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16:18: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

  午饭后,蔡宝宝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沁沁在走廊上哭。”闻讯后,我马上来到沁沁身边,一边帮她擦去眼角的泪水一边问;“沁沁,你怎么了?”“我种的豆苗死了。”沁沁哭得更伤心了,我安慰她说:“你眼睛真亮,快别哭了,我会帮你把它救活的。”一听说能救活,沁沁破涕为笑,又天真地问:“泥土妈妈都干了,是不是眼泪哭干了?”我对沁沁的发现煞是奇怪,豆苗的土每天都是小朋友自己浇的水,湿湿的。前段时间老是下雨,我让孩子少浇点水,可是这几天又太干了,我忘了提醒孩子及时浇水,难怪土有些裂了。沁沁对她的豆苗关爱倍加,这么细微的变化她居然发现了。更让我感到内疚的是我清楚地记得:昨天早晨,沁沁拿杯子浇水时,我因忙于接待家长而阻止了她的行为。沁沁深邃的双眸里透露着一线失望……

  分析和反思:

  多么好的发现,多么富有爱心,多少细微关注,而我却没有读懂孩子的语言,如果我不以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我怎么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探究意图和重要发现呢?所以,作为老师不能按常理来阻止幼儿某些看来不好的行为,而应该走进孩子,倾听孩子,这才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才能真正体验到孩子的真实感受,真正读懂孩子。

  这件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加德纳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成熟的自然观察者不仅应该具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辨别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轻松愉快,同时还能拥有照料、饲养各种生物体的天赋。” 加德纳教授的这一观点对我们在自然角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幼儿园自然角的目标应该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心、现象感兴趣、好奇心”作为首要任务,把让幼儿“爱护动植物、观察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作为落脚点。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他们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在他们眼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具有感觉和感情,值得他们付出情感去爱,他们乐于探索世界中各种事物,对自然界的一切奥秘充满着好奇,正是这种好奇,推动着幼儿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去发现。在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是我们创设自然角的主要目标。教师在组织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爱心,尊重幼儿的情感,善待幼儿的发现。引导并支持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生投入到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中去,也可能使幼儿一辈子具有环保意识,更可能会使幼儿终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中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看看生病的小狗”展开主题“关爱他人”。我的设计是以故事贯串始终,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小狗,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当我(扮成熊猫老师)和孩子们(扮成小动物)来到“小狗”的家(创设的游戏场景)时,看到“小狗”(幼儿扮)正病怏怏地躺在床上,额头上敷着一块毛巾(这样的情境很自然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情感),他们不由自主地担当起照顾病人的角色。经过一番商讨,小动物们有的给小狗拿水果,有的给他倒水,有的给他讲故事,还有几个开始擦桌子、扫地。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忙而有序来形容。他们还吩咐我呢:“熊猫老师,您帮小狗换块毛巾吧!”我当然欣然往做。(后来,在超市碰到一个孩子随着妈妈一起购物,那孩子远远地跑过来叫我:“熊猫老师,熊猫老师!”四周的人们都好奇地看着我,看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这里,丰富的生活经验化作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他们分工合作,体现了集体的气力。正当孩子们干得起劲的时候,“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眼前:“熊猫老师,我妈妈说过,多吃蔬菜 身体才会棒,小狗病了,应该多吃一些蔬菜 ,我往买些蔬菜 来吧!”说完,他径直跳到了放蔬菜 的篮子旁,把里面的蔬菜 全都抱了过来。当时,我的`思绪似乎一下子被打乱了,由于接下来我设计的环节是大家收拾好房间以后,要一起给小狗表演节目,而那些蔬菜 却是最后亮相的。(由于我的一时疏忽,忘记把预备好的蔬菜 “躲起来”,谁知道会被“小兔子”看见呢。)只见其他孩子一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对啊,蔬菜 里有很(被和谐)生素呢!”“咱们一起来择菜!”他们不由分说,把菜分成几组,蹲下身来,认真地择起菜来……我似乎成了一个局外人,他们全然没有完全按原来的设计进行,但正是由于孩子们的“节外生枝”,而让活动增色不少。现在想来,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正如一棵大树由于枝条旁逸斜出,而有更多的绿阴一样,我们的教育活动,也要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片嬉戏游玩的绿阴。教师只有具备了把握课堂的能力、正确判定幼儿对知识的把握情况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角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把那些始料未及的“小插曲”唱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点点滴滴地积累经验,练习思维的灵活性、灵敏性,“艺”高者言自妙,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活动都能顺利进行。试想,当时要是我把“小熊”的话当作耳旁风,接下来的环节依然固守原来的设计,那么“关注每个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发展”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教师预设活动中的幼儿自发天生活动,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动产生的内容更有爱好性和针对性,也更具有开拓和延伸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预设和天生的关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注幼儿发展的平常时刻,支持和推动幼儿的自发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主动构建者。

  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关注与引领幼儿的自发天生活动,已经成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全新的命题。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幼儿的天生活动,整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把它和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3

  金鱼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宠物,每天活动前那水晶缸总会吸引住孩子的目光。我时常加入他们的谈话,和他们一起欣赏。

  一天,我和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欣赏着小鱼,忽然,苏珊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杨老师,小鱼的嘴为什么总是一张一合的呀?”孩子的提问让我惊讶,一个小班的孩子竟一下子问到了事物的本质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是直接告诉她呢,还是鼓励她自己去探索呢?如果直接告诉她,有的幼儿可能表面上认同了,实际上却没真正理解。如果不直接告诉她,那么,小班的孩子能够自己探索吗?

