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考来吧

时间:2022-04-13 18:52: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高考来吧

                               中国教育报   2003-06-04  

让高考来吧

  临场 

  尊重每一道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2级学生朱俊尧,送给考生的高考物语是:“在努力后,就到了收获的日子了。这就是高考。” 

  在高考的考场上,别的不要想,只想着这一道道题都是自己辛苦种下的果树结的果实,自己要做的只是尽自己所能多采摘一些。碰到不会做的题也不要紧,就把它当成一颗烂掉的果实,不要算了,把那些能够摘到的果实拿到了就是胜利。最重要的是,不可大意,要保证所有能拿的分都拿到手。现在高考题大多看上去很简单,但不能因为简单就轻视它们,一丁点儿轻视都不行。记得我当时考理综时,就因为卷子太简单而产生了一点轻视之心,结果最后两道大题都算错了,成了我毕生的遗憾。这个惨痛的教训希望能令大家警醒,说句也许不太合适的话--尊重每一道题。 

  考第一也是必然 

  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2002级学生史小楠,送给考生的高考物语是:“平时不考第一,也能考个状元。” 

  2002年高考中我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一名,这次考第一看似偶然,其实我回过头去想想,应该说还是有它的必然性的。第一,我在复习阶段特别努力,特别刻苦。第二,我对自己特别有信心。我觉得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高考那几天。那时我也有些紧张,但那种紧张应该是有度的,适度的紧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如果太松懈,也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我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适度的紧张。在心态上尽量保持平稳,把高考看作一次正常的考试,考场上认认真真答题。不要过分在意高考,那样只能凭空给自己增添很多压力,水平也就得不到正常发挥。像我身边有些同学,平时成绩非常好,有的甚至经常拿第一,但是因为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结果高考时压力太大,水平没有正常发挥,没考上理想的大学。 

  别在第一关摔跟头 

  北京大学金融学院2002级学生李锦,送给考生的高考物语是:“别在第一关摔跟头。” 

  我每次考试,第一天考得都不是很好,就是在平时也是这样。高考第一天上午考语文,我就很紧张,结果题做得很乱,卷面答得都不是很好,考得很难受。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紧张,也许是把它看得太重了。 

  紧张的情绪一定要尽快调节。我上午没考好,中午回家只吃了一点点饭,下午数学也没有考好,心里很紧张,我爸妈就说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什么关系的。他们就这样安慰我,后来我自己也觉得,其实就是父母知道了我这种状况,也帮不了我什么忙,还是得靠我自己来解决。晚上,我妈妈陪我出去散步,睡了一觉,第二天就好了。第二天英语和文综考得都不错。 

  创造奇迹的地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学生徐菁菁,送给考生的高考物语是:“高考的考场是我们创造奇迹的地方。” 

  “Smile And Retain Smile”这句来自《南方周末》的公益广告词,几乎成了非典期间最流行的用语。在高考的考场上,我们依然需要微笑。 

  高考并没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做错题的沮丧和面对难题的慌张--尽管这样的情况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我脑海中最鲜艳的图景是各位带队老师亲切的笑容,是同学们在等待进入考场前的谈笑风生,是走出考场后远远看到的父母脸上充满鼓励和希望的微笑。没有做错题后的责备,没有焦急不安地询问,没有考试前最后一分钟仍然捧着书本的不安和紧张,我们每次都微笑着走进考场。 

  甚至在考场上我们也是快乐的。当听到英语听力中那道关于足球明星欧文的题目时,班里那位“言必称欧文”的女孩立刻出现在我脑海中,那一刻我可以感到大家的微笑。扬起你的嘴角,让微笑来告诉自己“我能行”,去告诉大家“请放心”,你会发现,这样的高考,其实很美丽。 

  高考像一项精密的工程,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容疏忽。我们当然不能让被遗忘的准考证,写不出字来的笔毁了我们的好心情。也千万别忘了英语考试可是提前入场;一块准点小巧的手表总比考场墙上的大钟好使。也许你从来不会忘了写名字,但你是否有检查拿到的答题纸有没有出问题的习惯?当你耐心地填涂机读卡时,请小心保持它的平整,看清题目的序号再下笔。如果你有考试中途喝水的习惯,千万将水瓶盖拧好放在地上,不要让失手打翻的水毁了你的整张答卷。以前,我的同学中有不少人习惯将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上,在做完整张试卷后再往机读卡上填涂,可是老师告诫我们:你怎么知道你还会有时间填涂?万一填涂到最后你发现多了或者少了一个空,怎么判断多填和漏填是从何处开始,而这个时候,时间往往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做一道题就要填涂一道题!不要以为老师的话是危言耸听,当我走出政治考场的时候,就亲眼看到一个女孩子在为填错了卡而哭泣…… 

