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尝试(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29: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尝试(网友来稿)

广东三水河口中学卢正东    

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尝试(网友来稿)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学生阅读量不足,积累不丰,经验和思想匮乏,说话写文章言之无物,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这种状况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有所改观,但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教师未能摆脱唯教材是本的教学思维,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教材的讲解分析上,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二是缺乏必要的阅读氛围,难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现在信息渠道太多,书籍浩如烟海,学生无从选择,不知该读什么书。四是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学生沉溺于茫茫题海之中。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十分有限。五是学校、家长和教师担心社会的影响和免于承担不必要的责任而限制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闭塞了他们的视听。以上种种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语文学习。

要想改变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唯有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不过课内阅读与课堂教学有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开掘课外阅读才是提高效能的主战场,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尝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渠道

一、找准切入点。阅读教学的容量是非常大的,仅凭课堂上教师的几篇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如何才能既不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又能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呢?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切入点。我们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这个最佳的点就是“兴趣”,在课堂上主要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地读。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在引导时最关键的就是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感到读书之有趣。我在开启阶段选择了梁实秋等人的幽默小品,如《男人》、《女人》等,文中对男人女人恢谐幽默的描写让学生十分兴奋。问学生喜不喜欢,无人不说喜欢;问他们想不想听的更多,都说再来一篇,此时进行适时的启发,好书很多,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享受,其开心度决不亚于你们吃一顿美餐。可课堂时间有限,我不能给你们读了,如果你们有兴趣,自己去找来读。并建议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回班级,大家互相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自此,班上的课外书多了起来,如果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便有了第上步的成功。

二、坚持每课一读。上面的引导只是有一个好的开始,如果教师不趁热打铁的话,学生那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降温。所以我坚持每节课都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一篇短文,小心地保护着他们刚刚产生的一点兴趣。这些短文都是我精心选择的,尽量选那些学生所喜闻的内容,有时读到精彩处故意停下来,让学生猜猜情节的发展,当异峰突起,或峰回路转之时,全班哗然。有时故意留下悬念,把最精彩的结局留下不说,待下一节课再揭谜底。通过这类每节课的一读,渐渐地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书产生了好感,在班上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谈论某本书某篇文章了。为了使学生能坚持阅读,教师也必须坚持,给学生一个榜样。为了能长期选到好文章,我专门订了《微型小说选刊》《美文》《散文》等杂志,保证文源不枯。在提高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三、利用阅读课进行比较阅读。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提供了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好好利用这节课将阅读的好处和魅力尽情挥洒,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启迪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阅读课上,我一般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同话题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他们学会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比如奥运会期间,我选择三篇有关奥运精神的文章,分别从积极的奥运让人狂热;奥运的人文价值和现代奥运的变质三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当人类完成基因图谱时我选择了三篇有关基因话题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基因密码破译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使学生学会客观看待问题。其它诸如环境话题、生存话题、家庭话题等。由于这些内容要么富有时代气息,要么贴近生活,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讨论时也十分积极踊跃,通过这些阅读不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其阅读的方法,重要的是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认知观点新鲜了,思想感情升华了,阅读方法迁移了,自我能力提高了。

四、利用课外活动开设欣赏阅读。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不进行点拨,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往往难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美质。我们语文老师可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开设阅读欣赏。现在多媒体教学在学校的广泛运用,为我们开设阅读欣赏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对一篇美文进行配乐朗诵,如果配以动态的画面效果尤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抑扬顿挫、轻重徐疾、长短升降的音调节律,把作者感情直接诉诸学生的听觉,通过明丽的色彩、流动的物象、或巍峨或涓细、或开阔开苍茫的画面,以直觉诉诸学生的视觉,加之伴随对语义的理解,摇荡人心,动人情感,诱发学生潜在的对美的追求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让学生理解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品茗一壶香茶,能净化人心,让人荡气回肠。

五、读写读说结合,进行反馈阅读。为了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是使阅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可将读与写、读与说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要求他们把每天所看的文章得到的感受写出来(当然可以写其它非阅读内容,这是针对学生平时苦于校园生活单调觉得无事可写的情况下而提供的方式),可以是批判,可以是欣赏,可以是再创造。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谈所阅之感的机会。在课堂上每天让一位学生说说,也可以就某篇中的某个观点开辩论会,形式不拘一格,观点任由发挥,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尽显那“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此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训练其思辩和想像能力。

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时,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按照认知规律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短小到长篇,由情节性强、趣味性强的文章到议论性、抒情性强的文章。切不可在一开始就把档次拉得过高,否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一旦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你的引导将宣告失败,开展阅读教学也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被动阅读,自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以点带面的原则。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兴趣和爱好也不同,教师在引导时也不可能一动俱动。初始阶段往往是少数几个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运用这少数派,对这些同学多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小气候影响班级,渐成大气候。在以点带面方面除了积极的肯定之外没有更好的引导办法了。

三、持之以恒的原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能持之以恒,阅读教学也一样。为了让学生能坚持下来,教师首先要能坚持,坚持每日给学生以新鲜的东西,坚持每日都有机会让学生谈自己所得,坚持每日都有肯定。教师的坚持会给学生以无形的影响,使他们也能做到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了,自然会有不菲的收获。

 作者邮箱: lzd111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