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小组的组建与指导说略(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7:00: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作小组的组建与指导说略(教学论文)

 当合作走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理念后,合作学习方法就不断涌现出来。罗伯特斯莱文的“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游戏-竞赛法(TGT)”,伊利奥特阿伦逊的“切块拼接法(JIGSAW)”,戴维约翰逊和荣格约翰逊的“共学式(LT)”,施罗蒙沙伦和叶欧沙伦的“小组调查法(GI)”,斯宾塞卡甘的“结构法(SA)”等合作学习方法皆在合作学习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稍加比较,就能看出这些方法都强调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换句话说,合作学习依赖于学习小组,所有的教学流程(环节)都是靠学习小组的合作行为来完成的。显而易见,组建学习小组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一环。

合作小组的组建与指导说略(教学论文)

事实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或实践,也是以学习小组作为基础的。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建立什么样的学习小组、怎样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报刊杂志、网络讨论较多,好些观点和论述颇有价值,但讨论还不够深入,有些重要问题似乎被忽视了。我们结合初中语文学习所做的研究,除了那些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还特别注意对“建组前的启发诱导”、“小组的学科特色”、“教师家长参加小组”、“建组后的指导”等问题的探讨。下面分别谈谈我们的看法。

探讨一:建组前的启发诱导

    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扩展、生活阅历的增加,使大部分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不久,认识事物的能力便明显得到了提升,但他们对较陌生事物的最初意识,往往还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自主建立起来,许多时候还得依赖他人的启发诱导。而建立一定的意识又是认识探究事物的开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心理学专家所说:“意识对人的活动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①,学生“一旦对某种学科或活动感到兴趣,就能长时间地、积极地从事这种学习或活动”②,“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除了客观条件提供保证外,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内部心理状态的配合,最终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③我们以为,建立所要从事活动的“意识”,对活动“感到兴趣”,形成“积极的内部心态的配合”,这个“链接”是我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前所必需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不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初中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不能对“合作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不能迸发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冲动,即使组建了学习小组,即使学习小组按照安排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也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工作就是从建组前的酝酿铺垫开始的。

     1、印发故事材料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其意义(蕴含的道理):“第谷的精确观察和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发现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对学生的认识加以引导,使意见逐渐集中到“合作”的话题上来(这两则故事或许还蕴含其他道理,但我们要的是学生对“合作”的意识)。

    2、通过举例进一步启发引导。除了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格言中也有不少反映“合作”内容的,像“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

  3、安排合作及交流尝试。要求学生邀约班上的几个朋友,一起去收集与“合作”有关的的故事和语言,并将收集到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学生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故事或语言本身,更主要的是建立了对“合作”和“合作学习”的初步意识,品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冲动。我们曾在不同的班级作过观察比较,做过启发诱导工作的班级,其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远远好于未作过启发诱导的班级。

探讨二:小组的学科特色

    开展合作学习的学校,学习小组无论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随机调整的,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由多少人组成、怎么组成,它的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科学习上。我们不否认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及习惯的养成,并不完全取决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我们也同时认为学科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这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学习需要,我们不主张一个班级的所有学习小组一成不变地都涵盖所有学科的学习,相反,我们主张不同的学科应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当然,有时或许是由相同的学生组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学习小组具有了较明显的学科特色,才真正有利于学科的合作学习。

    我们觉得学习小组的学科特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⒈“质”的方面。

    据我们了解,绝大部分人所持的观点是“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小组……使之有一定的互补性”④。既是“通常”,看来也不排除组建同质小组(只要有利于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的可能。“同质”“异质”的“质”,是指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因素。性别因素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影响不会太大,而成绩、能力、背景因素的影响就特别的明显。

    我们在组建初中语文合作小组时,就特别强调语文成绩、语文能力以及有助于语文学习的家庭背景在小组成员中所占的比重。我们把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能力、语文学习背景因素分别区分为五个等次(“好”、“较好”、“基本可以”、“有一定欠缺”、“有明显欠缺”),分别计为“5”、“4”、“3”、“2”、“1”。以四人小组为例,只有当因素计数等于或大于“36”时,这个小组的建立才可能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

    ⒉“名”的方面。

    学习小组的命名缘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共同认识和向往。我们以为,不同学科在建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命名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学科特色。看看下面的命名和解说:

    “语晴”--语文的天空里,我们放飞心情;我们的天空里,永远放晴。

    “竹叶诗语”--竹,是一首诗;竹叶,就是诗的语言。如果说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是“竹”,那我们个人就是那一片片青青的“竹叶”。

