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角落

时间:2022-04-13 18:33: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别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角落

         中国教育报     2003-03-06     记者 杨咏梅 

别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角落

 

  假如把中小学图书馆撤掉,可能所有的校长和教师都会说不。但事实上,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就是摆在学校工作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什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等,无一能离开图书馆,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图书馆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甚至标志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然而中小学图书馆究竟为什么仍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落”?如何使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两会”期间,江苏启东中学校长王生、重庆一中校长鲁善坤、江苏省姜堰实验小学副校长楼文英、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主任刘中慧、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山东省泰安市南关中学教师宋文新等全国人大代表向记者表述了他们的忧虑和思考。 

  图书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宋文新 山东省泰安市南关中学教师 

  在你之前,从来没有记者问过我中学图书馆的问题。都知道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县区以下初中的图书馆基本处于半闲置状态,老师们有几本新的教辅材料,能提供给学生经常性阅览的书却少之又少。学生获取知识基本上是从课本到课本,住校的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书看,与课外书基本是隔绝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们就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孩子阅读,弥补图书馆功能的不足,比如从网上下载跟教学相关的文章翻印给学生看,动员学生订报,教师搜集各学科的教改教学信息,通过校报、校刊发布给学生…… 

  这种半闲置状态不能说校长们主观上不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因为有的地方财力只能首先保证教师的工资,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热爱工作,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地方财政只督导教育拨款用于教育,不涉及具体多少用于校舍维修、多少用于图书配备。所以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就取决于校长个人的视野和重视程度,差异很大,无法实现监督。 

  现在的学校还存在一种认识,通常把改善教学条件理解为实行电化教育,不少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设备比一些大学也不差,却没有像样的图书室,而且电脑的作用基本上限于教学,学生上网就忙着玩游戏、聊天,电子阅读等其他功能尚未被意识到,更不用说开发利用了。在电化教学逐步完善的今天,如何借助多媒体扩展图书馆的功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村学校图书馆要重视信息快车道 

  刘中慧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主任 

  山区学校的图书室主要靠上级配书,能自己买得起书的中学大概有十分之一,小学只有二十分之一。实行“一费制”,取消别的收费项目以后,买书的经费更少了。别说学生看的书了,连教师提高业务的必读书都远远不够,工具书尤其短缺。经费少是一回事,有的山区教师连买书的地方都没有。 

  以前信息和知识的惟一载体是书,现在有了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增加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大电子图书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比重。例如,我们全县有333所学校,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香港李嘉诚的教育捐赠项目中,先后有83所学校建成了远程教育点,电脑可以上网,山里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有了通道,山区学校走上了信息快车道。因此,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书、利用信息快车道,也许是改善山区学校教师读书现状的三个途径。 

  图书馆在教改中责任越来越重大 

  王生博士 江苏启东中学校长 

  图书馆和实验室,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两翼。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图书馆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亟待提高和发挥。 

  随着教改的深化,学习的自由将逐渐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图书馆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资料。在中学时代养成利用图书馆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和衔接。现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一直在教室里长大、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无所适从。如何把中学到大学的“接力棒”传好,缩短学生初入大学的适应期,这也是中学校长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应该考虑的。 

  目前中学图书馆主要的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新书少,好书少;二是一些校长的理念滞后,除了经费的原因,一所学校的图书配备是否到位,跟领导的眼光和视野有关,如果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就不可能把图书馆放在工作的首位;三是跟学校的教育氛围有关,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有的则认为是“闲书”,最好不看。越是乡镇学校,后一种看法越普遍,有的图书室根本不对学生开放;四是有的校长本身也不读书,只把自己看成单纯的行政管理者,这样的角色定位,怎么能认识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的重要和急迫呢?我们应该避免和克服这些毛病,让图书馆适应教改的发展方向。 

  启东中学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图书馆一直在教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有图书25万册,即将落成的新图书馆面积达一万一千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中学图书馆之一。我们要求中学图书馆馆长应该学者化,应该是有思想的人物,才能指导、引导学生读书。要有一批在各学科有所研究的馆员,引进图书馆专业的人才,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逐渐改变图书馆是受照顾的岗位的观念。 

  图书馆资源不能浪费 

  楼文英 江苏省姜堰实验小学副校长 

  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现在它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亟待改进。据我了解,相当一批县、乡学校都存在图书不足、管理不力、应用不够的问题,由于编制紧、人手少,一般由年纪大、需要照顾的老师来管图书。往往要到验收、检查时才想到规范管理,就到公共图书馆“借”人来指导、培训。小学图书室能基本满足教师的读书需求就不错了,学生阅览室几乎形同虚设。不能说校长不重视,可人员编制不够,阅览教室不够,也的确无法实施规范管理。 

