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熙凤说起

时间:2022-04-14 16:52: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由王熙凤说起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对此,文学界、老百姓早有定论,作者也在书中的第五回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确,王熙凤是一个十分狠毒,九分才能,八分狡猾,七分阴险,六分无耻,五分贪财,四分好胜,三分吃醋,二分自大,一份薄命,全无良心的人。她死得悲惨,完全是咎由自取。她吃的是自己过于算计别人,心术不正的亏。我们做人不能象她那样,把有些东西做过了头。

    然而,王熙凤并非一无是处,她是一个能人。她有才干,会办事,会笼络人,会巴结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理家人才。宁府的秦可卿去世时,王熙凤主持丧事,内内外外,一切治理井井有条,充分地显示了她的才能。对此,毛泽东也有过评论。他很欣赏王熙凤的才能,说可以给她一个财政部长干干。如此,世上若真有王熙凤一人,九泉之下,她在悲叹自己命苦的同时或许也有一丝的欣慰?

我们可能都不会欣赏王熙凤的为人处世的道德基准,但一定会有人欣赏她的机灵,还有她的实干作风。在这里不是想为她翻案,而是觉得她确有可取之处。

    如果抛弃政治、感情、利益等因素,去评价一个人行事、处世时所用的方法、谋略或者说手段,就会发现它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使用它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目的高尚与否决定手段性质的卑劣,决定人们描述它时使用的词语的褒与贬。通常,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正统的道德规范时,可以说它是大智大勇,机智果敢,英勇顽强,坚持立场,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大家的道德标准时,它又被描绘成丧心病狂,阴险狡猾,负隅抵抗,顽固不化,卑鄙无耻,死心塌地,不可救药……,如此等等之人。这些泾渭分明之词都是从不同的立场、角度看问题的结果。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它们指的都是同一种行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王熙凤评价,由于受到她卑劣人品的影响,不会多好,但是她的出色才能是不容抹杀的。

   其实,与王熙凤相似的人物,《红楼梦》里还有一个:薛宝钗。她也是一个心计十分足之人,从技术观点来看,她和王熙凤没有两样。但她没有做得王熙凤那样过份,用心也没有那么险恶。因此许多人都忽视了她虚伪、自私的一面,她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也就不那么坏。

   甚至,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许多人愿挑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为自己将来配偶的标准。很多人认为,尽管这两个人都不太完美,但相比之下,薛宝钗还是较好的选择。大家都喜欢林黛玉那样的才情、清纯、无欺,但她不太懂世务,完全生活在情感的世界中。见花落要哭,受一点委屈也哭,动不动就哭,感情过于薄弱。有鉴于此,只可将她视为任性的小妹妹,最好不要娶她做妻子。天长日久,谁都受不了。薛宝钗的确温柔贤惠、通情达理、聪明能干、也有才情。但她行事又有一点虚伪,让人略微有一些不安全感。可以把她当朋友,或许可以娶她。

   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人的内心还是喜欢比较会处事、实际的人,而不太喜欢感情用事,生活在半空中的,离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人。

   活在世上的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完全活在情感世界中的人,这种人中有好些是我们只能仰望的高人逸士,墨客文人。例如魏晋名士嵇康、阮籍,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的,蔑视权贵,歌颂自由。然而这些人一般是不得势的,活得也不长。因为他们超前于现实世界,所以不容于当权阶级,于是他们身体上受到的压迫,以及内心的苦楚,使他们一生身心痛苦。他们留下了几声高耸入云的清啸,如今已成遥远的绝响。这种人我们只能景慕,但学不来,没有那种才气和勇气。还有一种人是极端现实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极端俗气之人。这种人中有不少或是王公,或是将相,或是大盗……,(王熙凤也在此列),总之他们好象都活的都不错。他们都很现实,不逃避现实,他们多以心狠手辣见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毫不顾忌什么道德、正义、廉耻,他们懂得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就象勾践可以在胜利后毫不留情地杀掉对手夫差、功臣文种;刘邦可以当面签和约,过后马上出兵攻击项羽;刘备可以一哭二拜三下跪,只为得到天下;唐太宗可以为取得皇位,“喀嚓”把自己的亲兄弟杀掉;宋太祖可以设酒席,通过“咣当”的碰杯,释掉石崇的兵权,这算是文雅点的;如此等等,太多太多。还有第三种人是夹在上述两种人中间的。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不逃避现实,又放不下心中的梦想。起初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想改变世界,但后来发现自己缺少能力和勇气,或环境不允许,于是放弃了。他们往往发发牢骚,偶尔喝上几杯酒说几句过头话,但骂完后还得干活去,这种人最多见。

   “适者生存”,这是一条真理。人活在世上,就要现实点。不管你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通过“庸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曲线救国”如果能把握好的话,也是可以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说来世上庸俗与高尚是不可能分开的,那么,如何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行为的正义与邪恶?这其中还有没有判断的标准?

   的确,要找到一个众人都认可,古今之人都认可的标准是很难。由于人们的阶级不同,所处的环境、时代不同,再加上任何事物都存在辨证的两个方面。所以,评价的标准出入是非常之大的,很难统一。如果抛弃政治的、阶级的因素,金庸先生的话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国为民”,这或许可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拿王熙凤的方法谋略来处事。只要保证“为国为民”这个基本方向,干什么都可以,不必顾忌太多。也许王熙凤式的精明能干,可以促使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精明有什么不好?历史上许多忠臣良相也是十分精明的,否则他们怎么斗得过奸臣。今天搞市场经济,你不精明,怎么斗得过奸商。

   对于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赚钱,不要害怕别人说你是拜金主义。

   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邵逸夫一辈子都在琢磨着挣钱,有人说他们是财迷吗?没有。因为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同样,会有人说那些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农民品德高尚吗?没有。因为他们没做出什么贡献。

   世上原本没有什么绝对、永恒的是非,曲直,高低,贵贱,好坏,只是把它们放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它们之间才有区别。精明不是错,谋略手段也没有错,这要看你在那里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仅此而已。

 

【由王熙凤说起】相关文章:

由话剧《北京人》说起04-14

王熙凤04-14

莫非渊明逐高位--由陶潜传中词语后代说起04-14

王熙凤完整资料大全04-15

再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语文教学两种不同倾向说起04-15

从激疑说起04-14

爱心教育之二:由大声回答问题说起(班主任德育工作随笔)04-14

王熙凤与她的服饰(网友来稿)04-14

王昆仑论王熙凤(四)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