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用词商榷(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9: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哥德巴赫猜想》用词商榷(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哥德巴赫猜想》是徐迟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报告文学,一直被中学课本或语文读本录为范文,文章思想深刻,文笔生动而流利,特别是文章把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写得具体而形象,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引起了强烈共鸣,可以说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品。可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词语半文不白,艰涩难懂,不好准确把握。譬如:

在抽象思维的高原, 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哥德巴赫猜想》五)

这里的“巉岩”意义实在艰涩,正如鲁迅先生早已指出过的那样,“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峻嶒’和‘巉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钞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

这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哥德巴赫猜想》四)

这里的“灵蛇之珠” 是古代传说中的明珠,即所谓“隋珠”或“随珠”。《淮南子览冥训》有“譬如隋侯之珠”句。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盖明月珠也。” “荆山之玉”是指未经雕琢的玉石,即所谓“荆璞”。语本战国时卞和这个人得璞于楚国山中的故事(事见《韩非子和氏》),因而又称“和氏璧”(又称“连城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灵蛇珠”、“荆山玉”旧时常用来比喻美质或出类拔萃的才能。曹植《与杨德祖书》就有“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句。然而现在把它抄用在一般的报刊文章里头,广大读者接受起来,不免会有困难。

以上两例,一是文言词,一是文言典故。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的用例还不少,就不再列举了。以上当然不是说文言词语完全不能用,而只是说在选用它的时候,必须力求明确妥帖,易于接受。

汉代杨雄喜用“奇字”,班固喜用古字,沈义父还主张“说桃不可直说破桃”,“说柳不可直说破柳”,等到“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乐府指迷》)似乎存心不让人家一看就懂,以此炫才华、见妙用。刘知几在《史通言语》中谈到的“怯书今语,勇效昔言”,无疑是确有所指的。鲁迅先生举过“秦始皇乃始烧书”改成“政俶燔典”(政,秦始皇名;俶,始;燔,烧;典,经书)的实例,指出有些人做文章的秘诀就是把比较明白的,接近人民口语的文句改成更加不好懂的文句(《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人们“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这更是非常坦率的批评。

今天完全像上述的情况已经是不太多了,但是类似情况还存在,不能不及时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如能在这方面也更加正视起来,尽可能选用一些群众基础较大的表意明确的更易于接受的词语来表达,那必将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