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岂能漠视(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25: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岂能漠视(网友来稿)

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 曹洪新

11月6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导了这样一个案例:河南省登封市某中学,一年仅15岁的初一学生喝农药自杀。孩子在遗书中表明了自杀的原因,在考试中未能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害怕老师罚款。原来老师为了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定如果和自己所定的目标分数差一分,就罚一元钱。这名学生定的目标是80分,结果考了61分。因为这19分,毁灭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为这19元钱,摧残了一颗稚嫩的幼苗。这真是分,分--学生的命根啊!

震惊之余,发人深思,究竟是为什么,让孩子“毅然”走上不归路?究竟是为什么,让他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的权利?

想着想着,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同样是真实的案例,在《今日说法》的报导中:某小学的几个学生,将毒鼠强掺进方便面中集体自杀。原因是受了父母的批评或责骂,或是父母没有答应自己想买的东西。某双胞胎兄弟,年仅11岁,因在图书超市偷书,受到超市管理人员的责罚而跳楼身亡。

更有甚者,某双胞胎姐妹,因中考落榜,不愿忍受父母的冷落与批评,不愿被父母关在家中闭门读书,而将父母双双毒死……

一桩桩悲剧在上演着,一个个生命在自戕着而又戕害着别人……

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这些本应天真活泼的生命,这些本应姹紫嫣红的花朵,却过早的凋零了。遗憾,惋惜,痛苦,反思--他们心中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他们生命的支柱是多么的脆弱,这样的一代,能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吗,能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吗,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吗。我不敢回答,也不能回答,我很茫然……连这样的“毛毛雨”都禁受不住,又怎能经历真正的风雨呢?

从学生现状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于大学,学生身上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马加爵事件”,“刘海波事件”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从根本上讲,学生自杀或是杀人,源于异化了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不懂得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怎样活,怎样面对人、面对生命,人活着的价值何在。而这些问题,在我们追求“分数”的今天,是不是被冷落了呢,是不是早已被束之高阁了呢?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悲剧,应该反思了,应该警醒了,应该行动了……

教师--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要记住我们的任务是“塑造灵魂”,是改变学生的思想,是引导学生步入适合自己的人生路,而不是此路不通就以生命相抵,是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观念是一个人身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支配了一个人的所有语言和行动,它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去生活,怎样去面对生活,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以及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唯有思想正确了,人生道路上才会有前行的动力和信心,才会在遭遇坎坷与磨难时能从容面对,才会到达人生的终点,才会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做先导,我们难免他们会步入歧途,或初途夭折,或半途而废……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为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传授思想,教育学生摆正人生的大方向,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把传道摆在第一位,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是授业解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重的教给学生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我们现在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产生了多么可怕的后果,现实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钟声长鸣,钟声在耳,振聋发聩。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这是现实。我们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能苛求别人,每个人有着自己的人生路,而这条路的选择有时是艰难的困苦的,所以当我们走入一条死胡同时,陷于绝境时,千万不要泯灭活着的希望,因为那条路也许不适合自己,我们可以重新做出选择。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会一村”的。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圣人的人生同样是充满坎坷的,他在年已半百时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啊,在这以前的岁月是探索人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流汗流泪甚至于流血是自然而然的事,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挫折。

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然后才是“人才”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合格的人,做为一个合格的人,最先要弄清人生是怎样的,人活着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观念是影响人一生的,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决定其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能真正成为“才”。像案例中提到的人,即使他们的成绩再优秀,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的,因为他们首先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应把学生的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用先进的人物事迹去感染他们,用错误的事例去警醒他们,用谆谆教诲去开导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坚韧的品格和意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热爱人生,热爱他人,热爱社会,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热爱,又怎么能热爱他人,热爱社会呢,又怎么能为社会尽自己的力量呢?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人的起码要求。

如果我们真正的去做了,我想类似的悲剧应会少有,以至不会再有。

作者邮箱: chx-73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