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训练的方向(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21: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作文训练的方向(教师中心稿)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许国庆 

创新--作文训练的方向(教师中心稿)

        江泽民在新时期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中学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超出其他学科的优越之处。其一,进行语文教学的语言本身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二,语言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完美地结合,使左右脑得到协调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事实上语文学习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些国家(例如英国)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本身也是一项让人愉快的经历”,“是一种享受”。(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美国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第二条中指出:能创造性地思考,具有想象力。而我国现在实行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核心也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活动中去。语文教学的创造活动除了广泛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之外,事实上作文教学更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那么我们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注人生,关注时代  

有人认为当今中学生的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是两点一线,除了看书作业还是看书作业,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其实不然。我们知道,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学生接触的东西不仅来自课堂上、书本上,还有许多是来自家庭、社会、广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学生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少发现。因而,我们现在有许多老师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弥补学生的这些不足,诸如课前演讲、课后练笔、剪报办报等等。如果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时,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把握住时代跳动的脉搏,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提倡写“自我”,用“我”眼、用“我”手、写“我”思、“抒”我情。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闪光点”,就会感受到许许多多的“新思想”,就会遇见一个一个“活泼鲜跳”的充满个性的“人”。这些,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鲜明体现。 

  

  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丰富,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也就越强。近几年来,中学生面对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没有多少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品;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学生普遍喜欢阅读国外卡通漫画,不喜欢看文字性的作品,言情、武侠等书籍也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读不懂文学名著也不愿去读,有的学生,在看电视剧《还珠格格》时津津有味,但是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说太闷,没劲。这个问题很严重,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看名著,语文水平无法真正提高,还会对其他人文类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好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的文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做人的总体品位。这和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注意学生课业的发展,忽略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无关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因心理不健全引发的种种事件,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方式存在的某种缺欠,而文学阅读某种程度的丧失,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优化知识积累,拓展阅读途径,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知识一方面来自课本,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学生的阅读视野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拓展。教育部在最近颁布的两个新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这里面包括像《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呐喊》、《雷雨》、《围城》、《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和《谈美书简》等,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这些阅读,这些知识看似与当前的学习考试无关,但它却为日后的创新能力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我们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到阅览书去,广泛阅读以开阔视野。当然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阅读大量时文,收集相关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因为每个人的阅读时间有限,学生之间可以自己组织交流阅读信息和阅读心得,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把书读透读活。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以提高、发展。  

  突破传统,标新立异  

  所谓“传统”,就是……所谓“立异”,就是“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要无拘无束”,即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传统作文往往以审题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审题不好则不管文章的语言构思怎样,“一棍子打死”。实际上,中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候,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要放弃那些别人也能想到的、人云亦云的观点,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功能,找到那些人所未说或人虽已说但我理解更深的观点。面对一个问题,要尽可能提出多种设想和多种答案,辩证地多角度地去思考体会,以扩大选择的余地;要展开联想,触类旁通;要敢于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造新形象。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扬“班门弄斧”的精神,敢于与传统决裂,敢于标新立异。总之,只有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创新思维才能出现,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的“标新立异”而讥刺嘲讽,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多思考,会思考;要放手让学生写,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思想。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也才是创新的学生。  

【创新--作文训练的方向(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教师中心稿)04-14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教师中心稿)04-14

初中作文训练初步(教师中心稿)04-14

作文语言创新技法(教师中心稿)04-14

作文创新中的误区(教师中心稿)04-14

作文训练:用心感受生活(教师中心稿)04-14

扩展语句专题训练(教师中心稿)04-14

语文训练应有讲究(教师中心稿)04-14

寻常课堂点击创新(教师中心稿)04-14

科学人文创新 (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