  带着疑惑,我试着把“小鱼的嘴为什么总是一张一合的”这个问题向全班的小朋友提了出来。问题刚一提出,马上在全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多数孩子认为小鱼是在喝水,也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小鱼是在呼吸。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孩子们喝完水,我让他们看一看自己水碗里的水没有了,并引导他们思考:“既然小鱼是在喝水,那鱼缸中怎么还有水呢?”本以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的,可没想到孩子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因为我很大,杯子很小,所以一下就喝完了。可是鱼很小,水很多,就看不出来了。”孩子们的看法也不无道理,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你们要是喝水喝多了,肚子就会涨。那小鱼总是这样不停地喝水,肚子还不撑破了?”有的孩子说:“是呀!”可多数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一旁的玮皓虽然认定“小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呼吸”,但却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急得直嚷嚷。看来光靠说是不能让孩子们认可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大鱼、食物、投影仪和放大镜,让孩子进行更细致的观察。结果,孩子们观察到,鱼把水喝进去,又把水从鱼鳃吐了出来。这时,大多数幼儿的观点倾向了玮皓这一边。最后,我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又给孩子们讲解了一遍。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深化教育目标的意识,协调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把隐性教育内容显现在孩子的面前,才能与孩子一起获得成长和乐趣!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4

  当我拨动键盘敲击出《“蝶变”的艰辛与喜悦》这个题目时,我的心迅速回到了4月29日——XX市教育局教研室在聚英幼儿园进行的四县优质观摩活动的现场。心中想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首先感谢XX市教研室,XX市托幼办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平台;感谢聚英幼儿园的全体领导与教职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感谢其他县区的幼教同行们为我们带来的优质观摩活动;更感谢那些一天之内参与8节教育活动的可爱、可敬的孩子们……除了这些感谢,心灵深处频繁跳跃的还有更多的感慨、感悟、感动。

  优质观摩活动本身带给自己的感慨与感悟:

  本次优质观摩展示共有8节教育活动,首先上场的是我们幼儿园的两位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狄晓燕和年轻有为、活泼可爱的赵曼莉。她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活动设计、直观的课件引领、灵活的教育策略、融洽的师幼互动、自主的学习方式、精彩的欲秀不做“秀”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了我园的素质教育特色。两位教师的正常发挥使我加速的心跳趋于正常,活动后的掌声使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接着,来自不同县区六所幼儿园的教师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逐一进行了展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她们的教育活动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可以看出,大家均在尽最大的努力挖掘着所选内容潜在的教育价值,使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如:《有趣的石头》超大的信息含量,图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快乐的旋转》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教师引导的耐心;《什么能溶在水里》教师全新的理念,严谨的语言;《我的大鞋会唱歌》新颖的选材,恰当的教具使用;《我爱洗澡》教师的大胆,孩子们的愉悦;《中国五福娃》合理的环节设计,巧妙的图谱运用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感悟。

  最后,蒋奇老师针对当天展示的8节教育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选材到目标的定位、从重难点的确立到材料的准备、从环节的设计到过程的实施、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到驾御课堂的能力、从师幼互动到整节活动的效果等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合理化建议。她那精彩的点评为我们今后如何准备优质观摩活动、如何评价优质观摩活动、如何指导日常教学活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活动背后的故事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感动:

  本次展示的8节教育活动中有我们幼儿园的两节,可以说这两节活动从选材到最后的展示,我是一直陪伴着两位老师走过来的,所以我想说,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结果,是较为成功的活动展示,是两位教师不俗的风采;而我不仅看到了结果,看到更多的是过程,是活动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蕴涵了两位教师太多的付出。记得有一次研讨间隙,赵曼莉老师斜靠在值班床上,这在平时不会有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轻轻用手触摸她的额头,才发现她发烧了,在我们的劝说下,她勉强去打了点滴后又及时回到了幼儿园,当问起她的病情时,她眼含热泪摇摇头:“没事,我们一定要成功……”当时,我用尽全身力气握住她的手,让感动的泪水流向心底。还有我们的狄老师,为了准备这节活动,她把正需要自己辅导的女儿扔在一边,远在郑州的爱人工作忙不能回来援助,竟然选用了千元奖金支持法……这就是我们敬业的教师!这就是我们朴实的教师家属!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带给我的感触与感动绝不亚于活动结果本身。

  其实,这两节活动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赵老师的艺术活动《小小芝麻官》是在毙了科学活动《奇妙的旋转》之后确定的,而狄老师的数学活动《魔术机器》则是在两节语言活动的不满意之后选中的。记得确定下内容的当天是周五,距离托幼办领导来我园听课只有三天时间。怎么办?我们全园上下总动员——为了研讨内容,两位作课教师以园为家力求精益求精;为了赶制教具,很多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却毫无怨言;为了赶写材料,领导班子成员几次加班到深夜仍激情四射;为了赶做课件,王京山老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伙伴的支持与帮助,才使我们按时迎接了托幼办领导的到来,也正是因为伙伴们那种视幼儿园荣誉高于一切的品格,才使我们每走一步都底气十足,遇到迷茫不躲避,遇到困难不放弃,直至走向成功。这一切的一切带给我太多的感动,我为自己拥有一群这样的伙伴而骄傲,为自己拥有一个这样的团队而自豪,当时在我心里出现最多的语言就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人心齐,泰山移”、“团结起来,众志成城”……

