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猫洞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33: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小猫洞 教案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大小猫洞 教案教学设计

与前两篇文章在论证方式上不同,本文是一篇立论,但无论是分论点,还是中心论点都隐含在文章中,需要读者的参与,作者的观点才能显露出来。作者在文章中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给人以深远的启迪。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本文的语言生动,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本文因其思想的深邃,应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从文章思路进行把握,再通过重点内容的研读来品味思想内容的精旨要义,研读时,采用课内迁移的办法,避免面面俱到,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学中质疑释疑,拓展联系,可以中心论点为生发点,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幅画(展示、学生观察。画面内容:一扇门,门的下方有两个洞,一大一小,门前有两只猫,也一大一小。)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画面内容。

学生发言后,教师:在一扇门开着一大一小两个洞,让一大一小两只猫进出,这个主意传说是大科学家牛顿想出来的,牛顿为什么这样做,到底合不合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猫洞》一文就是从这个话题写起的。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北大教授金克木先生,他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知兼古今,精通多种外语,学术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并均有建树,主要学术著作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诗歌有《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有《旧痕集》《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有《天竺旧事》《燕口拾泥》《书城独白》,译著有《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等。

(二)、读文理脉

1、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思考:

①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思考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指导: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3、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三)、研读悟理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1~11自然段。读后分组讨论:

①读完牛顿开猫洞的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全文用一句话把它表达出来。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说明道理的?

②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作者强调洞是猫使用的,开猫洞要从猫(即使用者)的需要出发,文章正是通过隐喻手法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人本主义思想。

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2、质疑释疑:学生认真研读课文13~17自然段,再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能就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准备回答他人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参与学生小组讨论,特别是帮助学生寻找提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否一致,有没有区别。

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立论,以上同学们的分析都是文章的分论点,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你认为用哪句话来表达最合适,?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换句话说,故事里面有道理。

(四)、延伸拓展

教师播放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后,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这首歌的话使你联想到哪个故事,故事中将蕴涵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文说:“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请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为这句话找几个实例。

板书设计

 

牛顿     ( 共和)   猫

                     (考虑问题者)    以人为本(实际需要者)

 

楚国      (民主)   晏婴

 

 教学探讨

本文所用的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涵的理解要借助此来完成,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指导,可以通过反复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深入,因此“研读悟理”环节应是整节课的关键,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来筛选主要信息,再据此进行推论。

三、设计亮点

1、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学习。如,设计了“读文理脉”、“研读悟理”、“延伸拓展”等环节。其中,“研读悟理”又分为两个阶段,由示范导读过渡到质疑释疑,不仅实现课内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愉快地学习。

2、创设教学情景,先用图画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一下子拉近;后面又用歌曲来引发课文的延伸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