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2-12-06 18:49: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练习,续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规则的不良心态的准确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2、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小学生的感情,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重视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其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采用“读―议―创―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无效成分,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从而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不遵守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2月23日,在北京动物园里,发生一件惨不忍睹的悲惨事件。一个名叫刘海洋的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恶作剧地把硫酸当作饮料喂给了黑熊,一瞬间,可怜的黑熊倒在地上,一边翻滚着,一边发出悲惨的叫声。等公园的管理人员赶到时,已经有五只黑熊被硫酸烧得面目全非,其中一只双目失明、危在旦夕……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

  2、是啊,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电视节目和一些数据,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仔细的.看看吧。(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鱼类无法生存……

  师:听到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谈各自的感想。)

  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师:(小结学生的感想后提问)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

  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师:(小结交流情况)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大屏幕出示生词:投喂、狗熊、饼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满不在乎、

  (1)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2)提问:谁知道“垃圾”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师:字形、字音相近,一个词的两部分一般不能分开解释,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为连绵词。

  (3)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让学生观察“明明白白”一词说说它的构词方式。(AABB)

  (5)师:请同学们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学生写在积累本上)

  (6)全班汇报交流。(稳稳当当、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四、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喂”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3

  【教学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本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他悉心潜入、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全神贯注,说说自己的体会。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了初步理解内容的能力,对于写人的比较感兴趣。根据课标要求,该学段学生能够从词句中体会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表达的情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技能:句子的理解)

  2、读准生字新词,说一说“全神贯注、径自、痴痴地微笑”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基本技能:字词的理解)

  3、找出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基本技能:句子的分析)

  4、指出文中刻画罗丹运用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能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一个人物。(高级技能:表达技巧的运用)

  5、给出一件事情,学生能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这件事情。(高级技能:课文结构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评析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在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著名的雕塑家。

  2、(出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学生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

  3、激趣:你知道这些作品出自哪位雕塑家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质疑: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惑?

  学生在学习过上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对于写人物的应该是很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由罗丹的雕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题是一个成语,看似和人物无关,因此设计一个质疑环节,为下面学生的读课文打下基础。

  自读课文,自主解疑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教师提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读通课文,读到准确、流利,既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③读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时的目标,也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在自由朗读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检查自读,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语:出示一些生字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邀请 挚友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端详 打扰 异样 激烈

  吱吱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上锁 雕塑家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微笑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斯蒂芬·茨威格 罗丹

  2.检查课文朗读:分小节朗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

  3.说一说课文大意。

  在检查自读环节中,遵循由易到难,由词语到句子,循序渐进。在检查字词环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音,比如前后鼻音,平翘舌等。在检查课文朗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读出语文味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怎么读?“端详”怎么读出他的味道来?第二小节中的破折号,“痴痴地微笑”怎么理解?等等。在课文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读。

  2.学生说记住字词的方法。

  3.学生说写好这个字的注意点。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5.点评学生的书写。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此环节是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

  【板书】

  26.全神贯注

  罗丹——茨威格

  修改女像

  【检测】

  完成《硬笔习字册》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评析

  品读名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3、请学生读一读。

  4、设疑:为什么茨威格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们还得从那一个下午说起。(学生读1-4自然段)

  再读课文,咀嚼赏鉴

  1.朗读第1小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相机质疑:①这座女像在茨威格的眼里怎么样?(结合“杰作”一词理解)

  ②对这座女像,罗丹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关注“端详”一词,注意两处省略号的朗读)

  2.自读2-4小节,找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举例: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哩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品读这个语句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叽里咕噜,会说些什么?说悄悄话,说了些什么?激烈的争吵,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他把……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从“痴痴”二字体会罗丹的如痴如醉。)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研读这个细节,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在品读罗丹全神贯注的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明晓罗丹的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等品质。可以适当地介绍描写人物的手法:比如在这个语段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以此作为一个迁移:结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做一个小练笔:如何把人物写活了?

  回读课题,整体观照

  1.小结罗丹的全神贯注,回读课题。再读课文第5小节,说一说自己对茨威格这句话的体会。

  2.齐读课文,思考一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此环节在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之后,再来感受茨威格的这句名言,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有话可说的。同时,从全文角度来看,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一环扣一环,相机和学生说明这也是一种写作的方式。

  拓展延伸,语文实践

  1、阅读更多全神贯注地研究,对艺术科学有着不懈追求的相关名人的故事。

  2、课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尝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的名言,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

  26.全神贯注

  修改女像——专心致志

  ——忘我沉醉

  ——如痴如醉

  【检测】

  课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尝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的名言,下节课一起交流。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4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1.导语: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2.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无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初步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和生词。

  2.交流思考的问题。交流时,先说一说,再读文中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试着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火?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

  二、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1.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如: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自从有了火,人类不吃生的东西,减少了疾病。

  自从有了火,人类的夜晚就有了光明。

  ……

  三、小结:

  1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2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从哪里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

  指名读六、七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结合插图,朗诵六、七自然段。

  四、引导评价,升华情感

  1.导语:尽管最终普罗米修斯结束了他的苦难,但谁又能忘记他所遭受的痛苦呢!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将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请写一写吧!