  当我得知我们的两节活动均被选送到新乡时,最直接的反应是惊喜、是感谢,惊喜的是我们两位教师能同时接受XX市教研室领导的指导,感谢的是XX市托幼办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照顾,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压力。我曾经在心底无数次问自己:“我们能代表XX市的最高水平吗?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辱使命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领导班子成员与两位作课教师一起,就托幼办领导为我们提出的

  意见和建议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地试上,一次又一次地研讨,直至把我园大班的孩子全部用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试上是在聚英幼儿园,我们给它取名“活动前的热身”,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忽视,我们没有带文字材料,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前所未有”四个字,当时,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无地自容”。一阵自责之后,我在心底默默告戒自己:今后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做到“主观认识”放第一, “认真”二字常牢记。就这样,在这一次又一次地试上,一次又一次地研讨过程中,我们的两位作课教师勇敢地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真正走进了活动,她们设计活动、驾御课堂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正如狄老师所说:“我终于走进了《魔术机器》,不再在表面漂着了……”

  通过本次优质观摩活动,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和两位作课教师同样收获了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完成了一次“蝶变”,尽管“蝶变” 的过程是痛苦的、艰辛的,但从“毛毛虫”变成“花蝴蝶”之后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我们愿意历经艰辛、收获喜悦!在今后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会不断地挑战自我,尽最大的努力超越自我,针对每个教师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帮助她们完成与之相适宜的“蝶变”过程,努力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美丽“蝴蝶群”中的一只!面对百花喜飞翔,飞出靓丽、飞出独特、飞出最美的自己!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5

  活动前的反思:

  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来源于孩子,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点心和午餐后让孩子玩挑花绳,时间长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将绳子抛接和甩动。我发现绳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图案。可能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我却得到启发何不用其来开展活动呢?既然选择这个开展活动,我就自己来玩线,发现挑花绳的线条比较硬,甩动时不容易形成图案,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我用毛线来尝试,比线绳更容易形成多变的图案。于是我借助于小小的毛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线条》。

  我观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们的语言发展教好,但是能运用描述性词语的不多,单一的思维和从他的模式频率教高。所以在开始部分就引导孩子通过转动线条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目标也定位在“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动后的调整:

  第一次的活动中开始的图片我是提供了两张,一张是高低差异很大的线条图,另一张是比较平直的曲线图。在请孩子观察时,小朋友将两张图混在一起讲述,特别是转动后将的老师也不明白是哪一张。对于还的思考和想象有障碍,这两张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点区别。为让孩子思考的点更明显,讲述的内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张取消了,只提供一张线条图。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觉得这样的改动是明智的,小朋友讲述和思考的点集中了,更容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线”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的活动中的兴趣始终是很高的,他们能积极投入甩绳、观察、讲述和从不同的方位来观思考和想象。这是对我对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充分了解,同时在每次活动中都给予了孩子明确的操作要求,让他们明白要做些什么。在活动中提供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可以随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着,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让孩子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孩子无拘无束那么就更能激发孩子讲的的意愿。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给与孩子的时间也是足够,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小故事中,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另一个原因是运了的现代技术的手段,将不能保留的线条图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进行保存,并让孩子有了更多观察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电脑上这些图还可以转动,也是发展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这激发了孩子观察和想象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思考:

  1、由于毛线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线形成的线条图孩子观看不清晰,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师应该提出让孩子相互讲述,或是让小朋友拿了毛线到客人老师那里甩动和讲述,不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对象,满足他们讲述的愿望。

  3、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原来的提问是第一次只要孩子说出“像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什么样的xx,可在活动中孩子的讲述冲已经大部分的在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了,于是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即使调整了计划。这也是我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足,小看了我们的孩子。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孩子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4、在活动中孩子中出现了相互合作的意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集体中的及时推广就更佳。这也为我今后深入开展此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来尝试双人、多人合作甩线条图进行讲述活动。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这样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如用毛线来制作、用毛线来绘画、用毛线运动等等。这些我将把毛线提供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让孩子来探索,根据需要再组织相应的活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6

  到了周五又是孩子们带玩具的时间了,小豆带了遥控汽车玩具,并兴奋的和我说:“梁老师,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饭,小朋友围在了豆豆身边,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动了几下,就不争气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小韬急坏了,“糟了糟了,电动汽车坏掉了!”孩子们研究起坏掉的原因:福福说是因为电动玩具里面的零件出问题了,所以才不会动;飞飞觉得玩具遥控器上的电池没有电了,所以才停止不动,因为她家里以前有个玩具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于是小朋友提议检查电池,并换上新的电池。我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找来了新的电池,在孩子们装电池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装多少,如何装等等,这时我突发奇想在科学区开一个“电池总动员”,让孩子探索根据电池的大小装电池,并进行记录。

  实录一: 到底用哪种电池呢?昊昊很喜欢电动玩具,因此他经常光顾“电池总动员”这个区角。看,他拿起一个小型电风扇,拆开盖子看看,然后用7号电池比一比,太松了吧!昊昊摸了摸脑袋,再用5号试试,很快区角里传出这样的欢呼声:“快来看啊,我把电风扇装好了,它能转了!”拿起电扇昊昊兴奋的大叫,小脸上笑开了花!

