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时间:2022-02-27 11:59: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尽管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辨证看待一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过程,是有其积极发展的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首先从教学的互动性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互动渠道呈现多向型,即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习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往形式,从而建构课堂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

  1、学生参与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3、教师角色问题。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师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面对一年级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应对的一些措施:

  一、激励交往热情。

  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如北师大版第一册《家》的教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在小组这个快乐的小家里说说自己的家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起来,说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交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实验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一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总之,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自主探讨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生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合作学习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精选7篇)05-24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学反思05-05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05-09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2-01

小组合作学习的个人反思(精选10篇)10-1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反思05-02

关于班级管理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5-02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1-04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听课学习反思05-06

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