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招生:繁荣的背后

时间:2022-04-13 18:56: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招生:繁荣的背后

                    《音乐周报》记者 张萌 本报记者 赵小雅

艺术招生:繁荣的背后

 

   近几年,艺术类院校以及师范、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始终让人处于一种乐观的情绪当中:报考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艺术类院校的招生现场真可以用火爆来形容,这似乎预示着艺术类专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一些艺术类院校以及综合、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都开始思考与寻找自己新的定位,扩大招生规模,或纷纷改系建院,增设新的专业。仅以山东省为例,2003年计划招收的音乐类考生就有1.5万人左右。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考生的质量也普遍好于往年。 

  “扩招”的另一种声音 

  虽然充足的生源给了艺术类院校和专业扩招以充足的理由,但也不是所有艺术类院校都在扩招,像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在扩招问题上就表现得相当谨慎。上海音乐学院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在校生人数一直保持在800人左右,在全国音乐院校中是最低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院校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都能保持如此的定力。近几年,在一路高唱“扩招之歌”的声音之下,一些人士也开始有了担心:就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而言,扩招会不会引起教育质量的滑坡。扩招中体现出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令人担忧,像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一同上演奏课这样违背艺术教学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扩招引发的一系问题的逐渐显现,一些在扩招热潮中冷静下来的学校开始调整自己的招生计划---控制人才市场需求日趋饱和的传统专业的招生数量,从一些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入手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如天津音乐学院便止住了扩招的脚步,将招生总数控制在去年600人左右的水平,力求做到确保传统专业“舍数量保质量”的同时,通过开设一些新的专业来满足考生就学的愿望。 

  艺术教育专业的此消彼长 

  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的艺术系纷纷“改系建院”,我国百多年来艺术教育确立的专业音乐教育与师范音乐教育“双轨”并行的模式也因此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名称的改变,带来了办学方向上的调整。目前,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少数师范院校依然高举师范教育的大旗,坚持只招师范专业的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加大了“非师范专业”学生的招收比例。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今年计划招生105人,其中非师范专业30人、舞蹈专业35人、师范专业40人,非师范专业的比例达到了62%。与此同时,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日渐“萎缩”形成鲜明对照,原先定位于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各大音乐学院纷纷把音乐教育专业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今年,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计划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60名,沈阳音乐学院计划招生80人左右。专业音乐院校的介入拓宽了原来对于“师范音乐教育专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划定,此消彼长的现象背后是办学理念的新变化。 

  追求更高的专业水平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担心,一些师范和综合院校追求专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模式,除了师资准备不足以外,与艺术专业院校相比,他们的专业水平也不占优势,所以这些定位于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如何发展,还需拭目以待。 

  新专业带来新希望 

  据了解,一些新专业的设立是今年全国艺术专业招生工作的一个亮点。以音乐为例,鉴于传统的音乐表演、创作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日益饱和,各地院校纷纷把设立新专业作为自己“求新求变”的突破口。近两年来,艺术管理、音乐剧、电子音响工程等交叉学科首先在各专业音乐学院普及开来。由于这些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因而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年最“火”的专业要数“艺术管理”专业。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日益成熟,政府文化部门、音乐市场运作等工作都需要大量既懂得音乐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管理、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央、中国、上海、天津、四川等全国多所音乐学院都不约而同地将“艺术管理专业”作为自己新的教学重点。今年,中央音乐学院计划招收该专业学生8人,上海音乐学院计划招30人,天津音乐学院的招生人数更在100人左右。对学校来说,由于这一专业大多采用集体授课,教学成本相对较低。而对考生来说,作为交叉学科,它主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低,而且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因此这一专业正受到业内外的一致瞩目。 

  然而,新专业不可避免地为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经验、师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上带来新的课题。也有一些人士担心由于师资的准备不足,会影响到一些新专业的教学质量。 

  考生的今天与明天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个人对记者谈起山东省艺术专业报考时万头攒动的火爆场面。这种热浪也波及山东省外,天津音乐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就遇到过山东的老师拿着整个班学生的材料前来报名的情况。报考艺术专业成了升学的手段,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记者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报名现场采访时也发现,报考的学生有两大类很有代表性:第一类是有准备而来,考生或是全国各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或是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有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这些学生很多都充满自信,对考试志在必得。另一类则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慕名而来,他们往往对所要报考的学校一无所知,连招生简章都没看过,甚至有报考声乐系的学生询问自己考试时“是否能演唱通俗歌曲”,令在场的老师感叹不已。 

  这些现象综合起来,反映了考生在报考艺术类专业上的盲目性。其实,考生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要上学”,至于将来毕业以后的出路则大多没有考虑过。有专家指出,正是这种盲目性导致了艺术专业招生的过度“繁荣”。虽然短时间看是学校、学生各得其所,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样对双方均无益处。要走出这种短视行为的怪圈,一方面要求有关教育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考生更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让自己的选择建立在冷静的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