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师生生命的互动(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3: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 师生生命的互动(网友来稿)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朱建清

作文 师生生命的互动(网友来稿)

《新课标》主张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我以为这种互动对于作文而言,其实是生命间感情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作文是投入生命并表现生命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中师生间的这种互动不是流于形式的玩弄技巧的行为而应该是生命间彼此影响沟通进而激发生命意识表现生命需求的过程,换一句话说,它不仅表现在组织管理指导等这些显性的层面,更应体现在情感精神思想的相互融通理解影响这一隐性的层面。停留在前者,不考虑学生个体的体验感受和年龄心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权威的地位,这种互动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说到底是“权力”造成的行为;上升到后者,互动才是双向的主动的也是和谐的生命流程。学生是幼稚的生命,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是互动的一个基础;教师具有丰富的生命认识,但也需要从学生身上汲取生命活力的养料,这是互动的另一个基础。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就有可能把作文课写成一篇师生生命互动的生动篇章,当然,这也需要借助适应于学生年龄心理个性特征的形式。本人在教学中,借助于一定的形式,作了以下设想和尝试:

一、聊天室:在真诚和坦然中,交流感情。作文不需要演戏似的精心设计好的一道道程序,作文需要的是随意中流露真情的气氛,就如聊天。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聆听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心跳,教师感受学生内心迸发的真诚。笔者曾经上过一堂说说最使自己触动的一段经历的聊天课。主题:最使自己触生感想的一段经历;要求:畅所欲言,以感动自己来打动别人;程序:教师示范,学生跟上,总结并布置文题。笔者讲了爱人患病住院三个月,白天坚持上课,晚上照料无人照顾的妻子的经历,身处公私矛盾中的我,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妻子并没有因为我的辛苦奔波而健康痊愈,一些学生的升学成绩并没有自己坚持努力而达到他们本该能达到的水平,想想这些,自己也不知道该受奖励还是惩罚,内心填满了痛苦和惆怅。教室里一片沉寂,笔者知道自己的真情诉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于是,有学生站起来讲述平时深埋于心的故事: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含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我”不敢恨爸爸,但“我”发自内心的爱妈妈。有学生含泪叙述病房的经历:同室的病友并不知道自己身患绝症,而约定出院后同去逛书店,出院后的“我”听到了他离开的消息,上课之余还痴痴地想与他逛书店……笔者感觉一股情感张力正在教室里膨胀,于是笔者作了总结,布置下一道文题:让我告诉你一段经历。笔者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真情换来的是学生的真心,坦然的面对,真诚的交流,作文就是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师生间的互动就是生命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从学生的所思所想中,不也能汲取清亮的生命汁液,使自己的生命之树也勃发生机吗?

二、咖啡屋:在品尝感悟中,提升作文生命的内涵。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那种关起门来将作文课上得井然有序、严肃缜密的做法,那种将作文尸解成一个个要点强迫学生接受并去表现的行为,必将使作文僵化为一种与生命毫不相干的东西,一种新八股文。作文需要学生与生活的亲密接触,需要关注中的思考、体验中的发现,最终以感悟提升自身的品味。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课有点像咖啡屋,师生品味人生,品尝感悟,在“谈天说地”中,教师以自身的感悟引发学生的感悟,以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的发现,学生从中获取生命的启迪,从而增强作文生命的质感。例如,在讲完《与朱元思书》后,笔者上过这样一堂作文课。先播放一段富春江两岸连绵奇峰的风光片,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然后提出问题:参差峻拔的群山,在不同人的眼里也许会蕴含不同的内容,要解读它,必须靠人生的积累,积累越多,感悟就越深越独特,那么你从群山的身上读到了什么?经过思考,有的说读到祖国山河的伟大,有的说读到大自然的神奇的伟力,有的说读到欲发现美就必须有“望峰息心”的心态的道理,笔者肯定了大家的说法并作进一步的启发:我到过富春江,船行于崇山峻岭中,在揽尽奇异风光的同时,我觉得两岸的群山是一道人生的走廊,人生如群山一般有高低起伏,重要的是要有抗争和超越的精神,这样才能谱写生命的壮丽。受到启发并经讨论,有同学高呼他从“争高直指”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是生命就要表现,就不必在乎所失所得;有同学说出这样的哲理:只要拥有一颗争取的心,无数的平凡就会组成辉煌……气氛是相当热烈,虽然有人的说法不免幼稚,但他已在思考,目的就已达到--作文就是要表现这种从心灵深处萌生出来的东西,即便它是幼稚的,但却是标著着鲜活的自我.。在“品尝”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表达生命发现的状态,教师也会从学生作文里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情感命脉,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感知年轻生命的可爱和幼稚的同时,教师会尽责任心去呵护她。而学生也会以健康成长汇报教师,这不是生命互动的新含义吗?

三、自助餐:在自主中,表现自我。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它需要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思想健康的前提下,写什么,表达什么,都是学生自己的事,纯属个人的喜好,教师无须干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表现自我,放胆作文。但是应该承认有相当的同学面对作文时仍然隐藏了真实的心,他们只在日记里描述真实的自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拥有了心理秘密,一方面,他们渴望别人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善于“伪装”自己。所以光有自主的空间还不够,还必须有能让他们倾吐内心的渠道。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心理笔记,以此提供让他们书写真实自我的场所。要求:在自愿的前提下,写想写而又不愿示人的东西,做法:在保密的前提下,师生作交流。一年下来,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写下厚厚一本“心理笔记”,读着它们,我往往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生命泉水的真诚流淌,冲走我身心的疲倦,让我的心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感,为之叹:只要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就会闪烁动人的人性光芒。有一位先后遭受“将自己视为挚爱”的奶奶去世和“心爱的父母”离异的不幸的同学,在一篇“流泪之后”的短文里写下了这样的话:“痛苦时流泪,流泪后幸福:宣泄郁闷,解脱愁怨,就象雨过天晴,有一种清爽明净”,读这样的话确实有种欲哭的感动,于是我写下这样的批语:“清纯中书写着心灵的善良,率真中包裹着对生活的热爱。”请想想,教师真诚的话仅仅是在鼓励学生吗?当学生写下这样的心灵语言,他其实是想从你那里获取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渴望,作这样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思想的互动。试想,拥有了一份心灵的自由,一方精神的空间,学生又怎么不会在文中装载自我,放飞个性?日积月累,“我手写我心”又怎么会可望而不可及?教师也会在心灵震颤中不断提升其生命的内涵。

让作文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需要教师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需要教师把作文方向规定在师生生命互动的大道上。

通讯地址:江苏南通八一中学

电话:05135260426

电子信箱:gyszjq@sina.com

作者邮箱: gyszjq@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