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4:37: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范围很宽泛,源远流长。我们主要说说唐诗宋词,因为它是高考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我将以专题形式逐一讲解。

专题一  鉴赏诗歌形象

一、形象分类及鉴赏方法

人有自己的形象,诗也有自己的形象。诗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形象。前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李白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

考点: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及对该形象的评价(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鉴赏方法:关注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及所处环境。

例题1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人物是什么身份?作者对她持何态度?

[解析]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二是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也称物象或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意象。 

考点:意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情感、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鉴赏方法:积累常见意象的寓意。

例题2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解析]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 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题3   (05年北京春季)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⑴~⑵题。

闻燕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燕来。

     寒塘    赵嘏gǔ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⑴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⑵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解析]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小结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练习(见《形象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⑵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5.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1.①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4.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5.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04-14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鉴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03-03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诗歌鉴赏六病 教案教学设计(高三)04-14

诗歌鉴赏之炼字 教案教学设计(高三)04-14

专题讲座:诗歌鉴赏文的写作(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