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反思
社会的发展伴随带来人口的流动和迁徙,村县人口奔往城镇,小城市人奔向大城市,北上广打工的群体几乎要占据了半数的本地人口,因此空巢老人无疑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产物。可是我们能去埋怨社会吗?埋怨社会又能改变什么呢?
不如把我们内心最深的歉意献给他们吧,父母一辈的老人从来不曾指望我们这些孩子回馈些什么,他们理解孩子,体恤孩子,甚至比我们自己了解这个社会的压力和孩子们身上背负的责任,各种“奴”缠身的孩子们,老人不愿也不会再多为儿女增添一分一毫的负担。我们应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学会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为的就是给孩子减少负担,他们学书法、种草养花自己找乐,希望能把乐趣带给自己的同时也带给孩子一份安心。
面对如此深厚的爱,工作忙、经济条件差、远在他乡力有不逮……这些理由我们又怎么能说得出口?我们又怎能不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到最好?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只能改变自己,通过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回报父母,这一点似乎比埋怨社会、同情他们来得更加实际。否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情何堪?再退一步说,将心比心,我们也终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就像现在的他们一样,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女也因为各种理由而将我们置之脑后,我们又情何以堪?
无法侍奉老人于眼前,无法天天回家,那也请每天打个电话回家吧。或许不用长篇大论,也许只是简单的问候,吃得如何,天气冷了记得加件衣服。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足以让他们感到幸福。
【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反思】相关文章: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09-10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11-21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15篇07-28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05-27
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10-27
冰心《空巢》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1-04
光现象的教学反思08-10
《声现象》教学反思07-10
声现象教学反思07-20
光现象的教学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