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学会尊重孩子

时间:2022-04-13 18:57: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请学会尊重孩子

                    中国教育报   2003-07-13  本报记者 苏婷

家长:请学会尊重孩子

 

   不久前刚刚填报过高考志愿的考生以及家长们,对那样重大的选择一定都会没齿难忘。而对有些家长和考生来说,令他们难忘的一个原因竟是两代人在这关头发生的冲突:大人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可孩子却偏偏有自己的追求! 

  对这事儿,家住北京市朝阳门街道的居民刘蕴英很平和。儿子前年高考,她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创设和谐的环境,“不管考上哪所大学都一样”。儿子当年考了611分,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但儿子的目标是清华大学,这个分数差了10分。儿子提出想复读一年,刘蕴英尊重了孩子。去年高考,儿子终于如愿以偿。其实,刘蕴英真的没什么道道,她只是位再普通不过的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提前回了家,每月拿220元的生活费;她的丈夫所在单位不景气,月薪也只有310元。在北京,这样的家庭过日子是拮据的。但这个家庭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虽然没有宽松的经济条件,却有宽松的家庭气氛。是父母全程的尊重育成了出色的孩子。 

  像刘蕴英那样尊重孩子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眼下,为数不少的家长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懂得尊重孩子;唠叨、呵护、包办多,影响了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养成。据北京市东城区妇联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84.6%的家长经常用别人孩子的优点和成绩来鞭策激励或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批评常常是不留情面,甚至说打就打;有20.7%的家庭缺少对孩子的民主尊重,家长怎么说孩子就应该怎么做……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东城区妇联、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同全国中学德育研究会基础道德教育专项委员会,在东城区的家庭中开展了“创设家庭尊重环境的研究与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讲座和生活中的亲子互动,让家长体验亲情不仅需要了解和沟通,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据了解,该区130个社区的家庭广泛参与了这一学习活动,200多位家长和孩子分别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观点和做法。许多家长通过实验研究活动认识并感觉到了,当家长能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时,他们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孩子做人,帮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础;多一点辅助,少一些包办;为孩子打气,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做什么;允许孩子说“不”,宽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尊重孩子的选择,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原来,松一松手中拽得过紧的线,那只风筝会飞得更高! 

  一个很好的例子诠释了许多家长的体会。北京第六医院护士长张萍在今春抗击非典时走进了隔离病房,这意味着她将与从未离开过母亲照顾的女儿分离6周。平时孩子放学后的各门功课复习都是在张萍的精心安排下完成的,女儿也习惯于问妈妈:“我该干什么了?”这种被动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有时为了逃避妈妈的安排竟故意拖延时间、提前入睡,等等。所以在进入隔离区前,张萍对女儿很是放心不下。最初几天,对孩子包办惯了的她,还抓功夫打电话安排孩子学习,指导爱人给孩子增加营养,但疫情的严重使她无暇“遥控”家里了。等解除隔离回到家中,带着深深牵挂的张萍看到兴高采烈迎接她的女儿,衣着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协调,家里也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脏乱。晚上,当张萍又像往常一样给女儿“分派”学习任务时,孩子却自信地说:“妈妈,我自己都安排好了。”什么时间看“空中课堂”,什么时间学习外语,什么时间做数学题,什么时间弹琴,包括什么时间穿插锻炼身体,原来孩子自己能够做得那么好,而且还学会了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张萍吃惊了:一直盼望孩子具有独立能力,5年的精心安排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这6周的分别竟促成了! 

  张萍的反思对广大家长都该是一种启示:“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却没有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家长受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和诱导;家长甚至把自己的理想、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强加给孩子,造成他们心灵的扭曲,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学会尊重孩子其实是很艰难的。家长们,检点一下自己的教育吧: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感到无望,过分的干涉会让孩子感到无奈,过频的指责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无能。尊重孩子,就要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开口说话的权利,有自由行动的机会。家长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