  图书静静地躺在书库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啊,看着都可惜。我们只有因地制宜想一些办法,比如对教师实行随到随借,免费为每位教师订一份教育教学类的报刊,设计有关新课标、新课改的考试题,举办“教学论坛”,校刊有奖征稿,将教师的读书方向引导到教学科研上来。对学生,则由班主任按人数集体借阅(一人一本),班级之间每个月互相交流。我们学校这种集体借阅法实践了几年,尽管不时有丢书、损坏等扯皮的事,但也逐渐得到了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素质教育需要学生阅读面广、量大,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大批推荐书(包括必读书和选读书)要读,为了应付考试、调研,老师们为了保险起见,往往要求学生都要购买这些书,这样一来,代办费根本不够,不仅增加学生书包的重量,还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如果办好学校图书馆,做到管理有力、开放有序,既减少重复投资,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图书馆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 

  鲁善坤 重庆一中校长 

  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看一个学校的大体状况,看两个地方就行了,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是厕所。图书馆是最能代表一个学校整体水平的地方。 

  大学图书馆的馆长都由正教授级的学者担任,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而中学图书馆与大学有很大差距,多数达不到生均册数的要求,订阅报刊的种类、数量不多,普遍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不少校领导和教师还存在“图书馆工作是轻松的活儿,谁都能干”的误解。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像重庆一中这样引进图书情报专业的本科生当馆员、实行电子检索的中学,可能算是凤毛麟角。广大农村中学特别是初中,图书室设施简陋,有的只有几本旧杂志,为了应付检查、考评,临时动员捐书、借书甚至挪书充数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一严重的问题对教师获取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养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国外中小学的图书馆,原来也建在校园的角落里,现在则尽量建在中心、尽量方便师生,不少学校的开放式书架就设在走廊两边,课程内容和图书馆关系紧密,往往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资料,课后进行研究。所以小学生都普遍会检索资料,写小论文,从小就养成了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而我们有的学生甚至中学毕业了也没有进过图书馆,获得知识的手段完全局限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知识和自己搜集资料进一步拓展学习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割裂了。我当了这么多年校长,学生家长来提意见都是针对宿舍、教学质量、食堂等方面,从来没有一个家长过问过学校的图书馆怎么样,孩子看书的时间和自由度如何,社会对图书馆的漠视由此可见一斑。 

  图书馆建设跟经费有关,也跟教育观念有关。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之一就是获取信息能力。可以这样说,教改深入的学校,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大,学校就是好学校。 

  中学校长是否有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未来的层次和水平。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师必要的书报刊经费也就两三万块钱,这笔投入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是必需的,校长不要吝惜花在图书上的钱,就像贫寒人家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这是应该花的、“刀刃”上的钱,决不能敷衍、马虎。 

  图书馆建设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任继长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实学生广泛阅读和升学率不仅不矛盾,而且有推动作用。学校领导不能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分数。和世界其他中学生横向比较,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窄,缺少创新精神,原因之一就是书读得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要同步发展,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缺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所学校不成其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是有缺陷的。 

  现在中学图书馆建设的好坏,似乎完全取决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随意性太大,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这是不正常的。教育督导部门只考评图书馆设备、阅览室座位数、图书册数、图书馆面积等可量化的指标,而对图书的使用和管理缺乏动态的过程监督。对基础薄弱校而言,地方财政最好有图书配备的专项经费,经费的使用应该有监管机制和检查措施,为了防止挪用,可以选好书配到校,以保证图书质量。 

  城乡之间学校的图书捐助也是一种教育。我们每学年都要发动学生捐出几千册书,我们动员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喜欢的书捐出来。每一次捐书活动,都是一次爱的教育,一次做人的道理的教育。对我们来说,捐书是给与,也是得到。 

  和我六十年代在学军中学读书时相比,学校图书馆的面积、藏书量和服务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更令人欣喜的是电子阅览的快速发展。三年前我们花近百万元在全省率先建了电子阅览室、电子书库,电子图书浏览、检索方便,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随时下载打印,利于摘录,免去学生抄书之苦。电子借阅方便快捷,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学生们很喜欢这种现代教育手段,校园文化又增添了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