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及应对训练(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9: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及应对训练(网友来稿)

东莞大朗中学:柯献生

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及应对训练(网友来稿)

磨刀为砍柴,复习迎中考。新一轮的中考复习已经开始,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关键在于老师。根据近几年来组织中考复习所积累的一些资料和从中引发的一些思考,我认为从考生、考纲出发是复习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准备,关注考试说明、关注新课标是有效复习的关键所在。下面分板块对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组织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卷面分(4分):着眼于全卷考察,要求考生完成答卷时认真书写,字体端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不能歪歪斜斜、涂涂划划、模模糊糊。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强调重视积累、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复习时要实实在在地督促学生背诵大纲规定的70篇必背古诗文;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诵读精美文章,掌握常用字词,并学会评点文章、修改文章。

(一)积累。主要考查对初中必背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篇)的背诵默写情况。

【中考试题举例】

   1.(8分)根据要求填空。(2002年)

  (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5)《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2003年)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分)

    (2)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1分)

    (3)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2分)

    (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         ,         。”(2分)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4分)

                          ,                       。

                          ,                       。

(简析)2002年的积累题多以理解填空的形式出现,有一定的难度;2003年的积累题多以简单的默写上下句或整首短诗为主,这一导向告诉我们复习以至于平时文言诗文教学要着眼于原始的背诵默写,特别是其中的名句,更应熟记在心。复习重点应是背诵默写的检查,可以利用课前进行快速的上下句连接训练,也可以按诗文的作者、时代、文体进行重组,编成若干套强化训练题进行课前面训练。

【应对训练举例】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第一套

1. 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田园居》)

3. 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6. 默写:夏完淳《别云间》

第二套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突出__________的重要性。

2.____________,耳中明月珠;_____________,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3.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汽蒸云梦泽,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6.默写: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第三套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用来提出关于作文的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能表述论点的是“_______________”。

5.默写:王维《使至塞上》----

(二)语言运用。主要考查字词的音形义、成语的运用、文章的修改,考题将更灵活、更综合、更具运用性。

【中考试题举例】

1.(4分)改正下面(1)小题的错别字和(2)小题的语病。(2002年)

  (1)"费寝忘食"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林红老师当上了我市2001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2003年)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简析)近两年的语言实际运用题主要集中在对错别字、病句及短文修改方面的考查,难度有所加大。复习时一定要将常用的汉字、成语的正确书写落到实处,并教会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同时要注意隐性知识的考查(如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修辞方法的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等)。

【应对训练举例】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逶 yí(      )   kuì(     )赠    中流dǐ(        )柱

修qì (      )  zì(      ) 情    义愤填yīng(      ) 

2.下列成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博览群书  相题并论

潜移墨化  诲人不倦

脍灸人口  三顾茅庐

赴汤蹈火  穿流不息

3. “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向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                                         。

4.社会发展了,新词语也大量涌现。请列举3个新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修改下列文段。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1)校园里到处一片绿色。(2)在那绿的海洋中蕴藏着星星异色:红、黄、白……花儿都开了。(3)印入眼帘的白色小花最为可爱。远看,那几棵矮小的绿树上开满了花儿,真是花团锦簇,连树叶儿的小身体也被挤得缩了回去。(4)再看,那么小的一朵花儿,却长了七八层花瓣儿,密密地挤在一起,像凑在一起的几张小姑娘的脸蛋。小树的叶儿、花儿显得那么娇小可爱。瞧,树下的几根长长的小草--树的卫士,迎风而舞,(5)也好象在为有这么一个主人而骄傲呢?

A.第(1)句用语重复罗嗦,应改作                                。

B.第(2)句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把句中的“    ”改作“     。

C.第(3)句有一个错别字,应把句中的“    ”字改作“    ”字。

D.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看,第(4)句中有一个词语与上文呼应不当,应把句中的“   ”改作“    ”。

E.第(5)句中的语气语调有点问题,应改作                        

6.下面是学生的习作《牵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儿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和妈妈住在一起。做饭、洗衣、上班,还要照顾我--妈妈总是从早忙到晚,天天不停地做这做那。那时,我总是驯良地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傍晚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总是拉着妈妈的手,和她一起踏着落日的余辉,漫步在清风徐徐的街上,我们的欢声笑语洒遍了每个角落。

               ,妈妈也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不管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来,牵着我的手去散步。就这样,我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日月星辰,所有的情感似乎都在牵手的那一瞬间交流着。

上初三以后,我的学习任务沉重了,使我渐渐忽略了妈妈,当我被那些难题弄得皮开肉绽时,常常忘了身后有一双眼睛凝望着我,那是妈妈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怜爱。妈妈不再牵我的手了,她说:“孩子长大了,该放手让她去飞了。”

