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简介

时间:2022-12-15 12:10:17 振濠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杂文简介

  鲁迅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写过很多影响深远的文章,他还写过一些杂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杂文简介,欢迎阅读!

鲁迅杂文简介

  鲁迅杂文简介 1

  一、鲁迅杂文概况

  共约135万字,作家整个创作共约170万字。

  前期:《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另有:《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二、鲁迅杂文意义:

  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形象记录。

  鲁迅思想与心灵的发展的记录。

  是鲁迅重要的文学创作,是鲁迅思想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批判的形象载体。

  是现代文学新形式的创造。

  是理解鲁迅与他的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文献。

  三、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

  1、国民性解剖与批判,期望健康国民性的重建。

  2、传统文化的剖析与批判,希望重构中国现代文明,再造现代中国文化。

  3、中国社会的现实批判与文化抗争,为人民大众代言,为中国文学的新生呐喊。

  四、鲁迅杂文的审美特征:

  1、鲁迅文体与鲁迅精神的有机统一。

  冷峻、辛辣的思想文化批判;多姿多态的文体样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态;精辟睿智的辩论风格。崇高博大的人格精神;深厚广博的学养;使气命文、率性而为的文人风骨;忧愤深广的济世情怀。

  2、形象性审美思维与逻辑性辩难思维的有机统一。

  独异的形象系统与严谨的逻辑思辨的结合。形象的描绘、艺术的想象、情感的表达与犀利的批判、严格的说理、通透的议论联系为一体。深邃的思想性与审美的形象性打成一片。

  3、杰出的讽刺艺术与独特的抒情艺术的统一。

  讽刺与批判中包孕的是作家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悲悯情怀。他的批判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师心遣论,他的讽刺是为国为民生的使气命文。锋芒的外表中包裹的是一颗滚烫的赤字之心,愤世嫉俗的文章里蕴含的是一个孤独的情怀。他的杂文形式呈现:浓郁的情感与深刻的批判结合,内在情感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

  多用骈散兼备的句式抒发情感,表达议论。语言形象富有节奏美感。冷嘲热讽,清俊通脱,形象生动。

  《热风》:1925年编定,收入1918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杂文41,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分别于1925年12月和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25年、1926年创作的杂文31、32,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鲁迅将自己的这本杂文集命名为《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中的原因他曾做过解释:"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鲁迅可谓命运多舛,钉子常碰,真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自嘲》),但他"偏不遵命","偏不磕头",诙谐地将自己的杂文集取名《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借此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嘲弄。

  《坟》: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07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杂文23,鲁迅早期杂文多收其中。为什么取下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晦气的集名?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解释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坟》收了作者十余年间创作的杂文,说它是"糟粕",当然是自谦之词。对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他面前,使他有时不舒服","得到一点呕吐",这也许正是鲁迅将自己的早期杂文编辑成集的目的所在,也是《坟》真正的命名意图。

  《而已集》:1928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27年创作的杂文29,附1926年创作的杂文1,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犯下了累累罪行。当时目睹了敌人暴行的鲁迅先生愤然命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后来他就将写于这一年的杂文集命名为《而已集》,把自己"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决心用手中的笔同他们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闲集》:1932年4月编定,收1927年至1929年间创作的杂文34,《三闲集》的命名脱胎于革命文学阵营内部的文学论争。1928年,就"革命文学"问题,鲁迅与创造社展开了论争。创作社成员成仿吾在《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指责"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以趣味为中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里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针对这种指责,鲁迅反驳道:"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是一种"锻炼周纳法"。"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

  《二心集》:1932年4月编定,收入了1930年至1931年间两年间创作的杂文51,1930年5月7日,《民国日报》刊载了署名"男儿"的《文坛上的贰臣传》一文,文中描绘了鲁迅既受反动文人的攻击,又受"左联"内部宗派主义者指责的处境,恶毒讽刺和攻击鲁迅为"贰臣","为了卢布","被共产党屈服"。对此,鲁迅先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御用文学家给我这徽号,也可见他们的文坛是有皇帝的。"不但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男儿"之类御用文人的幕后主子,还公开宣告"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鲁迅干脆用"二心"作为集名,其反意而用之,表明了自己对反动统治者怀有"二心",与他们势不两立而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决心和勇气。