  2.学生自主写。

  3.交流朗读。

  例文:普罗米修斯,你这个盗火的英雄,你是那样的勇敢,你是那样的不屈不挠,你是那样的英勇顽强,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神宙斯也不能让你屈服!人类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永远都会感激你!是你,让人类走出了愚昧,是你,让人类走向了文明。

  五、鼓励拓展阅读

  我们不能忘记,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6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的预习内容:

  (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4)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稿纸,课堂练习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设计。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给每位学生提供课文复印件。

  (4)请组委会帮助给上课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3、教室环境布置:课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一。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2)同桌交流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写写你们认为最难的生字。

  2.同桌合作,检查预习。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词及易错词语:

  (sāo)骚扰、求生的欲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动弹

  指名读、齐读。

  (2)交流合作学习时互相听写的生字,强化识字效果。

  预设:打扰、震撼、糟蹋

  ○1出示由“憾”“撼”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根据意思确定形旁。

  ○2方法迁移, 学生区分其他生字。

  ○3再次齐读词语。

  2、出示学习提示二。

  出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写了几件与生命有关的小事例?

  (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明确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

  预设:被作者抓住后的飞蛾极力求生;(飞蛾求生)

  墙缝中的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瓜苗生长)

  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被深深震撼。(心跳使人震撼)

  (三)学习三个小故事,围绕重点词句体会飞蛾、瓜苗、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习得一定的读书方法

  1.走进飞蛾

  (1)师: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飞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相关的词语、句子旁边做批注。

  (3)全班交流。

  出示: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预设:

  ○1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稍”“骚扰”“只要……就”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飞蛾的讨厌,明白它已命悬一线,生命岌岌可危,处于绝境,感受飞蛾的生命之脆弱。

  ○2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飞蛾用尽全力想要摆脱作者的大手,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爱。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主要明确,这是一只绝境中极力求生、珍爱自己生命的飞蛾。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走进瓜苗

  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迁移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在读写中生成学生多样化的理解,习得文本语言。

  师: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读故事。请同学们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段,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呢?把你想到的用2-3句话写下来吧!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感受。

  (3)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株面对困难,明知生命极为短暂却依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小瓜苗。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3.走进作者

  出示: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初步体会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重点交流:“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糟蹋”“可以”“也可以”等词语理解句子,明确作者认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要对生命负责、一种是对生命不负责。

  ○2明确作者在两种生活态度面前,他决定选择好好利用生命,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

  (3)请同学们畅谈杏林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对于疾病缠身的杏林子来说,活着原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她却依然热爱自己的生命。

  (4)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杏林子所创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面对弱小的飞蛾和瓜苗,杏林子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作为人类,面对困境,怎能说“不”?生存下去是最简单的事。

  (五)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资料,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二、引导学生交流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指导完成小练笔。

  三、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课文: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7

  课文:《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8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9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 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1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课文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双龙洞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1、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2、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2、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人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丈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1、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2、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导入;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巩固练习,进行练笔。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整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以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尊严、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会写“尊”字。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

  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

  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2.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师: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生作答)

  师:有一个年轻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第七课 尊严)。

  3.写一个本课的字:尊(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1)生观察,会写的字交流、提醒。

  (2)师范写,生在写字卡上写2个。

  (3)展示评价,夸一夸。

  (4)再写1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词: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齐读;开火车读

  2. 多音字“难”教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独立默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找生简述故事主要内容,师评价。

  (2)师强调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质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2)通过读这句话,提出质疑。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课文,走进哈默。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①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勾画和批注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描写: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

  B.交流体会;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

  (2)语言描写:

  屏幕逐句出示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

  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师生对话

  第一句:有礼貌;

  第二句:态度坚定;

  第三句: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读

  (3)动作描写

  逐句出示课件: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3.年轻人站起来说。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5.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

  B.理解“喉结上下动了动”“狼吞虎咽”,说体会;

  C.引导质疑,总结主题。

  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

  4.深化主题,推向高潮。

  好一个有尊严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以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怪不得杰克逊大叔这样对女儿说,(出示课件)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A、杰克逊大叔激动地对女儿说,读―――

