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趣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15: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孟子》趣读(网友来稿)

内蒙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孟子》趣读(网友来稿)

   一日,读《孟子》,偶然读到“梁惠王”中一段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原文如下: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於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蹊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於燕众,置君而後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这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一次君臣对话。主要内容是说齐国占领了燕国,其他诸侯国却想联合起来向齐开战,齐宣王很挠头,于是向孟子问计。真是巧合,这番对话竟是当今中东地区美伊之战的预言。

   “春秋无义战”,战国时代更是战乱频仍。战国者,以“战”立国者也。但战争还是受“礼”的约束的。一个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要攻打。孟子首先肯定了齐对燕的战争是正义的,因为“燕虐其民”。齐宣王攻打燕国是为了把燕国的百姓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而且他还想象,当齐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燕国境内的时候,燕国的百姓一定会拿着一篮子一篮子的鸡蛋、一盘子一盘子的饺子、一束一束的鲜花、一壶一壶的米酒列队迎接齐国的大军。

   同样,美国出兵伊拉克,其目的明眼人都知道,单就伊内部而言,萨达姆的统治确是“暴政”,他坐了二十三年总统的宝座,其家族已在伊拉克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势力。其独裁政治的色彩非常明显。也有人认为,在伊地区特有的复杂环境下,必须有像萨达姆这样的铁腕人物统治才行,那是另一说。萨达姆又和邻近的伊郎斗了十年,弄得两败俱损,元气大伤。还趁机侵占了一把科威特,无功而返。处在一个富得从地底冒油的地区,人民生活却异常贫困,达到了以石油换食品的窘境,这可算是“虐其民”了吧。

   因此,在3月20日美伊战争打响之后的一个多小时,美国总统布什在讲话中说,这次军事行动是“解放伊拉克人民”,“帮助伊拉克建立一个团结、稳定、自由的国家。”他还信心十足的宣称伊拉克人民将“目睹美国军队光荣和良好的精神。”据说,他相信伊人民也会像燕国百姓迎接齐国军队那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来迎接美国大兵。

   可是后来呢,一个是齐国攻打燕国,一个是美国攻打伊拉克,1500年前古中国的一个帝王和当今的大国总统在战争中却走了同样一条不该走的路。齐宣王攻打燕国,吓得小商小贩不敢做生意,关了店铺;农民不敢种田了,躲在家里。美国攻占巴格达,上演了同样的一幕。在美伊大战前夕,巴格达市民就疯狂的购买食品药品,准备几个月躲在家中不出门。齐国攻打燕国,“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美国攻打伊拉克,无辜平民的伤亡俯拾皆是。齐之攻燕,还“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想把燕国百姓的祖坟掘了,把好东西搬到自己家里来,以扩张自己的地盘。美之攻伊,不也把巴格达夷为平地了吗?更包括清真寺之类的穆斯林建筑。至于“迁其重器”,首都巴格达的文物之大量被盗、被抢、流失自是美攻伊的一大罪状。其更大的目的是想“迁其石油”于美国。要知道,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可是中东第二啊,而美国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二十五来自伊拉克。伊拉克老百姓盼着美国的到来使伊的生活状况、社会治安、无政府状态得到改观,可事实正好相反。

   诸侯谋而伐齐,是因为“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美国攻打伊拉克,始终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开战之际也仅有35个国家表示支持。美国已成为地球老大了,它又要夺取伊拉克,占领其石油资源,进而控制整个中东地区,乃至改造整个伊斯兰世界,在全球推行单边主义,这就是“倍地”;美攻伊之后,那位美国人布雷默又时时不能稳定伊内局势,不能安定老百姓的生活,致使驻伊美军频繁受到袭击,这就是“不行仁政”。也许是不想行“仁政”、没工夫行“仁政”或不打算行“仁政”。国际社会当然是不会答应的,但还未达到“动天下之兵”的地步。

   齐宣王感到事态严重了,向孟子问该怎么办?孟子提出了三点措施:一、释放俘虏(战俘);二、退还国宝;三、实行自治。这三条同样也适用于美国。

   可见,1500年前中国的亚圣孟子就预言了今天的美伊之战如果美国处理不当,将后患无穷。

 作者邮箱: lidianlin_1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