  《伪自由书》:1933年7月编定,收1933年1月至5月创作的杂文43,本集中的杂文均发表于《申报》副刊《自由谈》。鲁迅尖锐指出:"《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是一句反话。"即以鲁迅的文章而论,凡针砭时事,揭露黑暗的,要么被删节,要么被禁止。名集为《伪自由书》,意思是并无言论的自由,这正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有力揭露。

  《南腔北调集》: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京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

  《准风月谈》:1934年10月编定,收1933年6月至11月发表于《申报》副刊《自由谈》上的杂文64,从1933年5月开始,国民党加紧了对《自由谈》的控制,审查日严日多,于是,编者"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但鲁迅仍用各种笔名,在《自由谈》上发表杂文。结集时,鲁迅总结道:"想以一个题目限制作家,其实是不可能的,""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鲁迅的杂文,借谈"风月"之名而行谈"风云"之实,正是一"不能正如尊意"的"风月谈"。因此,所谓"准风月"者,其实是一句反语。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12月编定,两本杂文集分别收了1934年、1935年创作的杂文36和48。在杂文集的命名中,鲁迅运用了"损形"的修辞方法,"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是"半租界"之意。鲁迅当时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以外修筑马路的区域,当时被称为"半租界"。"且"者,"租"之右半;"介"者,"界"之下半。"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他以此集名告诉读者,这些杂文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巢杂文的笔的刀下的结集"。

  《花边文学》:1936年1月编定,收1934年创作的杂文61。报纸的短评,刊出时往往圈以花边,以示重要;"花边"也是银元的别名。鲁迅当时发表文章多用笔名,文学青年廖沫沙未知其详,化名"林默"发表《论"花边文学"》一文,对"花边"颇有微词。鲁迅后来说:"这一个名称,是和我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射给我的。"当然,这里有些误会的成份,鲁迅以"花边文学"为集名,亦不无讽刺之意。

  真而深的声音 《呐喊》 绝望之作《彷徨》 坟《坟》 智者之思《朝花夕拾》

  热风催雨《热风》 华盖运(霉运)《华盖集》 荒野里的风《华盖集续编》

  悲怆之音《野草》 梦的轰毁《而已集》 并非闲话《三闲集》

  异端者说《二心集》 南腔北调《南腔北调集》 非自由游戏《伪自由书》

  风月人语《准风月谈》 花边趣味《花边文学》

  鲁迅杂文简介 2

  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古已有这的一种体裁,在文艺理论古典名著《文心雕龙》中便有所论述。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鲁迅的许多杂文,我们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

  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华盖集·题记》)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枪”(《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特质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鲁迅因为感同身受着中国社会的“弱者”(无地位者,不被承认者、受压迫者)的痛苦,而自觉地进行他的反抗(复仇),他以不断批判来体现自身(包括自己的文学)的价值。他要求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并几乎在现实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发现了这种奴役与压迫关系的延续与再生产,他的批判性也就永无终结。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思想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在于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灵与灵魂,还在于他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它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总是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

  (三)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社会相”、“共名”),可以说是鲁迅杂文基本的艺术手段,也是他在进行论战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鲁迅不是对某个人作出全面评价,而是将某个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他所采取的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一点,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文章时代背景材料,反而是有助于对其实质性内容的把握与理解的。

  (四)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鲁迅宣称:我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是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这就是说,鲁迅杂文确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做着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鲁迅的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题材。

  (五)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他的杂文可以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另外,他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仿佛故意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骏的美学效果。

【鲁迅杂文简介】相关文章:

鲁迅杂文三篇04-14

鲁迅生平简介11-30

鲁迅杂文集名释义04-14

鲁迅简介(网友来稿)04-14

鲁迅《故事新编》简介04-14

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简介04-14

杂文的写作04-15

关于杂文04-14

谈杂文的单元教学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