4、第四关:

  (1)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独立完成,对答案。

  (2)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集体交流想法,最后确定答案。

  三、应用拓展

  1、轻松一刻——选车。

  “学校看我们学习这么认真,决定奖励我们去院看。我们每个班坐一辆车,我们班有38个人去。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呢?”

  让学生自由选择汽车,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选。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算对。

  2、轻松一刻——入座。

  “好不容易到了院,我们的两个小朋友拿着票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红萝卜弟弟也在为他们着急呢。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帮帮他们好么?”

  由学生出谋划策,自由发言。教师补充说明: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四、巩固深化。

  1、第5关:巧猜人数

  安排两学生分演图中两个角色,教师充当豆角老师提问“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重点:“差不多”的含义。

  学生自己选择答案,集体订正。

  2、第六关:猜数游戏

  (1)、(2)小题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总结出规律、方法。

  (3)小题则发散为同桌互相提问,熟悉掌握。

  四、总结评价

  “一路过关斩将,小朋友们可真勇敢!有被难倒么?”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数学的教案 14

  教学内容:

  第45页、46页的例4、例5,做一做的3题,练习十一的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知名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米长的彩带纸或细棉绳每人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1、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3、揭示估算的意义,板书课题:估计

  二、学习估计的知识

  (一)教学例4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你画出的线段应是什么样的?

  3、各小组派代表演示。

  4、对比交流,找出不足,讨论:怎么画会更准确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尝试画在练习本上,画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计的长度准不准确。

  (二)教学例5

  1、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说己估计的方法。

  (三)估计的'方法

  三、做一做

  第1题:(1)先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简单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并按估计的长短依次写上序号。

  (2)量一量,再算出每个图形的准确周长。

  (3)比较,你估计的准的原因在哪儿?

  第2题:比一比,估一估,再说出来。

  第3题:小组实践。

  四、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练习十

数学的教案 15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及难点是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旋转的性质。主要的知识点包括图形的旋转和旋转的特征:

  图形的旋转:

  (1)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的点是旋转中心;

  (2)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

  旋转的特征:

  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从物体的旋转抽象到平面上图形的旋转,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方式来研究和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性质。

  本节主要是利用旋转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在教学中,应通过学生操作,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掌握旋转作图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旋转作图,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1.旋转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本节仍然通过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时钟上的`秒针、分针、时针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等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如图20-11中的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绕着某一点按一定的角度旋转若干次而成的。

  2.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确认“图形在旋转过程中每一点与它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基本性质。

【数学的教案 】相关文章:

教案数学反思01-17

数学复习教案01-07

数学教案09-13

数学左右教案10-02

数学加法教案10-03

数学郊游教案08-25

数学小学教案12-15

数学教学教案02-04

苏教版数学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