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及皮部字考释(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8: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皮及皮部字考释(网友来稿)

咸阳中学  孙华

皮,《说文.皮部》:“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段君注曰:“剥,裂也。谓使革与肉分裂也。从又。又手也。所以剥取也。”意思是“皮”字所表示的正是“用手剥离兽皮的形象”。“皮”字及“皮部”字的意思都与皮的这一形象有关。例如:“皮”字义为“1动物、植物表层组织;2形状像皮的;3包在外面的;有韧性的;5结实耐用的。”这些意思都直接或间接的由“皮”字的形象而来。披,从手从皮。从手表示与手有关;从皮表示与“皮”字形象所赋予的意义有关。“皮”字有分裂义,我们说“竹子披了。”这里的“披”字就是“裂”的意思。“皮”有“使皮肉分离、分开”义,所以“披”字的常用义是“分开。”成语有:披肝沥胆。由“分离,分开”引申为“打开,翻阅。”词语有:披阅,披览。分开的结果是“显露,显示”;“剥皮”也叫“揭披”。词语有:披露,揭露。古人以皮为衣,衣服可披可盖,所以“披”有“覆盖、披挂”义。成语有:披坚执锐,披星戴月。破,从石从皮。“皮”有“分裂”义,“破”也有“使物分离”“剖开”义。成语有:势如破竹,破釜沉舟。词语有:东西既被分离分开就不完整,所以

“破”有“不完整”义。词语有:破败,破旧,破烂,破落,破损,爆破等。“皮”有“揭破”义,“破”有“揭破,揭穿”义。词语有:破案,戳破,道破,看破,识破等。铍,《说文.金部》:“铍,大针也。”从金从皮。是中医用来刺破痈疽,排除脓血的长针。“铍”的“刺破”功用,与“皮”的“裂,破”义有关。被,从衣从皮。《说文.衣部》;“被,寝衣。”指小被子,即睡衣(大被叫衾)。从皮,表示衣服是用皮制作的。皮又是“包在外面的东西”,而古时的“寝衣”(睡衣)用兽皮制作,古人昼作以穿,夜寝而覆。故,“被”字作动词时就有“覆盖”义。《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由覆盖又引申为遭受、蒙受。《汉书。赵充国传》:“身被二十余创。”这种意义的“被”字放在另一个及物动词的前面就表示被动。《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又引申为施及。《荀子.臣道》:“泽被生民。”彼,有“远”义。从彳从皮。“彳”有“行走”义;“皮”是身体外面之物,有“在外”之义,在内在里近而在表在外就远,近指代词为“此”,远指代词就为“彼”。故,《说文.彳部》:“彼,往有所加也。”“彼”可指代远的东西,远的时间,远的人。词语有:此起彼伏,此一时彼一时,知己知彼。帔,从巾从皮。从“巾”表示与衣物有关;从“皮”因“皮”有“包裹,覆盖,披挂”义。故,“帔”指“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词语有:凤冠霞帔。皱,从刍从皮。因皮质有弹性,用力拉扯则平展,自然松弛大褶。故皱指“皮肤或物体上起的褶皱”。词语有:皱痕,褶皱。用作动词指“使生褶皱”。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波,从水从皮。因“皮”有“褶皱,皱纹”义,又有“表面”义。水的表面起伏不平不就是“波”吗?后由水波推指光波、音波,震波,电波。后又指“起伏变化的事情。”波动,波折,轩然大波等。坡,指“地势倾斜的地方”,故“坡”从土;又因“皮”有“褶皱”义,“坡”就是地面起褶起皱高低不平,故坡从皮。如“坡地,坡度”等词。陂、岥与“坡”字形义关系类同。跛,指“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故跛从足。又因从皮之“波”有“起伏不平”义,跛者走路时身体也“起伏不平”,故跛从皮。如“跛子,跛行”等。婆,从女从波。指“年老的妇人。”波指“水面起伏不平的皱纹,”年老妇女与年轻女子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岁月在老妇脸面上刻下的历经沧桑的皱纹。故“婆”字从波,。疲,从病从皮。《说文.病部》:“疲,劳也。”人因过度辛苦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机能减弱而感到“瘫软”无力,因皮质在自然状态下具有“松软”的特性,“皮”有“松软”义。所以,从皮的“疲”字也有“困倦、松懈”等义。如:疲软,疲劳,疲倦,精疲力竭。簸,从箕从皮。《说文。箕部》:“簸,扬米去糠也。”“糠”就是稻、麦籽实脱下来的“皮”;“皮”有“分离”义;从“皮”的“波”又有“上下起伏”之义;故从“皮”的“簸”就指“上下颠动箕,以分离谷米之糠粃。”如:把米簸一簸。又引申指“像米在箕中上下颠动那样”。如:颠簸,颠荡。鮍,指鳑鮍鱼.。因这种鱼在蚌壳(即蚌的“皮”)上产卵,所以从鱼从皮。颇,指“头不正”,故颇从页;剥离兽皮前,人们看到的是兽皮有毛的“正面”;而剥离兽皮后,人们看到的永远是无毛的“反面”。故“皮”这一文字形象就有“不正”之义,故颇从皮。诐,有“辩论”义,故从言;彼此之间存在“相反”的看法,才会发生“辩论”的事情,“皮”有“分析,相反”义,故从皮。皯、皲、皴、皵、皻、皽等字则直接与皮有关。至于玻璃之玻与菠菜之菠属于音译字,当不在考证之列。

 作者邮箱: sh1963200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