  父母 

  戏剧性减压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2级学生尼玛次仁:高考前,父母对我实施“营养大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妈妈的口头禅“营养够吗?”这一句话每天至少问10遍以上。有一天还逼我吃“虫草”,幸好我那一天拉肚子,才躲过这一劫。 

  在离高考有3个月的时候,家里一致要求我至少考重点;离高考两个月的时候,家里要求我考本科就行;离高考1个月的时候,家里一致要求我考上大学就行。我想,父母态度的戏剧性变化,真的对我减压不少。 

  与众不同的父母 

  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2002级学生张倩:我的父母似乎和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不一样。在高考前有很多家长来问老师,给孩子吃什么好,或者怎样怎样,我的父母却是平常怎么样,高考就怎么样。这让我感觉不到高考那种紧张的气氛,减轻了我心中的压力。 

  在高考前,我的父母经常会做这样一件事,吃晚饭的时候,他们就把报纸上那些有关高考咨询的文章读给我听,诸如“我的孩子睡不着觉,我的孩子吃不下饭该怎么办啊”等问题……我听了就觉得特别可笑,我就说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我紧张起来啊,我都不像要高考的样子……他们每天晚上给我讲这些问题,其实对我的心理也能起到比较好的引导作用。 

  真正到了高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的父母都请假不上班,在学校门口等着,太阳又晒,他们看上去比里面的考生都紧张,但又帮不上忙。我的父母根本不去,老师要我妈来接送我,我妈却说她还要上班。老师说,这个家长怎么这样啊。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其实父母老是在旁边敲边鼓,特别容易使学生紧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志愿 

  选择的机会给自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2级学生廖衍杨晦:“英语、新闻、法学、财政、编辑”,一翻开北大的招生手册,看到这5个专业,第一反应是北大没有好专业。随后就进入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阶段,历史老师说:“法学有前途”,班主任英语老师说:“英语挺适合你”,爸爸说:“不读财政、编辑”,妈妈说:“读新闻也没意思”……最后都问我想上什么专业,我说:“我都不想报了”。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各种意见集中在法学和英语上。 

  想到自己口才不怎么好,学法律前途渺茫;再想到那一本本厚厚的法典在向我微笑--其实是“笑里藏刀”,我已经对“背”这个词过于敏感了,还是选择了英语。 

  当时我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总认为高考会失误,重点院校第二志愿填报了四川大学,原因很简单,即使高考发挥不好,我也能上重点大学。这种心理也许可以看作信心不足的表现,却让我平静、从容地走向残酷的7月。至于专业问题,我再也没有了解过。 

  高考后进入北大才知道,英语系是学文学的,全英语授课方式,课堂上我经常瞠目结舌。我对外国文学一无兴趣,二无积累,这可苦煞了我。更让我伤脑筋的是,纠音课上,我每读一句话,就有90%的单词被判为发音不准,我越来越怀疑我的能力了,我高中的英语是怎么学的?!我这才怨恨自己在填报志愿时竟然没有主见。不过,既然选择了英语,我会尽力的。 

  我要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一个忠告:以平常心面对紧张的高考,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 

  选择喜欢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2级学生朱俊尧:谈到选择志愿,我没有太多的经验。我想说的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我之所以如此重视个人兴趣,是因为在奥赛班的经历。当时我被分在化学小组,高一上学期就得学完高中化学,然后开始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等,都是大学的课程,说我们像大学里的化学系学生并不算夸张(事实上,我们中的佼佼者比一般大学生的水平还要高)。我在奥赛班的成绩并不理想,我提前体会到选了自己不喜欢的“系”会是什么感受,会是什么结果。选择人大,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从估分的结果看,填北大几乎不可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经济类专业。而人大的经济学院实力也很强,因此没有多想我就毅然选择了人大。 

  如今,来人大快一年了,我无悔当时的选择。因为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我已经融入人大,人大的一些东西也开始融入我的身体。 

  我逐渐体会到了人大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的含义:“人大,我的祖国!” 

  选择学校也很重要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1999级学生许黎明:我认为,考生填报志愿应该先看学校,后选专业。 

  一个好的大学,尤其是综合性重点大学,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由于学科门类全,师资水平高,周围所接触的人层次也高,因此它能够提升人的层次,对今后的发展可能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