  实录二:咦,装了电池怎么也不会动啊?这个区角不仅是男孩子的小乐园,许多女孩子也喜欢参与。我们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她碰到的难题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盖子打开来,很快找到了匹配的电池,但是,怎么装也不会转,她急的连拍了几下电动小玩具,还是不会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她求助于旁边的小朋友,魏来一把拿过去,帮雪帆三两下的装好了,可是雪帆还是很着急,“梁老师,这个电动玩具为什么我怎么装也装不好啊?”我请雪帆观察电池,发现了圆头与扁头的秘密,鼓励她看看成功的电动玩具圆头与扁头的位置。

  实录三:我学会记录我们的成功实验啦!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逐渐会根据电池的形状、大小,寻找正确的正负极进行装置。这时,我增加了新的难度,让孩子在装好之后记录根据电池型号记录电池的节数。这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挑战!看,福福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再次装好电动娃娃的电池,一实验,亮了!于是立即查看电池节数,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编号,是8号!于是在8号处记录下电池的节数,完成之后,福福高兴的把电动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实录四: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在这个区角,也发生出了这样的声音。这次是歆歆和飞飞的困惑。事情是这样的,当他们将电池装进音乐小人时,发现小人没有任何反应,飞飞检查了一下,发现装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时歆歆说,“电池没点了,我们快去告诉老师吧!”立即歆歆把他们的困惑告诉了我,我提供了两节新的电池,他们装好后发现音乐小人马上跳起了舞蹈,他们也高兴的直拍手,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飞飞说:“我爸爸说废电池是不能乱扔的!因为里面有坏的东西!”于是我们延伸了孩子的疑虑,在集体活动中将用好的电池和苹果心子一起埋在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去看看土里的电池和苹果心子,发现电池完好无缺,但是苹果心子却不见了!这说明废电池里面有有害物质,它是不被腐烂的`,还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呢!我们要将他们收集好,然后放到专用的回收筒里,在这个活动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环保小卫士!”

  分析和反思:这个活动是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案例,它引发了我多种层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时候,我往往会被开展什么样的区域活动而苦恼,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区域,并提供了材料,接下来却为如何继续开展和生成而苦恼万分。通过这个区域活动折射给我的信息,我觉得开展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说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时候对电池产生了兴趣,那我何不将这个兴趣点点亮,并将它延续呢?!其实,在接下来的电池总动员中,发现正负极,记录电池节数和做一个电池的环保小卫士,都不是教师强加生成的活动,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的,这说明教师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并能提供一定的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难,需要孩子解决;有些是下一个活动延伸的预兆,需要教师留心。无论如何,当孩子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开始,我发动家长收集了很多的电动玩具,家长带来了电筒、小型电风扇和装电池的玩具,这些玩具需要电池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匹配,所以第一个环节我们就让孩子自己根据玩具电池的大小进行匹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发现根据大小装好之后,如果有圆头与扁头的两端装反了之后,电动玩具是不会动的,一开始,孩子们只能以各种方式试探着装,当成功的时候,小朋友总会很兴奋。这时我会提醒孩子看看里面的正负极,让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提供了记录表,先记录电池的节数,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以圆头和扁头记录电池正负极,这样便于孩子发现正负极的秘密。那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知幼儿怎样的是正极、怎样的是负极,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动力,活动中,孩子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正极、什么叫负极,但是他们能摆弄和操作,并且兴趣浓浓,这样就够了。当他们想知道圆圆头和扁扁头名字的时候,教师再告知于他们,我想这样也不晚啊。所以,我认为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师在区域观察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

  三、支持幼儿新的尝试,生成主题活动,增长新的经验。这个案例的结尾环节,可以说是我没有预设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对前面的活动有了较多的经验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这些电池不能随便乱扔。”“他们到底怎么不环保了?”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需要,这时教师及时开展了对比实验,让事实告诉孩子答案,其实这是让孩子通过新的尝试,增长了新的经验。尾声:当然,这个区域活动在我们班里开设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启发:科学区域到底怎么开设、科学区域的材料到底怎样投放、科学区域的活动到底如何延伸。这些问题我都有一定的思考,并获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无论如何,教师在开设科学区域时,要时刻注意着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恰到好处的传还给他们!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7

  前一阵,我们在大三班已经上过听大树唱歌这个活动了,因为有了一次经验,我们觉得,这个活动可以在进行一次,于是今天我们就在大五班再次上《听大树唱歌》,根据在大三班课后的反思,我请许老师帮我剪辑音乐,以便使节奏变换更加明显。同时准备了旧画报、塑料袋、积木等。

  活动的开始,我仍旧是直奔主题,请孩子们说说“大树会怎样唱歌”。第二个环节,我故作神秘地把手伸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包里,用手将画报挥动,发出“哗哗哗”的声音,请孩子说说这像大树什么时候唱的歌?接着,我分别用塑料袋、积木、沙球模拟出大树唱歌的声音,要求孩子说出这是大树在什么时候唱出的歌?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完整地欣赏音乐,为了能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我要求他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听完说说大树是怎样唱歌的?听到了什么?有个别孩子能听出音乐中节奏的变换,于是,我再次让孩子倾听音乐,并边进行讲述,并b段的讲述改成,“突然间,刮起了大风,小鸟吓得躲进了窝,大树的`树枝也在不停地摇晃,树叶飞舞,但是大树不怕大风和大雨,使劲地挺直了腰。风渐渐地停了,大树又静静地睡着了”。第三遍欣赏音乐时,我让每个孩子都扮演大树,边听音乐边进行表演。

  第四个环节,是用各种物品根据音乐模拟演奏。我先将准备好的画报、袋子等发给孩子,请部分孩子示范表演,第二遍,我要求每个孩子在教室内找一个可以模仿大树唱歌的物品,进行演奏,当我从一数到十,所有的孩子都找到了一样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全班孩子跟着音乐进行演奏,一遍下来,意犹未尽,于是让他们重新再找一件物品,再次演奏。

