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必修)

时间:2022-04-14 16:47: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人教版必修)

余永正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人教版必修)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

孔子说得好:“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寻找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多读读语文教学法,多学学著名教师的经验,多想想人家怎么做自己怎么办?付诸于行动,大胆去实践,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反应慢,课上不好,特别是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索然寡味。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无论是在自班上课,还是借班上课,无论是在基础较好的班上课,还是在基础较薄弱的班上课,都能把课上得情趣横生、高潮迭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凭着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激发学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我们普通教师上的语文课,是否也能“活跃”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实践,试概括为以下十二种方法:

 一、  激发兴趣法。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何其芳的散文诗《秋天》时,就先让学生找到诗中表现秋天的景物,然后画一幅秋图或带一件秋天的物品到课堂上来。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在分析人物的形象时就布置上完课要表演课本剧的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品味文中的人物形象,以争取能扮演文中的某个角色。一听可以演课本剧,几乎每个学生都很认真,一下子有就有了兴趣了。

其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怀着一颗童心,懂得一定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激发的。

二、设疑引入法。

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教师上课伊始若用启发质疑的方法,可使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活跃状态。如于漪老师执教《孔乙己》一课的导语: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过去有人说过:古希腊索福柯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朴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会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来读一读这篇小说吧,读过以后,我们会得到正确的解答。设置悬念,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方法。在语文课导语时,如果注意设置悬念,也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戏剧的教学。对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是大家所关心的,根据这点,教师在教小说、戏剧时,可以就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设置悬念。

三、以画促读法。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篇、段,还有许多写景的诗词、散文等,教学时,可以放点事先选好的音乐,在优美的乐声中,让学生边阅读作品,边展开想象,将文字形式表现的内容转化为一幅或几幅直观的图画。如朱自清的《春》,课文里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教学时,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学习并描绘五幅图画。学生们兴致极高,大家仔细钻研课文,惟恐漏了一景一物,边看书,边在笔记本上按课文内容提供的景物和意境,画出一幅幅春景图来。画好之后,让学生对照检查评议。这样,文配乐,文配画,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氛围。在这一读、一画、一比、一议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阅读分析的能力,而且还出了“作品”--图画。

四、情感体验法

  有些课文,语感较强,情节生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字词句篇,学生学习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效果也不见佳。教师应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通过多媒体录像音乐或其他方式渲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精心设计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故事或情景表演,调动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和情感共鸣,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就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岑参与武判官依依惜别的画面出示给学生看,展现出一个冰天雪地、好友惜别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还有教学《天上的街市》、《纸船》、

《羚羊木雕》、《童趣》等语感较强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可采用此法。

 五、 以演激趣法。

演课文,有表演和演示两种。

表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演出。表演的内容有对话、动作、情节、戏剧等,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即兴的随堂表演,也可以是编剧后专门表演。如教歌剧《白毛女》,课堂上可分角色朗读表演,其中的唱词可以老师唱, 或放录音带; 教《变色龙》、《皇帝的新装》等课文,其中的人物对话和情节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配上服装道具等,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这种教法立体感强,新颖直观,生动有趣,既帮助同学们较好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演能力,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

另一种是演示。特别是学说明文,可让学生模拟演示。如《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 .”一段,写东坡、鲁直、佛印不同姿态神情,其中的左、右方位学生最容易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笔者叫三个人上台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下面同学逐句朗读课文:“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台上三位同学依照课文介绍摆出相应姿势,不对的集体纠正。学生印象深刻,兴致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好。

六、先声夺人法:

