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创新中飞扬(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28: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生的个性在创新中飞扬(网友来稿)

飘洋过海  

让学生的个性在创新中飞扬(网友来稿)

    笔者在从教和听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课尽管教师在备课时下大功夫,做精心准备,课堂上教师也尽展其个人良好的素质,把课讲得头头是道,分析得清清楚楚,可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而有些课,教师通堂都显得轻轻松松,如鱼得水,只那么几个问题,适时地点拨几下,学生就能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课余寻思,出现这两种情形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教师对课的设计能否让学生充分展示出各自的个性。为了改变课堂气氛的沉闷,保持课堂气氛的热烈,笔者在教学时下了很大功夫,采取以下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敢于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其实,现在的中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他们是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比如讲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讲课中,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有共性的问题,集体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采用“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问题就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思路也不仅仅是老师的思路,学生每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主动表达自己富有个性的思想,这样课堂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英雄所见略同”,是一种声音,一条思路,一个答案。长此以往,学生郁郁勃勃的创造精神就形成了。

    其次,开展讨论,开放答题。教师不能搞“一言堂”,直接把结论塞给学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要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辩中获取真知灼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敢于向权威或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在讨论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如教《〈世说新语〉三则》时,教材对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的主人公陈元方的性格定论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但有学生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故事的人物并不是很明白事理、落落大方。不然他就不会在父亲的友人产生愧意“下车引之”时而“入门不顾”。于是,针对此问题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结果,有同学说,作为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陈元方在见到陌生人时没有羞羞怯怯,说起话来没有吞吞吐吐,而是有问必答,且能把父亲“违约”理由表述得清清楚楚并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使一个大人都能产生愧意,这就足以说明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了。而后面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恰好体现了小孩子的性格,因为他毕竟才七岁,小孩就会有这样的举动,你要是冒犯了他,他就会耍小性子偏不理你。面对这两种观点,我先让学生来评价各自有无道理。有的认为第一种观点对,有的认为第二种观点合理,也有的认为二者都合理。最后总结时,我肯定了两种观点,因为两者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甲是从局部出发,着眼于人物性格与做法的矛盾而言,乙是站在整体的位置,从人物性格的全面性而言的。

    第三,放飞想象,开展活动课。语文活动课具有开放性,面向广阔的社会,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活动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具体可行的,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内容,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在教课过程中,我发现人教版新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很多为课文写续编、安排一个不同结局的习题。于是,我专门搞了一次故事续编的活动课。课前,我把《扁鹊见蔡桓公》、《皇帝的新装》、《孔乙己》、《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滥竽充数》、《越巫》等课文汇集到一起,给学生布置作业:请自选一篇课文或为其写续篇,或为其另写一个结局。到活动时,我要求学生仔细揣摩自己所续故事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做好准备,然后把写相同课文的同学组合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讲故事比赛。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思维也很活跃,写出、也讲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续集和不同的故事结局。比如,《滥竽充数》一文的续集:有的说南郭先生出逃后,深感滥竽充数的痛苦,决心学艺,终于成为一代吹竽大师。有的说南郭先生出逃后,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走后门,拉关系,终于成为皇家乐队的队长,钻营谋私,极为腐败。有的说南郭先生跑到了另外一个国家,照样滥竽充数,尖锐讽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这些续写,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新形象,既忠实于原文,又有创新,给南郭先生注入了新的内涵,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也发展了个性,提高了创新能力。实际上,要把讲故事升格一级的话,还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改变成剧本,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形体语言、表情、对话来体现对课文的理解。现在有许多学生极具表演天赋,这样他们热情会更高。而且,学生在这些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活动技能,手、口、脑同时运转,培养了机智、敏捷等品质,发展了判断、记忆、想象的创造能力,拥有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具有果断、沉着、勇敢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第四,发散思维,训练作文创新。语文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学科。对同种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当然,这些看法分不同的层面,有一般人不假思索就都能想到的,也有的需花很长时间且有着极高的灵敏度的人才能想到。而作文中,教师就要善于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常人之不能想,写常人之不能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有吸引力,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作文训练的形式不一,可以是片段性的,可以是长篇幅的。如进行这样的片段训练: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某问题的看法。有一次,我在《青年报》上看到一篇《“0”的断想》的文章,于是在课堂上也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对“0”展开断想。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很浅,只认为它是个数字。后来我示范了两个句子:0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有了我的提示,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瞬时,许多富有哲思的句子如潮般从学生的嘴中吟咏而出:0是开始,又是结束。0是一口千年的古井。0是一块空地,可以长荒草,也可以种庄稼。0是弱者的救生圈,强者的奋进鼓。0犹如一个个烟圈,毫无分量与价值……把这样的训练适时地一点点穿插、渗透到课堂与练习当中,慢慢地,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他们思考问题不会再死抱一棵树,而是左右逢源,独放奇葩。

 作者邮箱: yehui7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