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

时间:2022-04-14 08:38: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

《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

1.弄清文章阐明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

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

3.学习作者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论述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段论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有更多的人不知活着为的是什么。数学家苏步青它不但关注数学事业的发展,更关注青年人的成长,他在文 章中提出了他的人生观,让我们看看他的答案是什么。

二、简介作者

苏步青,(1902-2003)浙江省平阳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领导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仿射曲面理论,射影曲线一般理论,曲面的射影微分几何理论等,获许多优秀成果。是我国微分几何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三、读课文,思考作者对“人为什么要活着”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前, 首先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属人生观的问题,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对于这一问题形成正确认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见讨论这一 问题,阐述这一观点的必要性。接下来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活着就要为人类做出 贡献。

四、分析论证的过程及论证方式

明确:

以学生质疑的方式逐层展开论述。

第一个问题:为 什么要成名?

对待“名”的态度:

论证的过程:在回答时作者先指明怎样才能成名;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讲述成名的过程;

小时候     留日期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光宗耀祖   为国争光   为人民服务的人 生观           

本段阐明的道 理:成名的关键是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名誉意味着什么?

论证的过程:先明确名誉只能代表过去;

阐述自己获得荣誉之后的实际表现;

段尾得出结论:一个人活着,就要全力以赴地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

对待“利”的态度

第三个问题:读书太辛苦,是否该追求金钱?

论证的过程:作者先肯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艰苦的,并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明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有所成就;

从反面阐明如果不付出辛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 

指出不畏读书的辛苦,需要树立正确的理 想,坚定不移的自信心。

本段结论:仅仅为个人的利而学习未免太渺小,应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揭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五、课文中关于“成名”“名誉”“金钱”这三个问题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明确:不能,因为在论述为什 么成名的问题中作者阐述 了成名的关键是在于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是论点 “活着要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前提,所以放在前面论述;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地对待名和利,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使论证逐步深入。

六、写作特点

以质疑的方式进行论证。

雷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