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09:06: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也轻易落入虚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说教之中。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立足语言,确保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位,感悟谈迁的坚强,使这一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以读为主,从读中感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这课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为了寻找一个比较理想又符合自己班实际的教案,我还专门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理念: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其中一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二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三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晰的主线,对教师的主次分明教和学生脉络分明大有益处。当集体备课时,我把我的教学理念跟同科组的老师交流的时候,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

  1、以词说人,词人合一

  我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博览群书”“鸿篇巨制”“化为乌有”“夜难安寝”“四处寻访”“广泛收集”“奋笔疾书”“名垂青史”等。本文中运用的四字词语,不少于二十个。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巩固所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呢?我认为一是理解它们的意思。课文后面练习的第2题是“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作者选列的这些词语,要提示学生用心体会。二是让学生熟读课文。三是诱导填空、抄写,激励活学活用。在我教学第一课时时,重点让学生划出来熟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或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不单让学生重读这些词,还让学生能运用以上的几个词语来形容谈迁,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2、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数字的教学。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6”字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啊!等等!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作者所运用的9处数字,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的实质就是对话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自我的对话。对话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既为领悟文本服务,也为发展学生语言服务。围绕自己设计的教学理念,多种读的方式自然渗透:围绕“原先”这个词,让学生带着“原先的《国榷》是怎样编成的?”自由读,当学生感悟到这部来之不易的《国榷》终于完成时,那兴奋的语调;当《国榷》被偷,谈迁茶饭不思,那伤心痛哭的语调;当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那坚强不屈的语气;当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的那种坚定和孤独,都一一在学生的理解中破译。

  4、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想象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其间闪现出无数的聪明火花和独特的个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文本,有时还要找出文本以外的知识联系,让学生从另一角度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讲完“为了让《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后,我让学生想象谈迁每天都是怎样做的?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像农民挖地那样,一层挖了再挖,再深挖,这样的精耕细作,自然而然学生也就品读感悟出了语言的美,文本的内涵了。

  4、把课文还原于生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场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什么样的教育。赞可夫也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材不再是那薄薄的了,学生的视野、思想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了,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使教学更有吸引力。

  在设计完这篇课文的教案时,我隐隐觉得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谈迁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同样遇到困难,怎样才能使两者巧妙地连接起来,还原于生活?经过一番的深思熟虑,我想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名嘴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崔永元也读了谈迁这个故事,邀请我们班的同学作为现场观众进行现场直播,先从课文入手说说《我认识的谈迁》,然后老师作为主持人,采访学生平时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当文本还原成生活场景,其生命活力便会在欣欣然中得到张扬。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说课稿05-02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04-14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08-24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4-22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4-22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4-22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09-20

我的信念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我的信念》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