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感情真挚

时间:2022-04-14 10:15: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击感情真挚

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王新伟 邮编:322002

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在作文基础等级部分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增加了“感情真挚”这一条款,这一变动应该引起考生们的极大重视。就其背景和意义而言,表面上看此条款的提出是受当前学生作文胡编乱造、矫情夸饰、套作宿构等不良文风的影响,但我想,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还是由“感情真挚”要求本身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从创作的发生机制和本质上看,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感是文章的催生剂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写文章也是这样。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当一个人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的眼里也会充满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无非就源于一个“情”字。同时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人们往往认为,灵感源于生活的积累,但要真正迸发出来,情感的引导却是至关重要的,郭沫若创作《女神》时,情感使“自己咋寒咋暖”,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又恰恰是情感催生美感的最好阐释。《文心雕龙》有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文章。

2、情感是文章的生命。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又终于感情的,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其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一篇文章唯有情真才能感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感情就是文章的生命之所在。“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慨……我们课本中所学的许多流传千古、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别的东西可以作假,可以伪装,可以虚饰,而作为感情之艺术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用伪装来增补他的价值的。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读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的感情写出来。“新概念作文”之所以出色,主要就在于它所宏扬的“新体验”所导致的“真情感”。摒除假话、套话、空话,以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达出个人对生活的观察、关注与思考,吐露出自己急于吐露出来的心灵信息。这无疑是创作者们真实写作热情、写作欲望、写作潜能的一次大释放。事实证明,这种写作热情欲望和潜能一经呼唤出来,其写作成果的质量竟跟应试文章产生了惊人的悬殊。内容之充实、情感之真切、表达之老练常让人不相信会出自中学生之手。

那么何为“感情真挚”呢?我们又应怎样来判定学生作文是否“感情真挚”呢?我想,我们在评判一篇文章是否符合“感情真挚”的要求时,主要是看它能否达到了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感情是否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是否有人为的矫情夸饰之嫌。第二、作文中蕴含的感情是否有宏扬“真”“善”“美”的人性定位。第三、作文中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或作者直抒胸臆的情感是否能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是否是外加上去的,无限拔高或者是无病呻吟的。如果学生作文能够达到这三个标准,那么他(她)的这篇作文肯定符合“感情真挚”的要求。当然,就教师而言,2001年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感情真挚”条款的提出,其意义的理解绝不能只停留在用来评判学生作文好坏优劣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怎样作文的层面上,它更应是在于对以后整个作文教学理念变革方向的启示上。

【点击感情真挚】相关文章:

感情真挚出佳章(网友来稿)04-14

点击语句衔接的干扰项(网友来稿)04-14

寻常课堂点击创新(教师中心稿)04-14

点击2004全国及十一省市高考作文试题(转贴)04-14

给朋友的真挚道歉信12-21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30-34)(网友来稿)04-14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39-42)(网友来稿)04-14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43-44)(网友来稿)04-14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45-47)(网友来稿)04-14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51-53)(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