于漪老师讲课的艺术之一就是注重开讲这一环节。她认为: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提琴家定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或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于老师的开讲,总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课文或设置悬念、或激发感情,或展现意境......这样,一堂课从一开始就象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七、挑起矛盾法: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钱梦龙语)这里所说的“矛盾”,通俗地说就是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对这些“疑惑和不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开能力一层一层地逐步挑起,也可由学生自己挑起,教师再有选择地交给学生。这好比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学生思考、争辩、究底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钱梦龙老师为了讲清《愚公移山》中“年且九十”的“且”字,设置了这一问:“这个愚公多大年纪了?”这一挑,学生中有说:“九十岁”的,也有说:“不到九十岁”的,议论纷纷,讨论热烈,茅塞自开。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能。为了不使学生在解决矛盾时无从入手,切忌挑起的矛盾过大。同时,要讲究“挑”的艺术,角度小,方式巧,由趣而起,由小渐大。教学《万紫千红的花》、《看云识天气》等说明文可采用此法。

   八、背景追忆法。

  有些课文,写作时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对此生疏,文中的情感学生也不易理解。为了缩短与学生生活时代的差距,教师可利用相关历史,精心设计语言,介绍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那遥远的历史追忆中,使学生能从当时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把作者之情,化为学生之情,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陶冶,从而把握其写作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唐诗宋词等古代作品可采用此法。

九、幽默调控法。

这里所说的幽默指的是一种诙谐的风趣。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运用一种单调、平淡的语言,有可能造成学生感知上的疲劳,精力的分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学生的惬饭欲睡。而适时适度的幽默犹如一盘菜肴加入一点味精,解除了学生的疲劳,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此外,幽默的语言还能把抽象的东西通俗化、形象化,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幽默,既有可能使课堂由活泼走向失控,也易给人以虚浮的感觉。如:辽宁邹吉彬老师在讲到家蚕的有关内容时,就巧妙用了拟人的手法,他对学生说:“蚕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它的自身,它以默默的不辞辛劳的劳作,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了光,添了彩。”学生不解,他紧接着:“不是吗,我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绸,进而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声誉,有谁不认为这小昆虫是伟大的爱国者呢?”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不是轻薄、滑稽和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应具有高雅性。 

十、 仿写课文法。

这种方法是事先布置好写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这个写的任务去阅读课文,寻找方法,探索奥妙,然后仿写评议,让学生在阅读仿写评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社戏》中,写月夜归航时有这么一个句子:“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里“大白鱼”的比喻十分贴切,但怎样使学生理解呢?抽象地摆几条理由效果不会太好,方法是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造句。有个同学造出了这样一个句子:“那飞机,就像一只离弦的箭在空中飞驰。”接着让学生将这个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看看哪个更好一些,结果学生都说课文中的好些。为什么呢?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课文中“小白鱼”的比喻不仅与航船有相似点,而且富有水乡特色。同时,小白鱼的比喻前人很少用过,显得新奇,更重要的是,小白鱼的比喻比较符合孩子的特点,突出了孩子们的喜悦心情。而后者“箭”尽管与飞机都有“快”这个相似点,但同样多的语言里表达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效率就比不上前一个。

十一、激励竞争法

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教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根据这种心理,把课堂当赛场,引进竞争机制,可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并让大脑这台机器,开足马力,充分运转。其方式是多样的,如对学生阅读、解答、练习等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对优胜者或优胜组予以语言表扬、实物(纪念品)奖励等。

   十二、分组讨论法。

特别是上语法课多数老师认为难以上得活,笔者运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讲解“二重复句”时,拟了一组有代表的而又稍难分析的句子,要求学生以同桌前后的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增强了每个同学的参与意识,也调动了他们积极动口、动脑的兴趣。其实,对听说读写中一些问题都可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情况及时交换、小结,作出评价。

    “教亦多术矣”。(孟子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为“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瑞伯雷斯语)当然,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应是有准备的、随机应变的综合运用。盲目的、随心所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嘘头,效果将适得其反。只要我们善于钻研,不断总结,一定会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举隅(必修)】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网友来稿)04-14

古诗词鉴赏分析方法举隅(网友来稿)04-14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网友来稿)04-14

高一语文笑声课堂教学模式举隅(教师中心稿)04-14

诗歌鉴赏题举隅(网友来稿)04-14

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举隅(教师中心稿)04-14

常见标点错误举隅(网友来稿)04-14

中学诗歌意象教学举隅(网友来稿)04-14

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举隅(教师中心稿)04-14

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