A. 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才能使前后内容连贯,这句话是:              

                                                   

B.文中有几个词语用得不准确,找出其中两个修改。

                                                                    

C. 有两处语言不简洁,找出其中一处应去掉的句子是:A、天天不停地做这做那。B、走过了日月星辰。

D. 文章还有一处有成分残缺的毛病,找出来并修改。

原句:                      

改句:                       

E. 请任选角度对选文简要说说你的评价,要求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7.按要求修改下面一封信(片断)

敬爱的爷爷: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爷爷,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

                                    孙××敬上 

                                   ××年×月×日

A. 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                            

(1)            (2)                 

B.正文划横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改正。

(1)                                                          

(2)                                                          

C.中加点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加以修改并说明

修改理由。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自20篇必背文言文,除考查对词义、句义的理解外,更重视对文段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中考试题举例】(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4题。(12分)(2002年)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4.(3分)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10分)(2003年)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简析)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为总原则,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文言词语解释、文言句子翻译与对文意的理解、把握为主要的考查内容,4种题型的设计相对稳定。对词语的解释主要考查文言通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句子翻译往往是句法典型的句子;对文段的理解一般以课文要点为依据难度不会很大。复习方法一是坚持有计划地诵读,提高语言感受能力;二是梳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句子翻译等),并在运用中形成能力;三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基本写法,同时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应对训练举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今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寓逆旅主人(       )或遇其叱咄(       )

同舍生皆被绮绣(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4.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答: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答:                                                                       

6.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或王命急宣           林寒涧肃

(2)翻译下面句子。

1)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1)  为什么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突出了三峡什么特征?

                                                                    

             2) “自非”指(       )                “曦月”指(     )

(4)第4段描绘了三峡(       )季的景色,请用一个词概括这一季节的特征:(        )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设计说明)有了以上的训练,学生已基本了解了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和题型,有了感性的认识后,这一文段的训练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引入:根据中考的要求,你认为本段可以从哪些方面设题?怎样设? 通过自主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对中靠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

渗透新课标的精神,现代文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材料的大意,捕捉重要信息,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题型主要有对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述、对答题理由进行解说、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评价等。

                  (一)说明文阅读

【考查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试题特点】

    主观型的填写简答题是说明文阅读题的主要题型,也有部分选择题与图表题。说明文阅读中的开放题较多,还有用各种不同方式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材料获取文中信息的新型试题。   

【中考试题举例】(一)(2002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题。(14分)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1.(4分)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

   A.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元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止。

   B.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

   C.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的出血病。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生素K。

   D.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二) (2003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12分)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 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未。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1.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2分)

    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  (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字) (3分)

  答:赤潮生物会□□□□□□□□□□□□□□□□□□□□□□□□□□□□□□。

    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4分)

    答:                                                                                                                             

    4.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1998年9月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这是因为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自净能力差。                                       (     )

    (2)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赤潮的外在形态。                     (     )

   (3)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介绍1998年渤海发生的一次大面积赤潮。              (     )

(简析)说明文命题的材料是一般多为科技说明文,贴近生活,如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科学技术等。前两题往往考查对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撷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答案;后面的题目往往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并要求依据文中语句回答,要细读词语前后的文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

【应对训练举例】(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

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八年前,科学家针对耐药性,变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为多种抗病毒药物的配伍联合用药,创造了“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较好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逃避“耐药”的黑洞。

    最近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可能使之成为首个能逃避“耐药”黑洞的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该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人免疫细胞内部,就像给人体的“生命卫士”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使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进行“策反”,并无从复制和变异,只能处于“孤立”状态,最终在免疫细胞和抗病毒药物面前束手待毙。这一新型药物已得到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用于临床。

(选自《新民晚报》2003年5月25日)

1. 第1段开头为什么把人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称之为人的“生命卫士”?

答:                                                                   

2.根据第1段内容,为下图的3个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侵入                   进入                     异化

        艾滋病毒 --→ 组织细胞 --→            --→           

         复制                  再度变异                      被瓦解

        --→ 病毒颗粒 --→……           --→ 并发疾病、死亡

3.(1)第3段中加点的“有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                                                                    

(2)“只能处于‘孤立’状态”中“孤立”的意思是什么?(依据文中语句回答)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红树林

    ①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缭绕海岸,点缀海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②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上。涨潮时,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仅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一棵棵红树带着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现在滩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种“胎生植物”。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芽,然后才离开母体,飘落于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来。倘若被海水冲走,在海上漂流两三个月也不会死,一旦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

