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2-03-03 19:48:3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关于《三峡》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分析三峡自然景观的特点。

  2、学习文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片段:

  这堂课我让老师们关注:教师如何引导自主合作体会诗文的意境美。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下大力气制作课件,增强直观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获得艺术享受。

  师:(展示图片“长江”)这是一条绵延几千公里,像一条巨龙纵横在中国南方大地上的河流,是什么?

  生:长江

  师: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河流全长6363公里,年入海水量约9760亿立方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面积非常宽广。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有一段地貌十分特殊,两边高山林立,中间峡谷延长,地势陡峭,这就是“三峡”。

  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师:古诗文中赞美三峡的语句有哪些?

  生: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导入新课后,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示范分析课文第一段,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赏析有了一定的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合作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生:此段写的是夏季三峡水的特点。

  生:“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写水流湍急,后又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进一步证明水流速度快,给人的感觉形象深刻。

  生:它充分体现了三峡水的奔放美。

  师:同学们分析得详实确切,下面我们来赏析春冬之时,三峡的特点。

  生: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十分优美。

  师:美在哪里?

  生:我感觉美,就是说不出来。

  师:圆圆你来补充!

  生: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师:你准确概括了文段的.特点,我想让你谈谈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生:可能是“良多趣味”吧!?(正确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对于本段内容我认为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分析,学生应对答如流,结果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我一时急了起来,害怕冷场就唱起了独角红。

  师:本段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我就这样滔滔不绝地解说起来,本想以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精彩的画面打开学生的思维,引起观课者的注意,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地听着,老师们似醒非醒地坐着,我茫然了。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2、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2、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2、品位语言的精妙。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1‘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2、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板书设计

  怎样的山———————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肃杀

  《三峡》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7-29

《三峡》教案07-21

三峡教案07-30

三峡的教案08-02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03-06

《三峡》教学教案08-30

三峡之秋教案07-29

三峡之秋教案的教学设计07-29

实用的《三峡》教案四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