  B、杰克逊大叔赞叹不已地对女儿说,读―――

  C、杰克逊大叔感慨万千地对女儿说,一起再读―――

  5.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杰克逊大叔虽然没有像哈默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他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阅读《弯腰拾起的尊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杰克逊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严。如果说没有杰克逊大叔,就没有后来的哈默。更没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们说,文中有尊严的人不止是哈默,还有杰克逊大叔。一个既自尊自强又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作业:

  1.抄写描写年轻人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有兴趣的收集哈默的资料,了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哈默 自尊自强 获得成功

  杰克逊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 )但是( )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七个生字;会认“话,让,进,屋,香,起,双,就”八个字。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书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太阳公公。窗子。门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太阳公公告诉老师它有好多心里话想对你们说,可是又怕你们不欢迎它所以不好意思出来,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出示太阳的笑脸图画)它也喜欢可爱的你们,而且太阳还有话想告诉你们呢!(板书课题“太阳的话”)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15页,这首诗就是太阳公公对你们说的悄悄话,不会读的字请拼音兄弟来帮忙,注意要把每个字音读准。(读完的同学坐端正)

  1、师:大家都读完了,那里面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生:(会)请同桌的两位好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的准,如果读得好就给他画上一朵小红花

  2、师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其中注意“门“进是前鼻音,双是翘舌音

  3、全班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师:大家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里就能把它们记得这么牢固。(表扬自己)如果将这些生字宝宝藏到课文当中去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自己先读一读吧!老师来听一听哪个小朋友的读的字音最准确,句子最通顺。

  1、指名3个人分别读1、2、3小节,师生共同评议。(重点在评字音是否读的通顺;可以评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洪亮)

  2、男生,女生,老师分读

  (四)激发想象,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节内容(请学生带上太阳的头饰,老师在黑板上贴上窗子,门的图片)

  生读生评

  师:你们觉得这个小太阳读的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你觉得应该怎样去读,或者采取学生自评的形式)

  要读出太阳的急迫心情,读出太阳的召唤(再请第一次读的同学来读一遍)à全班齐读

  学第二节

  师:太阳公公那么急切地想钻进我们的屋子,你觉得它究竟想干嘛呢?

  (哦。你想的真好,原来太阳公公是给咱们带礼物来啦)

  1、轻轻的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太阳都给你送来了什么礼物?(用铅笔做上记号)

  生回答完一个后再读出完整的.句子,师便作出相应的反应(真美的花啊!真香啊!多么温暖啊!)

  2、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把老师带进了这么美丽的画面,我仿佛(好像)看到太阳乐呵呵的捧来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老师忍不住也想读一读了,请大家闭上眼睛安静的听我读,看你还能想(看)到什么?

  生自由发言:我看到太阳笑眯眯的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我们在草地上唱,跳舞。玩游戏,我们很快乐

  3师:谁能读出我们的快乐和礼物的美好呢??(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五)总结

  师:同学们,太阳公公可喜欢我们了,它送给我们的礼物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书上写得这些礼物以外,它还带来了哪些礼物呢?请大家下去后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用“它带着—————快乐的向我们走来”说一说。下节课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讲一讲好吗?

  六作业设计

  1、读书3遍,背诵1、2节家长签字

  2、预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听太阳公公的心里话,太阳公公还送了我们好多珍贵的礼物,它带着——,——,——,向我们快乐的走来呢?(师生之间的简单对答,帮助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那么它还带来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说说你还从太阳公公那里得到了什么礼物!

  (生自由发言,师做赞赏性总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让咱们来听听太阳公公还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吧,请全体女生一起读。

  师:女同学读的真棒,那么男同学们你们听到太阳公公都对咱们说了些什么呢?

  生:太阳公公让我们快起床,不要睡懒觉!

  师:太阳公公要你们快起来干什么呢?开动你的小脑筋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你们早起!

  生:因为早睡早起有好身体

  生2: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要我们早起锻炼身体,好好学习!

  生3:可以马上看到它,和它一起玩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说的都很棒!太阳公公是爱你们的它希望你们快快成长,身体和学习都很棒,那么谁能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1、指名读(生评)

  2、小组比赛读。

  3、齐读

  (三)全文总结

  师:咱们听完了太阳公公对咱们说的三段话,老师想问问你们最喜欢那一段?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让学生充分发言并且针对性地读(喜欢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一起读)

  全班在最后齐读,背诵

  (四)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先读再写)

  2、教写生字

  强调笔顺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笔顺要拆开写一步步的进行教写,再在书上描红。

  (五)板书(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师板书“天路”)

  二、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多了简介。)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解决生字词: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嗅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为什么?(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师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师播放图片。“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5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总结: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

  神奇——天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