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数的基本性质》案例片段与反思
一、猜谜游戏
二、探究
……
1、提供例证
(1).把相等的除法算式改成分数形式:3/1=6/2=9/3(得出三个相等的假分数)
(2).把3/1=6/2=9/3的分子、分母换个身,看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
(3).在提供的圆片中涂色表示这三个分数。操作比较,发现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4).学生折纸找与1/2相等的分数:你能先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吗?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
(5).展示与1/2相等的分数,并板书。
提问: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但是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这里隐藏着什么规律呢?(现象——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它们的大小却是相等的)。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生成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2.独立思考: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教师提出建议:如果你感到有困难,你可以看一下书本第61页上面的8行文字,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3.小组交流。
4.探究验证。
你能从(1/2=2/4、1/2=4/8、1/2=8/16)这三组分数中任意选一组具体说说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以后,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揭示结论: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揭示课题。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专项练习:填一填。(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或字母)。
4/5=4×6/5○□=24/□20/70=20○□/70÷5=□/14
5/8=5○□/8○67/12=7○□/12○□
2.诊断练习:判断。
3/4=3+4/4+4()12/15=12÷n/15÷n()
5/25=5×5/25÷5()5/6=25/30()
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学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的,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1、新课的引入新颖。
一上课,先通过猜谜,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渗透同时变化的现象。新课的教学扎实,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
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泛的时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以“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4题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案例片段与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反思08-0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1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7-0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30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2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秀11-20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5篇07-04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10-13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07-17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