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33: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阎忠东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大多数学生患上了“恐写症”。即使勉强完成,往往思想贫乏、内容空洞、情感矫饰,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几乎没有生动的生活素材,没有动人的感情,更没有独到的观点。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没有去用心感悟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学习教材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厚思想与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融入他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学生欣赏、品味诗歌后,对诗人的乡国之思,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然后,我找来“9.11”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又把学生带到了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从学生眼里,我看到了同情、愤怒,于是我不失时机布置了课外练笔:《××说--为生活在战争中的伊拉克儿童而歌》,学生纷纷拿起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轰隆隆,轰隆隆,恐怖的炮弹充斥黑压压的天空,无数哀伤的灵魂也穿梭其中。雷说,我来了,我要驱散骇人的炮弹声,我要扭转乱世乾坤。”语言尽管稚嫩,但是体现了学生的一腔真情。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看待事物只停留在表面。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做到细腻地思考感悟,教会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点滴,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生活。

经过训练后,一位农村学生在《品尝收获之快乐》写了她帮父母掰玉米的事,有这样几句:“我提起篓子掰了起来,摇得玉米杆儿咯咯直笑,而且前俯后仰。”“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把扁担搭在两个篓子中间,蹲下身子,一使劲,篓子便乖乖地跟着我起身了。可是刚一走,他们两兄弟就开始不听我使唤了,两个小家伙竟然把我的肩膀当支点,玩起跷跷板来了,你上我下,倒还蛮开心,弄得肩膀望着我直喊酸。”小作者最后才找到重心,一口气挑了好几趟。能把繁重的劳动写得轻松有韵味,这全在小作者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三、尊重个性,不伤害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在体现个性的同时获得写作的乐趣。

“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个好学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设框架,不搞模式,让学生放飞思绪,自由翱翔,写自己的独特体验。一位学生因故没有吃午饭,经历了饥饿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肚子空空,脑子也空空,好像只有空气了,它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发着脾气。眼前已经模糊一片:站在窗台上高歌的燕子似乎已变成一只躺在盘子里的烧鸡,正冒着热腾腾的香味儿;黑板上物理老师画的导线就是细腻的粉丝;导线上的灯泡已成了我日夜思念的汤圆。这时,同桌递过一张纸,上画有一圆,书曰:画饼充饥。我提起笔,在饼上加上了些许芝麻。”这样独特的感受只有亲历才能写得出,这便是个性的自由挥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作文中才会出现新颖独特的见解,也才能创造出有独具魅力的语言。这样的文章就会鲜活起来,创新思维的灵光就会闪现。

湖北宜昌五峰镇中 阎忠东

作者邮箱: yanzhongdong518@yan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