  反思:

  1.这节课将用物品模拟大树的声音这个环节提前,这样可以为孩子后面的演奏打下基础。

  2.将音乐重新剪辑后,故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得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适合孩子。

  3.让幼儿自己寻找物品进行模拟演奏,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想像和创造空间,有孩子出人意料地找来了文具盒,用铁皮文具盒不停地开关发出声音来模拟树枝唱歌,让我大开眼界,相信孩子,给孩子空间,孩子会给我们精彩。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8

  新学期伊始,为了美化环境,亲近自然,老师和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绿植。在户外小乌龟形的种植园里孩子们还亲手种下了南瓜、西红柿、葫芦等大家共同收集来的小种子。平日里这些植物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负责浇水和照顾的。一个周一的早晨,细心的依依发现她最喜欢的那盆绿萝有点发蔫儿了,接着孩子发现,“小乌龟”里刚长出的小苗也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天天赶紧拿起水瓶给他最心爱的南瓜苗浇了满满一瓶水。快到中午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棵棵小苗又重新挺了起来。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小苗是因为缺少水分才发蔫儿的。眼看就要到“五一劳动节”了,孩子们不禁担心起来:要过节了,刚刚长出的小苗还那么娇嫩,没有人给小苗浇水可怎么办呢?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为了孩子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头脑风暴——节假日怎么给小苗浇水

  看到孩子们这么关心小苗,我为他们的善良和爱所感动,同时想到,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好机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放假了,怎么给小苗浇水呢?

  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我们可以在放假前给班里的花儿多浇一些水。”有的说:“我们可以轮流来给花儿浇水。”还有的说:“我们可以每人搬一盆花儿回家去浇水。”

  孩子们的主意还真多!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认为我们这些方法能做到吗?谁能说一说你的看法?”这下,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要是放假前给花浇太多的水,花会被淹死的。”有的说:“要是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怎么办呀?”还有的说:“我们班的大绿萝又大又沉,每次都需要两个人抬才行,小朋友家的车也装不进去呀。”这几个方法被否定以后,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鼓励他们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大家再交流。

  孩子们果然又想出了新办法。琳琳拿着自己的记录介绍说:“可以在幼儿园门口的水龙头上接出一根管子,到了周末传达室的爷爷就可以打开水龙头给小苗浇水了。”但元元觉得这个方法只能浇操场上的植物,教室里的小花还是没有水喝。这时睿睿的一个想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说:“如果我们有一台能自动浇水的机器,一会儿浇这一盆,一会儿浇那一盆该多好啊!小苗就不会渴死了。”

  睿睿的提议引发了大家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地想设计一台自己的“浇花器”。

  第一次设计——天马行空的科技想象

  为了支持并引导孩子们的想法,我设计了记录纸,并对大家说:“如果你想自己设计浇花器,就在记录纸的设计师一栏写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设计就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名字。”这番话看上去是在给孩子们介绍记录纸的用法,实际上我是在鼓励孩子们尝试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进行设计,更多地体验合作与协商的乐趣。有些孩子仍是自己设计,但更多的孩子开始和伙伴一起兴致勃勃地设计能自动浇花的机器,孩子们叫它 “自动浇花器”。

  有的浇花器是一个拿着水枪的机器人,它胸前设置好的程序可以保证按时给每一盆花浇水;有的浇花器是一辆瘦身的洒水车,可以自己移动位置用水管来给小苗浇水;有的浇花器上有一个漂亮的定时器,可以让喷水壶一样的装置定时来给小花喷水。在交流中孩子们都为自己浇花器上的装置兴奋不已。

  看到孩子们充满想象力但又不切实际的设计,我想:怎样才能既保护了孩子们大胆想象的热情,又能够引发孩子们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呢?我对孩子们说:“大家的设计都非常棒!每个自动浇花器的功能都非常强大。现在我请大家在设计图的右边或者空白处把你们制作浇花器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看一看在我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然后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真的制作它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记录和统计,孩子们发现找不到制作需要的材料和零件是最大的问题。

  看着孩子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启发孩子们:“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用我们周围能够找到的材料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浇花器呢?”一直在思考的浩浩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在我家里找一个很大的饮料瓶,在瓶子底儿打个洞,然后让水慢慢地流进小花盆里给小花浇水。”我又问孩子们:“大家觉得浩浩的想法可以实现吗?”这下孩子们频频点头,因为大家觉得废旧的饮料瓶很容易就能找到。

  第二次设计——围绕废旧材料的利用进行

  接下来我又请孩子们对自动浇花器进行了第二次的设计。这次的设计孩子们仍然是以绘画的方式在记录纸的左边画上浇花器的图纸,在记录纸的右边将需要的材料一一画出并标出每种材料的个数,然后由老师用文字帮助孩子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记录的过程既是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想法、老师用心倾听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梳理思路、完善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以此了解孩子原有水平选择支持策略的过程。在孩子们的记录中,虽然绘画的形象还不够清晰,对于材料的统计也不够明确,但在一次次的记录中孩子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