    ④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沿海生态系统。长势良好的红树林能为鸟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成为鸟类的“天堂”。据有关部门调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122种,以鹭鸟为主,最珍贵的鸟类也来此居住,如属全球性保护的卷羽鹈鹕,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白琶鹭、黑脸琶鹭、小青脚鹜等。每当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么便成了鸟类的乐园。清晨,百鸟比翼,啼声清脆,令人心旷神怡。落潮时,海风吹拂,海浪声里夹杂着红树林的涛声,树上雀鸟啁啾,树下鱼虾跳跃……充满了一派生机。因此,红树林成了人们休闲赏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⑤红树林素来被人们誉为忠实的“海上卫士”。它深深地把根扎进海岸滩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固堤护岸。

    ⑥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的作用。据测算,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把10级台风刮起的波浪化为平波。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⑦由于红树林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国家都把它列为生态保护对象。我国也于1986年批准20个红树林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部分沿海滩涂的土壤和水域特征非常适合于红树林的生长,一些有识之士已提议将红树林作为旅游项目和环保项目来开发。例如,在马銮湾地区的规划建设问题上,专家们就普遍认为马銮湾的护岸建设不一定全部采用钢筋水泥的传统做法,可以考虑用红树林来护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树林会成为海湾型城市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注释:[啁啾zhōu jiū] 形容鸟叫的声音。

    1.这篇说明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红树林的价值?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写性语句,从总体上简要说说这些描写在本篇说明文的内容方面和语言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只说红树的繁殖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但并没有明说“一般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请结合你平时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简要说明“一般常见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答:                                                                        

    5.有关专家提议在厦门建一个红树林生态公园。请你帮忙写一条旅游广告语,要注意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且语言要尽可能优美一些,最好能让游客过目不忘。字数不超过30个字。

   答:                               

    6. 答完了上面的题之后,对于《红树林》这篇文章,你是否还有什么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感受想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试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一谈。(具体要求:①采用自拟问答题的形式;②或欣赏、或质疑、或联系生活实际,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

   答:                                                       

                             (二)议论文阅读

【考查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试题特点】

议论文阅读题就考查内容而言主要有: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2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3.对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4.对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5.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理解或划分,快速辨识文或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就题型而言以填写简答题为主要题型,还有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少有选择题。

【中考试题举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2003年)(12分)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1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                 》。(2分)

    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4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3分)    

例子:                                                

    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简析)议论文阅读题仍难摆脱文体特点出题,复习时可从议论文的知识要点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品味文章语言,能按要求补写论据。

【应对训练举例】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

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

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

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变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

面对生活的“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便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选自《做人与处事》2003年3月,有改动)

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

    2.这篇文章的论点是                                              。

    3.从论据的基本形式来看,第③段属于         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      面论证,后从      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4.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

    --(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

    --(法)大仲马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

①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暇;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祖国和人民。“                ,                      ”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②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③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④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⑤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代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⑥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融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⑦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⑧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工人就为国家和人民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           ;作为军人,就应            ;作为科学家,就应               ;作为学生,就应            。

⑨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将文章第①段横线上可填写的诗句写在下面。

答:                         。

3.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

答:                            。

4.将文章第⑧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作为农民,应                      ;

作为军人,就应                     ;

作为科学家,就应                     ;

作为学生,就应                      。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7题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  牧

    ⑴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⑵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⑷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地消失了。相反的,                                   ,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⑸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⑹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表美、修饰美在某阶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熠熠闪光的缘故。

    ⑺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    A    ,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    B    的。

    ⑻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1.本文作者号召追求的“真正的美”是                                。从全文来看,作者特别强调的“真正的美”的基础是                              。

2.第⑵段采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意在强调               

                                                               。

3.第⑶段中契诃夫的话和第⑷段中托尔斯泰的话,都是理论论据,两者可否调换使用?为什么?

    答:                                                                    

4.在第⑷段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应是:                                         

这一段中列举了晏婴、包拯、贝多芬、托尔斯泰等人作为例证,请你再补充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

    5.第⑹段中加点的“仿佛”二字是不可省去的,因为:①                          ;②                             。

    6.在第⑺段两处横线上分别填入适当的动词       ,A处可填,B处可填        。

7.你赞同“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三)文学作品阅读

【考查要求】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着眼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运用创造性思维产生超越读物原有内容的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思路。

【试题特点】填空题简答题是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选择题只有极少数地方穿插使用。语文知识及孤立的文体知识的考查已经退出了语文试卷。从命题角度看,能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及赏析题等开放性题在进一步增加,阅读的综合性、能力性、开放性得到了体现。

【中考试题举例】(2002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 ) B chàyì( ) C páihuái( )

   2.(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                         

   4.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秃的梧桐  (18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