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

时间:2024-08-07 11:56: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

 冯爱平老师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指出“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之作,都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解读化悟,借助这些解读化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这就是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的体现”,对此,我深有感触 ,同时也想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怎样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的。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

 我认为在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体验。这样,对于延伸课本中的知识尤其是情感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

比如在上《羚羊木雕》这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如果遇到文中那样的事会怎么办?有学生说会和家长大闹;有学生说随便他们怎么惩罚自己都不会去要回木雕;更有同学说会离家出走。对此,我并没有直接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父母为什么要“我“去要回木雕,是否父母反对孩子之间互送礼物?”,学生发表了看法后。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该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分歧,并抽了正和家长闹矛盾的同学起来谈谈。经过这样的探讨,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既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又挖掘出了教材的话题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散步》中探究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出“孝”的美德;《竹影》中既可探究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也可探究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上《承天寺夜游》时,我挖掘出处于逆境中时应该怎么办;若是对于像《风筝》这样主题较多的课文,要注意结合生的学情及年龄阶段去适当的挖掘和把握。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认真挖掘其中的“话题引发”价值,更要注意学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我们的“话题引发”才更有价值。

 

包维平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体验生活(学生习作)05-27

回归教材积累作文材料(人教版高三教师随笔)08-31

大学生生活日记随笔10-19

学习生活随笔作文_学习生活随笔高中作文06-29

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10-31

微笑的生活话题作文02-02

大胆质疑 超越教材(教师中心稿)06-19

习惯 教师随笔07-31

高考前学生的三种心态教师随笔07-10

新教材需要全才的教师(网友来稿)09-08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

 冯爱平老师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指出“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之作,都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解读化悟,借助这些解读化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这就是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的体现”,对此,我深有感触 ,同时也想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怎样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的。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师随笔

 我认为在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体验。这样,对于延伸课本中的知识尤其是情感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

比如在上《羚羊木雕》这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如果遇到文中那样的事会怎么办?有学生说会和家长大闹;有学生说随便他们怎么惩罚自己都不会去要回木雕;更有同学说会离家出走。对此,我并没有直接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父母为什么要“我“去要回木雕,是否父母反对孩子之间互送礼物?”,学生发表了看法后。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该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分歧,并抽了正和家长闹矛盾的同学起来谈谈。经过这样的探讨,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既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又挖掘出了教材的话题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散步》中探究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出“孝”的美德;《竹影》中既可探究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也可探究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上《承天寺夜游》时,我挖掘出处于逆境中时应该怎么办;若是对于像《风筝》这样主题较多的课文,要注意结合生的学情及年龄阶段去适当的挖掘和把握。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认真挖掘其中的“话题引发”价值,更要注意学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我们的“话题引发”才更有价值。

 

包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