  为了分享孩子们新的设计方案,我们又一次进行了交流。孩子们拿着设计好的图纸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自己和同伴的新设计以及需要的材料。他们有的想利用海绵吸水和挤压出水的现象,把一块吸满水的海绵放在两根积木一样的木棍中间,然后靠木棍挤压海绵中的水来浇花;有的想用吃完的香蕉皮蘸水后放在花盆的边上;有的想利用绳子可以吸水的现象在小盆里盛满水,然后用几根绳子把水吸到不同的花盆里;还有的想利用小孔流水的现象在塑料盒子的底部打一个小孔,把绳子打结后从小孔穿过来,装满水后让水顺着绳子流到花盆里……孩子们的想法和第一次的设计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不同的是第二次的设计孩子们会先考虑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够找到,然后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

  制作“自动浇水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完成了自动浇花器的设计图,孩子们跃跃欲试起来。大家迫不及待地从幼儿园的“百宝箱”——废旧物品收集箱里、从自己的家里带来了需要的材料。天天不但带来了自己需要的储水盒,还特意多带来一些准备给也需要它的伙伴们。当孩子们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的时候,制作活动就正式开始了。由于孩子们的设计不同,制作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老师的指导也便不同。

  1.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最先做好也最先发现问题的是用香蕉蘸水的珠珠。为了用香蕉皮,她和兰兰一起很快吃完了一根平日里不太喜欢吃的大香蕉,然后在盛满水的小桶里蘸了一会儿,就赶快放到身边的花盆里。结果发现花盆里并没有出现她们想象的足够多的水来让小苗喝个够。又试了一次,发现香蕉皮吸的水实在太少了。

  对于香蕉蘸水的设计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会有问题,但看到孩子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兴奋不已,我只是问问孩子:“能告诉我为什么想到了用香蕉来蘸水吗?”珠珠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最爱吃香蕉啦,每次吃的时候我摸香蕉皮都是湿湿的。我觉得香蕉一定能吸好多的水来浇我们的小花。”听完这番话,我说:“珠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们的设计也挺有意思的,那就照你们的想法试试看!”由于想到这一组可能会最先出结果,所以我一直远远地关注着她们。当看到她们似乎发现问题后,我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想看一看她们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解决。俩人先是坐在位子上看着放在花盆里的香蕉皮愣了一会儿神,然后开始观察周围伙伴们的制作情况。最后,她们的目光停在了依依一组的制作上。两个人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商量着什么。我走到她们的身边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问:“珠珠,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珠珠又兴奋起来,说:“我们要做一个新的自动浇花器。要用海绵来做吸水材料,然后吊在花的上面让海绵里的水慢慢滴到小苗上。”原来她们是受了依依组的启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浇花器。我鼓励她们说:“你们组不但爱观察,还非常爱动脑筋想办法。”她们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浇花器,并对需要的材料进行统计。当我问起她们调整计划的原因时,她们告诉我:“香蕉皮吸水太少了,不够小花喝的。海绵能吸好多的水,所以我们就改成海绵了。”

  2.适时介入,引导同伴互助

  雯雯和香香按照自己的设计准备好红色的塑料盆并打满水后,把一根又细又长的棉线绳的一端浸在水盆里,把另一头放在了附近的花盆里。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手捏住绳子的一端,可后来发现只要一松手绳子就会从水盆里滑落出来。看到她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问:“为什么绳子总是从盆里滑下来呢?”我请周围的几个孩子一起来帮忙想办法。这时有人说:“可能是绳子太轻了,所以会从盆里滑出来。”有人建议说:“要是像我们的叶子观察瓶(在自然角里,孩子们把收集到的不同形状的叶子画上各种表情,想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进行观察。但由于叶子太轻总是会浮到水面上,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线的一端拴住一颗漂亮的小石子,而另一端系在叶柄上,这样小叶子就会浮在瓶子的中间,便于大家进行观察了)一样,用小石头把绳子拴住再沉到水底,这样就不会滑出来了。”小朋友的建议让雯雯和香香的眼前一亮,赶紧找来石头拴在了绳子的一端,绳子果然沉在了水底,即使松开手也没有再滑下来。

  天天把用来做储水盒的泡沫盒用钉子在盒子的一角钻出一个小洞,然后请老师帮忙把两根绳子并在一起系出一个结儿,接着把绳子从小洞里穿了出来,而绳结正好能堵住盒子一角的小洞,盛满水后水就顺着绳子流到要浇的小花盆里。制作虽然成功了,但是天天组的小朋友发现泡沫盒做成的储水盒太小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流光了,还是解决不了节假日小苗喝不到水的问题。于是,他们想更换一个大的盒子来储水。

  3.利用“问题告示亭” 明确问题,学习求助

  有的小组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大家帮忙出主意想办法,但是由于每组小朋友都在忙于自己的制作,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而且每组的制作进度各不相同,有的组正处在最初的制作阶段,有的在第一次制作后发现了问题正在调整自己的计划,还有的已经进入了第二次的制作阶段……怎么才能把

  自己需要帮助的问题让大家都知道呢?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认为如果有一个地方像广告亭一样能够把大家的问题贴在那里,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到后都来帮忙就好了。

  孩子们找到班里的一块小黑板,并将黑板用绳子分成上下两栏,上面的一栏叫“我们的问题”,是请小朋友们把需要大家帮忙寻找的材料或是需要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用绘画和文字说明(老师帮助记录)的方法记录下来,做成“告示”展示在这里。如果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找到了材料,就把这个“告示”从上面的一栏中取下来粘贴在下面的一栏“问题解决”里,并把找到的材料放在黑板下面的箱子里。当有需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告示挪到了问题解决的一栏中时,就知道自己的材料有人帮助找到了,就会到箱子里去寻找。而对于需要大家帮助想办法的问题,如果有解决办法的孩子就会直接去找需要帮忙的小朋友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或者由老师将问题转移到墙饰上,引导大家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小的黑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想给它取个名字,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就叫“问题告示亭”。

