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2-04-14 09:19: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翻译课文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1、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其欣悦  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2、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  砚冰坚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  弗之怠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  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a.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以衾拥覆(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拿,把,介词)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助词,的)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代乡之先达)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d.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5、翻译课文。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五、朗读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作业: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整体感知:

一、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 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未尝稍降辞色。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4.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二 、重点研讨

思考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 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学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目的何在?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表达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

5.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2.你认为作者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可以放开谈,要有依据。

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讲借书求学之难:借书抄录

    勤: 用心求学之专:  执经叩问、俯身倾耳   “以中有足乐者”

    艰: 讲求学跋涉之苦:负箧曳屣、四肢僵劲

       生活艰苦朴素:  缊袍敝衣、略无慕艳

 教学后记:

 

 

石强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3-0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4-1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7-09

送东阳马生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