    “雅馨文坛”--欢乐、幸福充满语文世界,语文是优雅的、温馨的。让我们在优雅之处体会语文的魅力,在温馨之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深思记语”--“深”,仔细、认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精神;“思”,思考、探索,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行为;“记语”,记下语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总之,“深思记语”是我们小组对语文学习的不懈追求。

    这只是我们任课班级部分语文小组的命名与解说,有些虽然还显得稚嫩,显得勉强,但确是学生内心对语文或者对语文合作学习真实感受的流露。在这样的心境之中,带着这样的憧憬、向往去合作学习语文,其效果应该可想而知。

探讨三:教师家长参加小组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现有研究队伍中,有领导,有学者,有教师,有家长,也有学生……”⑤斯莱文曾呼吁:“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⑥合作教育学也认为:合作教育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它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提倡在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⑦由此可见,教师、家长不仅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而且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我们以为,教师、家长的研究有别于领导、专家,更多的是实践中的研究。要在实践中研究合作学习,就必须参与合作学习;而参与合作学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特殊一员。

    据我们观察,许多教师只重视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只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指导或调控,自己却置身于学生学习小组之外,忽视了“师生互动”的落实。既然合作学习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师就应该有选择地参加到学习小组的活动中去。笔者曾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初探》一文中阐述过家长参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到了初中阶段,家长对学校所开设的文化课程的整体辅导优势逐渐减弱,除语文课外,大部分文化学科上已经很难与学生沟通。由于家长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交际环境中,大多数家长对以汉语为载体的语文课文尚有一定的理解和解说能力,尽管家长的理解解说不一定得到学生的认同,但还能营造一个基本适合孩子需要的语文学习的家庭环境,能为孩子提供较直接的学习帮助……家长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仍然扮演着关注、指导、督促和激励多重角色。”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家长具备参加语文合作学习活动的条件。教师应该认为,不仅学生在学,“我”也在学;家长同样应该认为,不仅孩子在学,“我”也在学。教师、家长参加学习小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鼓舞、激励。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或孩子的学习,也才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提高,实现“双赢”。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实践中,不仅有学生学习小组,有师生学习小组,有教师与家长的学习小组,有家长和孩子的学习小组,也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小组。我们开展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之所以持续有效,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多样化的小组构建所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推动力)。

探讨四:建组后的指导

    组建学习小组,仅仅是合作学习的开端。要使合作学习活动顺利而有成效地开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我们以为,诸多问题中,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建组后的指导。

  学生方面,由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想素质尚处在形成之中,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不能与同组成员友好相处,甚至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不认真听别人交流,不顾同伴的学习进度,不愿承担或不按时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怀疑、挑剔、拒绝家长的帮助等事情。家长方面,开始时很有耐心,为了孩子的成长信心十足,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有的家长逐渐感到与孩子合作的困难,精神负担变得沉重,有的由于短时间看不见合作学习的好处,便对合作的科学性、合作的作用和效果产生了怀疑,不愿意再花时间、精力,合作显得随意,漫不经心,总想摆脱这种不见尽头的压力。学生、家长的这些表现,都有碍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合作学习产生了的消极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改变学生、家长的怠慢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适时对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指导。

    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合作学习的指导,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讲专题或谈话方式进行指导。下面是我们指导中常用的话题:

    ⒈对组长的指导--⑴如何调动、保持全体组员的积极性,⑵如何把握激励组员的时机,⑶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⑷如何推荐汇报交流的代表,⑸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⑹如何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

    ⒉对学生的指导--⑴如何突出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⑵如何使小组成员关注采纳自己的意见,⑶如何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为获得小组荣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⒊对家长的指导--⑴用怎样的语言去鼓励孩子,⑵怎样参与家庭合作学习,⑶怎样准确反映家庭合作学习的情况和成果。

    以上对“建组前的启发诱导”、“小组的学科特色”、“教师家长参加小组”、“建组后的指导”等问题的探讨,还较肤浅,有待深入。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种真切的感受:组建一个理想的、真正有助于开展语文合作学习的小组很难,能长久持续以合作学习方式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形成一种有用的生活技能,更是十分不易。我们应该在调动保护小组合作学习热情,支持配合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小组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更好等方面,多作一些研究,多想一些办法。

 

【合作小组的组建与指导说略(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人教版教学论文)04-14

初中语文小组建设04-14

《长城》说课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论文的写作指导04-14

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反思03-03

《长城》说课指导04-14

教学论文《好文改中来》 作文指导04-15

关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反思 教学反思04-14

合作,共享阅读的快乐(教学论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