  4.将小组疑难问题转化为大家共同探究的小主题

  孩子们在制作和调整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雯雯和香香的“吸水式浇花器”借助线绳运输水分浇花总是不成功,一大盆的水怎么也输送不过去。于是她们继续寻找一种可以吸水的材料。浩浩和宸宸的“水瓶喷水式浇花器”在俩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才用钉子把瓶盖钉了个洞洞可以流水了,可是用积木搭成的支架总是会倒,根本就支撑不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他们把自己的问题——“什么材料最吸水”、“什么样的支架站得稳”贴在了“问题告示亭”上。

  这两个问题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典型问题。我将这两个问题粘贴在科学区的墙饰上,以期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探索解决。为了寻找合适的吸水材料,几个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实验。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吸水的材料,但是特性各不相同:线绳太细,不但吸水的速度很慢,吸水量也很少;卫生纸吸水的速度很快,吸水量也比较大,但是非常容易断;而纱布就比较适合给小苗输送水分,不但吸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比较结实,只是比较适合在室外使用,因为会有水流到地上。

  对于“支架”的研究孩子们是从生活中的寻找开始的:我们的桌椅、小床很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让支架站稳的秘诀就在于支架要三条腿以上才可以,两条腿或一条腿的支架就需要有一个很沉的底座来支撑。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合做支架的材料和做支架的方法。几个经常在“木工区”里活动的孩子带头选择了用木头来钉支架。其他同样也需要支架的孩子看到木头的支架很结实,也开始设计并制作起来。

  分享交流会——经验分享,共同提高

  孩子们的制作活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大多是在活动区的时间里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作为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浇花器,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遗憾。因为我亲眼看到并亲身感受到各个小组的孩子们发现问题时的焦急,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兴奋与自豪。而且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那么如何能将这些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共享呢?我采用了集体活动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们尽情地交流与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与方法。

  香香组的小朋友分享的是他们小组合作的经验,他们在制作木头支架的时候,发现只有三个人分工合作才能比较快地完成任务;睿睿组的小朋友一边展示着本组的设计图一边说,“在设计图纸的时候要几个人商量好了再画下来,要不老改图纸就太乱,看不清了”;天天组的小朋友采用了现场展示的方式,分享的是针对遇到的问题反复试验的做法,他们在把小的泡沫储水盒换成大的塑料盒时,由于盒子太轻,一倒水总是会从支架上翻下来,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只要用比较沉的鹅卵石压住轻飘飘的塑料盒,再倒水就不会翻倒了……当孩子们听到或看到伙伴们的新经验好方法时,对自己的制作也更加有信心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做出最好的“自动浇花器”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台台滴答滴答流水的“自动浇花器”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每一台看上去很简单的浇花器都凝结了孩子们的汗水和智慧,因为它们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孩子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制作“自动浇花器”的活动中,亲身经历了从设计、制作,再到不断调整的全过程。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力量,以及关爱身边的植物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9

  公开课于一名观摩者来说,大多数时候就如“管中窥豹”一般,透过竹管的小孔,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所见的并不全面,略得一二而已。但是,如何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到“一目了然”,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减少表演,回归本真

  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中,有学者提到,“当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出现时,他总有某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这种行为对其他人传递一种对他有利的印象”。从这个层面来说,授课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精心地准备,适度地打磨,所谓公开课中存在的“表演”是正常的。这样的准备和“表演”犹如抽丝剥茧般,更利于观摩者捕捉到授课者期望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教师僭越了他所拥有的权限,偏离了教师的定位,把准备变成“粉饰”,那么公开课就站在了促进教学的对立面,徒留形式化。

  另一方面,目前评价公开课的维度几乎都围绕教师展开——教态、指导语言、环节设计等都被列为重要指标。但是,在评价指标中鲜有涉及幼儿的'发展和感受。这样的评价机制很容易让作为发展主体的幼儿沦为公开课的配角。若要呈现更为真实的公开课,让教师更好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那么把幼儿的表达、表现和发展纳入公开课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

  公开课往往凝聚着授课者的心血,甚至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公开课大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小到提问方式无一不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考量。观摩者如果没有侧重,仅仅就课论课,往往收效甚微。若能从一个点进行切入,由点带面进行分析,往往能有很大的收获。如何找观摩切入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授课者的特点和特色进行切入。每位教师尤其是名师,都有其擅长的“点”。在公开课中着重观摩授课教师擅长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会更有收获。

  二是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切人。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观摩者对授课者都不太了解,很难从授课者的特点、特色这个点切入。这时,不妨从自身薄弱的环节人手。观摩者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自己薄弱的“点”,在观摩公开课中有针对性地观摩,培养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比如,笔者入职之初,发现自身对于幼儿的语言回应简单重复居多,形式单一,在公开课的观摩中就有意识地记录教师和幼儿的言语互动,从最初的鹦鹉学舌到之后的灵活运用,收获颇丰。

  半日活动观摩

  目前在幼儿园的公开课的呈现形式中以集体活动为主。但不同于中小学以集体教学为主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是融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活动仅仅是幼儿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今日,集体教学活动的局限性日渐凸显。显然将集体教学作为公开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有待改进的。

  半日活动除了集体活动之外,还包括晨检、户外活动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更有利于让观摩者了解授课者对于半日活动的安排,从而发现幼儿自主选择和师幼互动的情况,让授课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同时,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下相对更为自然,可以让观摩者了解授课教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这些更容易让观摩者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总之,需要授课者、观摩者和组织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变为“一目了然”。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首较活泼的原创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关于各种糖果的原有经验,以及认识、品尝过跳跳糖并会用动作表演跳跳糖的经验选择了跳跳糖这个主题,本首歌适合小班幼儿演唱。上完这节课,我有许多想法:

  1、增强环节意识,把目标具体地落实到各个活动环节中,使每个环节的目标更清晰。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过程中,第一个游戏是让幼儿首次跟随音乐模仿跳跳糖跳舞,幼儿跟着老师变换跳跃的动作,兴致很高。但是幼儿的跳跃声有些盖过音乐声,如果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来跳,应该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更好的感受音乐的节拍,音乐也可再稍稍加长一些。

  2、增强问题的有效性。如第三个游戏“手指跳”,受幼儿前期经验的影响,手指跳舞变成了用手臂跳舞,作为教师的我提出要求应再明确一些,问:“手指做跳跳糖可以跳到哪些地方?”而不是问:“手可以怎么跳?”

  3、在创设好的'情境中,幼儿的角色也应该贯穿始终。活动中,我有目的地创设了场景,以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跳跳糖的角色中。但是在活动中,幼儿角色多次转换,一会儿是幼儿,一会儿变成跳跳糖,一会儿又变成幼儿,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也影响了幼儿的投入程度,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4、在创编环节,幼儿没有创编的前期经验,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再让幼儿模仿创编。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和想法!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1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来玩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2

  12月12日上午,我们在实验幼儿园相聚,与上海名师张红老师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学的真谛,感受上海名师的风采!来自XX市的名师张红老师为我们带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分别是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学活动《身边的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红老师的在课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语句,师:聪明的小二班在哪里?幼:在这里!师:聪明的.小二班,来,过来碰碰我!(把手张开)不要太高喽!师: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问老师们好?幼:老师好!师:举起双手,打招呼,和老师们比比谁举的高!大班的孩子则更幽默老师和孩子们约定:还记得之前和你们的约定吗?检查自己所带来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做到“聪明、干脆、有力”。师:举起首长的手,首长是谁?幼:……师:XX市市长是谁?幼……是XX市市长师:对啊,怎么说成是XX市市长拉(随意答辩)幼:客人老师好!师:客人老师好,客人老师辛苦拉!……为教育服务!……这样的开场,是对孩子们的要求,这样风趣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们在欢笑中意犹未尽。

  第一个活动开始了是小班的《糖果屋》,整合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糖果的形状、味道,言语表达能力等等,为了让孩子喜欢说、愿意说、大胆说,张红老师加重了语气,放慢了速度,教会了幼儿学会倾听能力,从而培养了幼儿敢说、大胆说的能力。在课中每个环节孩子都与糖果接触,但是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爱吃,要让他接触到糖但不能吃,一定要到最后环节才能让他拿到手,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保护何能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想到保护就是把糖放进他们的嘴巴里,这样老师就可以自然过渡到剥开了,尝一尝!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

  第二个活动就是大班的科学活动关于我们熟悉的筷子,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在观察比较中进行筷子配对;在游戏比较中掌握不同的筷子颜色、长短、功能;在分享交流中了解筷子的种类及用途,张红老师对活动中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又有同伴间的合作、赞赏、交流;会思考的孩子能对同样的答案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能在活动中关注到听老师的要求,关注同伴在说什么,张红老师提升着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活动现场,孩子天真的话语引来全体老师的欢笑,孩子们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独特的表达,更让我感悟到张红老师所比喻到的教师的引导就像一味恰如其分的调味料。

  两个教学活动之后,张红老师又与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结合两个活动阐述了教学背后的理念与思考。张老师说一个好的活动一定要抓住3个关键词:一要吃得透,就是对教材要有透彻的理解、把握与分析;二要点得准,即点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也只要抓住环节的中心点即可;三要抓得妙,根据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有效的回应。这几个关键词在张老师的两个活动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那天虽然本是休息日但是让我比休息更快乐,更带劲,让我丰厚、积累自身的教学实践,体味着真“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厚底蕴。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3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反思 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一篇优秀教案——“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跳3下,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内装奖品),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子们的眼中,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地投入。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

  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

  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动中,频繁地出现小鸡的角色,使孩子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说,幼儿跟着在做,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班的孩子喜欢什么呢?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经过重新准备,我在另一个班组织了活动。首先,我用天线宝宝的音乐吸引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天线宝宝来参加活动。接着,我引导天线宝宝们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两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三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游戏中,幼儿的想像非常丰富,而且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然后,我设计了问题“天线宝宝一家人有几个人,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再让幼儿根据服装配饰的颜色找到4个天线宝宝组成一家人。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幼儿们没有心理负担,非常开心地找着自己的好伙伴,感知了4的数量,归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和天线宝宝一起玩“分饭吃饭”的游戏,宝宝们听清问题,取出相应的食品。如“拿4颗红色的QQ糖”、“拿一块方方的糕”,幼儿看清楚了赶紧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盘里。有个别“小馋嘴”已经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颗QQ糖,我就悄悄地问:“现在只有3颗了,怎样变成4颗呢?”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儿好像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了数量,并且尝试从物体的形状与数量、颜色与数量等不同的属性进行选择,增加了难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模仿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26

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7-29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03-09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01-02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通用15篇03-20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